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白岩松:用脑子和理智去登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00:57   CCTV《新闻1+1》

  主持人:

  这些年来,民间登山的人群是迅速膨胀,我们不妨通过一个短片来看看他们的发展轨迹。

  (播放短见)

  解说:

  这是珠穆朗玛峰脚下的一处墓地,简陋的石碑上刻着遇难攀登者的名字。

  自从1921年英国探险队试图征服珠峰以来,很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据统计,截止2007年年底,珠峰登顶为3401人次,遇难208人。

  然而死亡数字并没有阻挡人们攀登世界最高峰的脚步,登珠峰的人数与日俱增,各种登山俱乐部活动频繁,很多社会名流也加入登山探险的行列。

  2003年,为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年,各种登珠峰活动纷纷亮相,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和搜狐CEO张朝阳也加入其中,王石成功登顶珠峰,而张朝阳的攀登高度为6666米。然而这次采用商业运用方式的活动被一些媒体称为“登山秀”,冠名赞助登峰活动的搜狐CEO张朝阳借用这种最酷的方式宣布正式推出搜狐的移动梦网彩信服务。

  当时张朝阳在接受《新快报》采访时说,登6666米高是有相当意义的,因为这是搜狐的短信特服号,实现我个人登山高度还不如把搜狐做得更好,如果这次市场效果达到了,我就很满意了。

  随着我国参加登山等户外活动人群的扩大,民间登山已经不仅仅是自发爱好者的活动,更成为了许多模仿者向往的群众运动。一些登山活动秀味十足,甚至成为企业家获取社会名声和潜在财富的手段。

  2005年,张朝阳率领着一支由世界小姐冠军、影视明星及知名企业家组成的百人“美女野兽登山队”奔赴西藏启孜峰,为搜狐主打的搜索服务造势。

  2009年4月22号,2009年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在北京正式启动,赞助商称,将本次珠峰活动作为企业创新突破先锋之旅的开端,深化商业创新策略。

  如今,随着登山人群迅速膨胀,许多登山者缺乏基本的常识和训练,加上无法预料的环境因素,探险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像珠峰这样道路艰险、通讯不畅的地方,一旦登山出现危险,救援难度巨大,此次在吴文洪救援过程中,三名救援人员曾与珠峰大本营中断联系数小时之久,而在挑战高峰,超越自我极限的同时,生命也应该是不容回避的崇高命题。

  今天,除了吴文洪遇难的新闻,还有一条与探险有关的新闻耐人寻味。普通人雪原挑战生存极限,两勇士圆梦北极。文章从标题和内容都突出了毫无探险经验的普通人挑战极限,突破自我的精神。

  主持人:

  我们接下来来连线一位户外俱乐部的领队沐雨先生,沐先生您好。

  沐雨(三夫户外俱乐部领队):

  你好。

  主持人:

  根据你的了解,现在如果说是登山这种形式的话,一般会有哪几种组织形式?

  沐雨:

  关于登山的话,凭我多年的了解,我觉得可能主要有三种形式,最主要一种形式是一种商业登山,就是专门的探险公司或者登山俱乐部组织的,还有一种就是网友自发的AA制的这种活动,另外一种就是一些公司为了品牌或者市场的宣传搞的一些宣传的市场性活动。

  主持人:

  另外根据你对市场和俱乐部的了解,如果有10个人准备去登珠穆朗玛峰这样有难度的高峰的话,在这10个人里面有多少人是做好充分的准备的?

  沐雨:

  我觉得像登珠峰这样的活动,大家应该还是很理性的吧,应该都是做好比较充分的准备吧。

  主持人:

  你觉得什么准备叫做充分呢?对于民间登山者来说。

  沐雨:

  我个人觉得,因为要想登珠峰8000米以上的山峰的话,尤其是珠峰这个山峰的话,他应该至少具备8000米的这种登山经验,也就是说他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他应该有8000米、7000米、6000米、5000米,也就是他至少应该有四到五年的登山经验,这样的一个人应该才可能去挑战珠峰。

  主持人:

  那现在实际情况,真正去登珠峰的人,有多少具备这样的条件呢?

  沐雨:

  这个我没有调查过,我觉得大部分人应该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所以我觉得大多数人应该是具备了这些,因为他们肯定都是登过8000米的山峰以后才会去挑战珠峰。

  主持人:

  好的,谢谢沐雨。岩松,我还是想不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冒险,尤其是拿自己的生命去做代价冒险?

