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独家对话首个进入汶川机组:当时只想多救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1日14:34   新浪嘉宾聊天
独家对话首个进入汶川机组:当时只想多救人
杨光机组机长:杨光

独家对话首个进入汶川机组:当时只想多救人
主持人与杨光机组机长杨光、领航员曹阳合影

独家对话首个进入汶川机组:当时只想多救人
杨光在抗震救灾现场

  杨光,空军某部副团长,特级飞行员,中校军衔,直升机大队大队长,飞行时间3500小时,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抗震救灾100余架直升机组中最年轻的机长,被评为抗震救灾英雄。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汶川作为震中地区一度因交通瘫痪成为一座“孤岛”,从空中直接进入汶川成为最紧迫的选择。但由于天气原因,直升机一直无法降落。5月14日,杨光和他的机组在“无任何通信保障、无任何气象资料、无任何地域先知的情况下成功机降映秀,打响了空军战机在震中开展救援的“第一枪”,成为第一个从灾区空运回伤员的机组。

  该机组被温总理誉为“英雄飞行部队”机组,也被称为“杨光机组”。该机组在去年地震救援中,创下了两个“第一”和三个“最多”:第一个从灾区空运回伤员;第一个开辟了理县、茂县、汶川等重灾区新航线,为其他机组进入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是单架飞机运回伤员数量和飞行架次最多的机组;也是在短时间内执行重要飞行任务最多的机组,先后在高山峡谷中开辟了汶川、理县、茂县等重灾区的航线,参与了唐家山堰塞湖除险工作。  

  主持人手记

  去年512地震发生后,还清晰地记得5月14日第一架直升机进入汶川、打通生命通道的那个时刻,在那样一个压抑、绝望的时刻,这一消息多少让人振奋。这个机组机长名为杨光,后来整个机组被命名为“杨光机组”,为灾区撒播阳光的机组。此次来成都得知有机会见到杨光,就一直在想真实的杨光是什么样子?由于每天工作任务繁重,很难见到他。原定5月8日的见面因为他工作的原因改在了10日。5月10日我们驱车从成都赶往邛崃,在他工作的地方见到了杨光。他到门口接我们,第一次看到真实的杨光:一身天蓝色军装,身材魁梧,由于刚刚执行任务回来,多少显得有一些疲惫。杨光是黑龙江绥化人,说话的时候满脸笑容,很随和亲切,与我想象中威严、不苟言笑的形象不同。

  跟随他来到他在部队的“家”,这是一栋60年代建造的部队宿舍,杨光所住的小屋分成了两间,加起来20平米的样子,房间里也很简朴,还放着一个大大的床垫:“儿子来了没地方住,就睡床垫”。同行的谭姐感慨“这就是我们英雄住的地方,好简朴啊”,杨光笑着说“我这里已经很好了,这里还有一个卫生间,很多兵都是四个人一间屋子。”但确实很简朴,附近的村庄与这个院子仅有一墙之隔,在杨光的房间里可以看到村民正在耕地,机器的轰鸣声在整个房间回响……

  杨光很是低调,问他去年抢险救灾的事情,他总是三言两语就带过去了。聊天的过程中,不时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人不但随和还很幽默。看到他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了《士兵突击》里钢七连连长高诚的形象,不仅外表相像,而且神似。他听了后笑容竟然有些腼腆。

  随后他叫来了同机组的领航员曹阳,给我们看了很多去年抢险救灾时的一些资料和图片,一起回忆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和经历。从5月14日到9月份,连续奋战之后,他们没有休一天假,而是继续恢复到日常的训练中。说起去年抗震抢险,他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整个机组的应急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现在正在着手建立一套应急机制。

  对话杨光机组机长杨光、领航员曹阳

  “当兵的平时养着你干什么,就是关键时候用”

  “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哪怕少吃饭少睡觉,都要多救人,就是这个目的,其他的没有时间想。”

  主持人:去年抢险救灾任务完成后,你们机组主要在忙些什么?

  杨光:地震之后就回归到日常的训练中,毕竟去年512地震是特殊时期,处于应急阶段,之后我们就回归到日常的训练中。一周年到来了,这两天在忙航拍龙门山地带和震后重建。这一次从空中航拍,发现这一年变化还是很大的,很多地方建的比地震之前的还要好一些,无论建筑质量还是外观,原来很多都是旧房子。

  主持人:被评为抗震救灾英雄后在很多地方作报告,感觉自己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

  杨光:没有什么变化,生活很正常,还是和从前一样的嘛,你到台上去把当时的事迹讲一下,讲完下来还是一样的工作、一样的训练。

  主持人:当时地震发生后,你们机组第一个打通通往映秀的道路,并且开辟了很多新的航线,一年之后再回过头看这些,有不一样的感受吗?

