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凉茶业的“七十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09:11  中国新闻周刊

  凉茶业的“七十码”

  一方是凉茶厂家大刀阔斧地开拓市场,另一方是消费者受到错误的引导而过度饮用凉茶

  本刊记者/严冬雪

  “所谓‘上火’,中医学解释为人体有内热,从而表现出口干、口渴、咽痛以及口腔溃疡等症状。”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樊正伦告诉本刊,“而西医(现代医学)则不存在这个词,这类症状一般被解释为细菌、病毒等原因导致的感染。”

  就因为“上火”这个中医术语,凉茶有了市场。“一般凉茶都配有金银花、夏枯草这类清热去火的药物,‘热则寒之’,这类甘寒药物清热而不伤阴。”樊正伦告诉本刊。

  凉茶中多见夏枯草

  还在念书的17岁学生冯敏怡与人随意聊着家中煲的凉茶。“买点夏枯草、鸡蛋花,还有仙草这些,煲好就可以了。材料很好买,菜市场就有卖,几块钱一大堆。”土生土长的冯敏怡,是广州这个岭南城市最年轻的一代主人,像继承其他任何粤菜一样,继承了喝凉茶的膳食习惯。

  对于冯敏怡这样的广东人来说,凉茶虽名为“茶”,但更多意味着是药而非饮料。喜爱煲汤的广州人不会天天煲凉茶,只在“上火”的时候,才会在买菜时顺手带回几味草药,煲了凉茶下火。煲出来的凉茶又苦又“够劲”,“败火”作用极佳。

  2009年5月11日,王老吉事件发生,关于王老吉导致“体虚胃寒”的人胃溃疡的说法,激起广泛议论,其中的夏枯草、鸡蛋花、凉粉草(仙草)等中草药成为关注焦点。

  事实上,在岭南地区,凉茶品牌繁多,添加夏枯草的也不止王老吉一家。《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中山五路的百佳超市看到,货架上一共摆了十余种凉茶,每一种都在包装上标明了配料。除了王老吉,还有春和堂、何其正标明产品中含夏枯草。霞光清凉茶、宝庆堂四季凉茶、深晖凉茶王等则标明含有鸡蛋花和凉粉草或其中一种。

  这些凉茶产品的厂家,分布在广东、深圳、香港三地。从数百年前起,凉茶铺就作为岭南文化的一道风景线,林立于广东、香港、澳门等地的繁华商区,招呼往来商贾,经久不衰。

  道光年间,由于对外贸易的频繁往来,配方大同小异的数百凉茶挑子、凉茶铺开遍广州十三行、西关等繁华码头地段。这些凉茶商家在文革中被关闭。其中一些相传为配方比较好的铺子,获准将产品转为三类药。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凉茶铺获准再度经营,几家经营得好的铺子,渐渐形成了自家的配方与品牌,成了气候。

  “与家庭作坊式生产、广州街道上凉茶铺里的凉茶相比,工业化生产、包装的这些凉茶,主要成分、加水稀释等状况差别都不大,”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张俊修告诉本刊,“口味差别在于其配方不同,一些凉茶特别苦,可能是不加糖或者加糖少的缘故。”

  王老吉就是具有“品牌”的其中一家,由于经营得当,它渐渐在众多凉茶中树起口碑,开始扩大规模。与此同时,凉茶作为一种广泛传播的饮品,也被众多家庭熟悉且传承,不少广东家庭都各有各自的配方——夏枯草、鸡蛋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

  张俊修介绍道,广东省凉茶基本分为三大派系——广佛系,即广州佛山两地,常用夏枯草;中山系的则不用;而粤尾系凉茶则常用溪黄草。

  “在广东,老百姓自己在家里单纯熬夏枯草茶、或与其他草药配方熬凉茶的都有,”广东省疾控中心毒理研究所所长黄俊明说,他自己偶然也会喝这样的凉茶。

  SARS推广了凉茶业

  “SARS是广东凉茶走向外省的一个拐点。”张俊修说。

  2003年,SARS爆发,广东省作为重灾区,为全国制定了治疗方案,同时制定的还有包括口罩、板蓝根等在内的“抗SARS用品目录”。这一目录主要由省医药协会制定。

  兼任省医药协会执行会长的张俊修学中医出身,便往目录中加入了“清热解毒”的三类药,如板蓝根等。而王老吉和上清饮凉茶的配方,也一并列入,这直接带动了凉茶产品的销售。“老百姓就病急乱求医,只要是清热解毒的,都买来喝。”张俊修说,这一下子带动了凉茶市场。

  王老吉的老板瞅准了这个好机会,开始往省外投资。第一个省外厂家选了富饶的浙江温州市。推广效果出奇地好,很快,红罐王老吉便与中华烟、五粮液一起,被民众称为“温州三红”。

  温州试验成功后,王老吉开始铺开市场。到了2005年,两年时间,王老吉已经在东南、西南、华东、北京四个地区开拓出四大片市场。

  2006年,在广东省文化厅、省食品行业协会的促进下,凉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之而来的是,王老吉最后一块空白市场——华中地区被迅速拿下。在成功申遗的次年,即2007年,王老吉正式宣布销量超越可口可乐,成为中国罐装饮料销量第一。

  根据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于2006年对福建、浙江、贵州、上海、宁夏、安徽等6省、自治区、市做的市场摸底,张俊修预计目前中国凉茶市场的容量为50亿元,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而广东省凉茶业的年生产能力达到百万吨。不仅如此,制药企业也开始加入凉茶市场,开发研究凉茶。