  白岩松:

  其实随着财富的累积和人们对生命的了解,反而会产生一种反向的需求,就是需要我去征服自己,挑战自己,这不是坏事。另外一种,模式的改变也不是坏事,过去我们可能长期的登山模式一直是国家队模式,现在在市场经济这种条件下,这种需求在增长,我刚才曾经举例说有2000万之巨这样的一种登山爱好者。那么多的山在那儿,自然就会有这种需求。因此从登山这个角度来说,比如说登山协会等等,它也需要改变模式,仅靠国家单方面出钱难以为计,于是很多企业介入,这没有问题。

  所以我想说的话是模式可以改变,要求不能降低,对吗?模式可以改变,要求不能降低。我举例说,比如说我们说到张朝阳,其实张朝阳也是理智的,他到了6600不动了,他知道自己可能不能像王石一样到8844,所以他到了6600,我达到了我的目标就OK了,这其实也是一个相对理性的行为。其实国外有一个登山家就曾经说过,有一种完美的成功叫失败,在登山当中,就是说你要放弃的时候,该放弃的时候要放弃,你已经完成了这样的过程,有的时候放弃也是登山中非常美好的一刻,不能因为我还差10米我就上去了,这10米就会使你的生命遭受巨大的风险。

  主持人:

  刚才我们也说到了,现在反复强调,这两位连线的嘉宾都在说到循序渐进,为什么现实中恰恰有很多人不愿意循序渐进,一猛子就要登上最高的?

  白岩松:   

  怎么说呢?十几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对专业运动员来说都要分很多年去做,在目前的这种环境下,在哪一个领域恐怕都有一个急于求成的心态,更何况对于很多的登山爱好者来说,民间更有一些称号在等着他们,你看,在他还没有登顶的时候,盐城的报纸就已经登出来了“盐城登珠峰第一人”,就像西安的小伙子登上了珠峰之后,报纸上登出来,他是陕西民间登珠峰的第一人,而在这个报道中,他在登顶过程中就看到了5个遇难者的尸体。所以有很多这样的称号,这个社会正在形成一种合力,把很多的人由只能到6000多生生给推到了7000多和8000多。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我也想说一下,我们的有些部门也需要调整一些思维,你在改变模式的时候没有问题,商业的介入、企业的促销都很正常,这是市场经济,但是要求绝不能降低。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看到某企业今年下半年要征集人去探索南极,你要知道,仅仅一个企业是做不到到南极的,一定是有相关的政府或者什么部门配合的,这个时候就要有准入。你看上面的那句话,你是普通人没关系,只要勇敢,只要敢坚持,你就会成为勇士,我刚才已经说了,非常有可能成为烈士,谁来承担这样的风险?

  主持人: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刚才你说了,对于自身的挑战,他有闲暇,也有各方面的闲暇。

  白岩松:

  也有能力,财力,因为登山是一个非常非常要财力的人,其实还有很多的事情,比如在谈到登山的时候,一位德国的登山家曾经有一篇文章是这样登的,德国登山家非常“羡慕”,不是羡慕,加引号的,惊讶于中国的临时登山队伍,他们几乎都认识不久,装备也不足,但是有巨大的勇气和梦想,太可怕了,因为有的时候登山是需要多年结下来的友谊,在关键时刻,那种常年的友谊所积累下来的互相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登山的人都知道,临时拼凑起来的一小段时间是很难拥有这种巨大的,心照不宣,一个眼神,比如说那个人缺氧了,一分钟,幸亏那个向导发现了他,如果没有那种默契,没发现他呢?他能坚持几个一分钟没有氧气,他当时已经一动不能动了,非常危险。

  主持人:

  所以就像刚才你说的德国登山家,他说因为无畏,为什么会无畏?是无知才无畏吗?还是因为一切都掌握了才无畏?

  白岩松:

  我觉得梦想超越了理智,激情超越了理智,还是让登山回到不是用腿登,而是用脑子和理智去登山。

  另外还有一点,我觉得我们也承担很大的责任。包括我觉得参与的很多人,其实也都在承担这样的责任。王石可以告诉大家循序渐进,张朝阳可以告诉大家,我即使有财力,我也到6600就不动了,我觉得还需要说更多的话,劝大家,其实喜欢登山很好,我周围的人也有喜欢登山的,但是你一定要知道自己,你知道自己是最重要的一种,要敬畏高山,也要敬畏生命,还有你的亲人等等很多,我想登山协会在寻找这种模式,建立新的商业模式的时候,今后也应该对要求是更高的,我想他们会做到这一点。对于李志新和王勇峰这样的登过十几座8000以上的人太知道山的魅力和山的魔力,我觉得更多的面对普通的民间登山爱好者的时候,要多从魔力的角度去考虑,减低他们生命的风险。

  主持人:

  况且登山这种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对自身的磨炼,不是征服大自然,而是征服自己。

  白岩松:

  没错。所以能学会一个完美的成功是失败,该撤的时候就撤,不去让自己的生命挑战极限,我不太喜欢这句话,就是挑战生命极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央视新闻1+1

更多关于 登山 遇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