  杨光:当时特别紧急的情况下第一个到达映秀,今天看来没有什么。首先不光是我们机组,当时基本上全国各地都调了飞机过来,目的都很单纯,就是抢险救灾。当兵的平时养着你干什么,就是关键时候用。另外我们部队本身平时担负抢险救灾的任务比较多,习惯了,只是这次是从来没有见过的,感觉电影里才看到的废墟。原来我们也参加过丽江地震抢险,因为当时在这边感觉地震不是很大,所以最初以为就是运货,没想到那么严重。心态还是能及时调整,只是当时看到那么严重、那么惨痛的场面,唯一的想法就是:哪怕少吃饭少睡觉,都要多救人,就是这个目的。其他的没有时间想。

  主持人:当时是很难降落的

  杨光:对,自己找吧,就是在安全范围内,近一点更好,越近越好。那几天天气又很恶劣,而且只有一个洞口,从都江堰到映秀只有一个小洞口,每天都是大批量、上百架运输机来回经过,就那么一个小的出口,没有出事还是相当不容易的。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主持人:当时降落的一瞬间是很难把握的。

  杨光:对,当时周围全是人,满地都是人,躺在空坝子上,谁都不敢回房子,后来就通知地面的人维护秩序,防止出现事故。前几次比较乱,后面慢慢就好了。老百姓看到以后,真是感到看到救星了。我们的副大队长黄勇最后都没办法,就差点给老百姓跪下了,他们就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不走,他们不走我们的飞机就没法起飞,但是飞机一次只能拉那么多人,劝了很长时间才劝走、起飞。只能先把受伤最重的救出来。

  主持人:你还记得自己执行多少次任务吗?连续奋战多长时间?

  杨光:之前都统计了吧。

  曹阳:我们机组先后完成了国家领导人: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回良玉等的重大专机任务,完成53个架次,运送106人次,在处理堰塞湖的工程抢险中飞行了一百多架次。没有发生任何问题,这在中国空军史上是一个奇迹。

  我们从5月14日过去,直到九月份才回来,将近四个月。

  主持人:每天都是高强度工作。

  杨光:后来首长有一个规定,九点以后不准给我打电话,强制性休息。

  曹阳介绍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时的情景、打通茂县、理县等通道的情景

  曹阳:四川本来就是低能见,512之后,又下雨能见度非常低。而且入口非常狭窄。

  主持人:你很平静。

  杨光:作为飞行员,一定要保持很好的心态,每次都危险,但只要能看到下面的情形就不危险了,没看到始终存在危险,比如我们降落汶川时,就落不下去,全是砖而且山间有很多高压线,但是只要看到就好了。我们动员飞机上所有人,我一个人在飞,其他人全部看着,左右都要看着、要喊。

  主持人:当时连续奋战那么多天,身体怎么撑得住的?

  杨光:困。5月19日那天没睡觉,凌晨2点接到任务,我们准备到5点多,6点多起床飞行,我还告诉他困了就掐我。而且那段时间本身也没有怎么休息,接着就没睡觉。每天都有很多临时性任务,飞机加油时吃饭。其实最苦的应该是地面的部队,我们起码还有吃有住。

  曹阳:老百姓也苦得很,当时结伴行走,在同一个目标的情况下,同心协力要走出去、走到外面去。没有吃没有喝。

  主持人:去年抗震抢险的这段经历对你和整个机组来说意味着什么?其实不亚于一场战争。

  杨光:经历肯定难忘,百年难遇。地震后我们就更加重视应急体制,应急体制怎么启动,这是我们考虑最多的问题,提高应急能力,现在作了很多,总结了经验教训,培养一些人。通过这次地震抢险,我们很多人得到了锻炼,达到了应急的水平,还有一些人没有达到,在训练。

  这次绝对不亚于一场战争,从人力、动用的飞机,如此短的时间调集这么多人力和直升机,包括与地面的衔接,24小时不间断,而且都是有秩序、有计划地进行,而不是没有目的的空投、降落。以后一旦发生类似的突发事件,我们就知道怎么做了,说真的当时512发生的时候,真没遇到过,而且当时很多通讯中断了。慢慢地以后把应急机制、体制搞得更完善。

  另外让我受触动的是当时我们有很多年轻人都想去,热情高涨,积极写请战书,要去飞。说再不让我飞我就去地面抢救,没有过去非常着急。但是只有这架飞机,当时必须确保100%、甚至300%的安全性。

  主持人:你当时压力不小吧。

  杨光:一开始抢险救灾没什么,但是到后面压力会很大,6月份的一天饭也吃不下去,加之天气不好,精神压力很大。但是最后还是克服了,保证了任务的完成。

  曹阳:他们是否信任你、你能不能完成任务,机组不是吹出来的,在那种情况下,怎么显示机组的水平、各方面的能力?我们通过干活,突破汶川、茂县、理县纵深之地,我们都是第一个到达的,任务完成得都相当地好。包括营救伤员等,经过对比,就对我们机组很放心,就让我们执行专机任务。每一个任务都把它当成新的任务,连续奋战,那段时间确实很辛苦。接到任务后,要研究方案、实施准备、后期协调,我们都很疲惫,连续奋战四个月,而且很多任务都是晚上夜里完成的。接到任务后立即就被叫起来,眼睛都肿起来了,都看不见,太疲劳了眼睛都是红的,最后就让副队长刘兵给我念。所有的数据、计划都是我们来出。

  主持人:看你们照片精神都很好。

  杨光:累是累,但是精神状态一定好。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汶川 救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