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抗击SARS为甲型流感防控提供经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6日09:46  南都周刊

  被SARS吓死

  甲型H1N1流感凶猛。截至5月18日,全球共计38个国家或地区出现疑似病例6209例,确诊7785例,其中中国内地4例,香港3例。死亡集中在美洲,来自墨西哥、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甲型H1N1流感死亡报告已达69份。从这次流感,我们很容易想起六年前的SARS恐慌。事实上,今天中国人对甲流严阵以待,也得益于六年前的那场生死历练。

  记者·洪鹄

  河源案发

  这种后来耳熟能详的疾病一开始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2002年底,中国首例非典病人、36岁的黄杏初从住院到出院,都是被当成重度肺炎治疗的。在餐馆打工的黄杏初最初的症状与普通感冒无异,他发烧,咳嗽,浑身无力,在河源市人民医院打了一个星期点滴仍不见好转。12月17日,X光片透视显示,炎症正在黄杏初肺部弥漫性渗出,阴影占据了整个肺部。病人神志不清,被送往广州军区总医院。

  呼吸科主任黄文杰感到奇怪,这么年轻的人,看起来体格也很棒,为什么肺炎会这么严重,甚至使用各种抗生素均毫不见效。他从病理上找不出更深层次的原因,只能对症治疗。

  直到河源传来消息,河源市人民医院护理过黄杏初的七八名医护人员得了集体肺炎,黄文杰和他的同事们这才注意到这种病的传染性。2003年1月10日,黄杏初病愈出院,出院单上写的仍然是“重度肺炎”。

  黄杏初还没有想到,一种即将肆虐全球的疫情已从自己身上而起。

  广东蔓延

  年后黄杏初打算复工。回到之前打工的深圳酒楼,才得知现在这里生意已一落千丈。一家报纸登出了这是得“怪病”的黄杏初曾经掌勺的地方,人们避之惟恐不及。

  1月之后,非典型性肺炎在广东河源、中山,以及广西河池等地,一波接一波地群体性发生了,很多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都受到了感染。2月,疫情大暴发,发病人数由1月的110例暴增至668例,春节期间几乎每天的新增病例都达50例以上。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是一家中小型规模的医院。由于拥有传染病专科,成为了广州最早收治“非典”病人的指定医院。短短十几天之内,“非典”病人达150多名,全部都发着高烧,200多名医护人员几乎忙得脚不着地,11台呼吸机同时运转,所有病人都需要冰敷,此时却连制冰都来不及。

  病人的传染性极强。一位病人从中山二院转到中山三院,一共毒倒了五十多位医护人员。到了八院之后,又有8名医生、12名护士接连倒下。院长唐小平从事传染病研究几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传染性这么强的病。市民中出现了抢购白醋、板蓝根的惶恐。香港媒体纷纷猜测病原体是炭疽、鼠疫、禽流感之类。但官方媒体并没有任何权威的信息发布。

  很快,这种后来被命名为SARS的传染病走出广东,并在北京集中暴发。

  国际通缉令

  2月18日,北京传来消息。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称,从广东送去的两例死亡病例的肺组织切片中,发现了典型的衣原体。新华社随即发出通稿宣布“非典型肺炎病原基本确定为衣原体”。

  3月6日,钟南山再次通过南方都市报对“衣原体”之说提出质疑,他明确表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按衣原体思路进行治疗是无效的。而在此前的2月底,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专家经过反复实验,认为“非典”的病原体可能是冠状病毒。

  疫情在扩散。2月28日,意大利医学家卡洛·乌尔巴尼(Carlo Urbani)在救治一名生命垂危的越南病人时,细心观察了病人的病征,建议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来为其命名,简称SARS。

  在此之前,世卫组织一度将非典命名为UP,即不名原因肺炎(Pneumonia with unknown Reason)的缩写。钟南山支持易名,“不明原因四个字不好,让人联想到恐怖主义。”

  3月15日,世卫组织正式向全球拉响SARS警报。3月18日,钟南山所在的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与香港大学微生物系合作,分离出了冠状病毒。由于国内当时的主流观点还集中在衣原体上,这则消息由港大独家发布。一个月后,世卫组织正式确认了这个结论。

  找到病原体只是第一步。携病原体的元凶依然下落不明。4月,人心惶惶。仅与香港京华国际酒店一组等候电梯的人有接触的人中,就死亡20余人。14个国家报告发现了SARS病例。WHO在网上建立的一个由10多个各国实验室联合组成的研究网上,78位科学家们不断交流着研究情况,然而刷新最多的一句话是:没有进展。

  “元凶”果子狸

  2003年5月23日,果子狸的命运开始在风口浪尖飘摇不定。

  这天下午,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在深圳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SARS病毒溯源研究获得重要进展:从6只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3株SARS样病毒,从1只貉标本中分离到1株SARS样病毒。其中从果子狸标本中分离的1株SARS样本显示出与人类SARS病毒有99%以上的同源性。此后,同样的研究结果在美国的两个研究中心重复得出。

  与此同时,有人反对早早就该果子狸定罪。6月19日,中国农业大学公布在76份果子狸样本中,均未检测到SARS病毒。

  2004年,一个联合了中、美、澳大利亚科学家的研究小组有了新发现,调查表明野生蝙蝠可能才是SARS病毒的源头宿主,而之前广受怀疑的果子狸不过是病毒传播的中间环节。

  2003年底到2004年1月,平息已久的SARS在广东又出现了4例确诊病例。其中3例都与果子狸有过关系。1月5日,广东省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称此次的SARS病毒样本与果子狸病毒基因高度同源,进一步提示了果子狸的元凶身份。

  SARS灭绝?

  2004年6月之后,SARS似乎未再见踪影。美国一位名叫凯瑟琳·霍姆斯的微生物学家就此提出了“SARS灭绝论”。

  钟南山无法赞同这样的论调。他与国内外众多科学家已经形成共识:SARS病毒对科学家来说是一个新的病毒,尽管它来得急走得也快,但科学家对它的认识还是不够充分的,不能说去年6月以后没有见到SARS的影子就说它已经消失,也不能仅仅凭一些局限的实验就武断地得出SARS病毒已经在自然界灭绝的结论。

  “比如我们至今不能肯定地说出SARS的元凶是谁。果子狸肯定是中间宿主,是重要传染渠道,但我们也只能说到此而已。”

  一起抓不到真凶的案子,能真正算破案率吗?下一次把病毒传染给我们的可能是果子狸,也可能是其他野生动物。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流感 疫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