  “业内预测不到哪个产品能够替代它的飞速发展,因为任何产品的转换,必须有个替代品,而凉茶没有。”在以王老吉为代表的凉茶业发展如火如荼时,张俊修如此乐观估计。

  然而,与疯狂飙升的销量相对应,广东省外地区的消费者却未能获取基本的凉茶知识——广东人并不把凉茶当饮料,更多是把它当药来行使功能的常识,在外省却鲜为人知。对他们而言,凉茶这一事物的认知,更多来自于包装盒上“老少咸宜”的醒目标志,和“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的广告语。餐馆、学校、冷饮店、各大娱乐场所,印有“老少咸宜”的王老吉饮料,被作为饮料频繁灌入消费者口中。

  随着市场的扩大,因“海饮”导致的不适也开始出现,随之而来的是让王老吉“不胜其烦”的投诉。

  “文化遗产”与“保护费”

  5月11日晚,张俊修听到卫生部宣布王老吉的夏枯草违规添加的消息。接到这个消息时,张俊修刚下飞机——他刚刚结束三天的北京之行,为一个月后的“凉茶文化推广”做前期宣传准备。

  “没想到下了飞机就听说出事了,现在这个(凉茶文化)宣传不做也不行了。”张俊修说。2006年,文化部、卫生部、国家发改委等八大部委批准凉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务院授权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担任这一遗产的保护人。

  2009年,凉茶申遗成功第三年,王老吉销量超越可口可乐第二年,张俊修觉得该是“动一动”的时候了。5月9日,张俊修去北京找了些朋友,又联系了一些媒体,开始筹备6月10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的活动,准备集中宣传凉茶文化。主要是要“把国务院为什么把凉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道理讲给大家听”。

  就在这节骨眼上,“添加门”赶巧发生。而张俊修也带着协会第一时间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作为凉茶的保护单位,张俊修再三对《中国新闻周刊》强调,他召开新闻发布会完全是协会自主的行为,在召开前并未特别与王老吉厂家“商量”。

  “国务院给了我‘保护费’,五万块。”张俊修说,“就是‘凉茶保护传承费用’。”他说,这次紧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经费正是从国务院给的“保护费”里支取,正好花完,也算是物尽其用。“这会哪怕晚开半天,凉茶就彻底完了。”张俊修说。

  这次的新闻发布会,张俊修着重强调了王老吉凉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食文化遗产、粤港澳食文化遗产必须进行全力保护”。

  与此同时,网站跟帖、各大论坛中也开始频繁有人提起“保护民族品牌”的倡议,大都拿王老吉在“5·12”地震中一亿元的慷慨捐献作为噱头。

  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一亿元捐款,都成为了攻讦目标。对王老吉持反对意见的人们认为:这两者都不应成为王老吉非法添加中草药的借口。

  而起诉王老吉的人群,他们的意见则集中于“呼吁包装标注不适人群”“给出适量饮用指示”。“现有包装上的那些字眼,显然是不能正确指导我们消费的。”叶征潮说。

  “我不喝王老吉,糖分太高。”张俊修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上火了一般吃点牛黄解毒片,不用凉茶。这个(凉茶)比较适合小孩、中青年。”               

  凉茶:喝,还是不喝?

  夏枯草具有明确的毒性,含有夏枯草的凉茶至今在科学上找不到能对身体有好处的依据

  本刊特约撰稿/方舟子

  “王老吉”凉茶据说是广东鹤山人王泽邦(乳名王吉)于1828年开始销售的产品。目前作为植物饮料销售,其标明的成分为“水、白砂糖、仙草、蛋花、布渣叶、菊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后面的7种都是中草药(“蛋花”不是指鸡蛋,而是夹竹桃科有毒植物缅栀的花)。

  和其他广东凉茶一样,“王老吉”自称具有“清热去火”的保健功能,“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的广告早已喊遍全国。

  夏枯草的明确毒性

  王老吉以及许多广东凉茶之所以使用夏枯草,是由于夏枯草据说在夏至后逐渐枯萎,中医理论因此认为它生来有“纯阳之气”,一遇阴气即枯,就可以用它来“补厥阴血脉”。但是,迄今没有任何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夏枯草对人体有什么有益功效。

  用自身的经历难以确定某种疾病与饮用某种饮料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叶征潮认为自己的胃溃疡是由于饮用了王老吉所导致并没有循证依据。然而,王老吉所含的夏枯草成分具有毒副作用,却是有科学证据的。主要的证据来自动物实验。有些人对此很不以为然,认为中草药已用了几百上千年,经验已足以证明它们很安全,不比动物实验更有说服力吗?

  这种说法虽然在中国人中很流行,却经不起推敲。一种药物被使用了几百几千年,并不能证明其无毒。如果一种药物的毒性很强很急,吃了以后很快就出现严重反应乃至致命,那是有可能通过经验发现的。但是有的药物,毒性较慢、中毒症状不那么明显,例如要经过几年、十几年才会出现症状的慢性毒,以及能导致癌症、畸胎、肝肾损伤的药物毒性,是很难通过经验摸索出来的。

  因此用动物做毒理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让动物服用大剂量的药物,以此推测长期或大量服用药物所造成的后果。也可以解剖动物的身体、器官,发现药物对器官造成的伤害。这些都是经验不可能发现、也没法拿人体来做实验的。

  实际上中医典籍对夏枯草是否有毒,有相互冲突的说法。《神农本草经》将夏枯草归为有毒、不可久服的“下品”药,而《本草纲目》则称其“无毒”。

  科学的证据则是明确的。有多项动物实验表明夏枯草能导致不良反应。夏枯草的乙醇提取液能抑制小鼠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皮下注射可使动物胸腺、脾脏明显萎缩,肾上腺明显增大;腹腔注射可使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这些都表明夏枯草可能是一种免疫抑制剂,长期或大量服用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以上研究见于《山西医药杂志》《甘肃医药》等刊物)。

  另外,服用夏枯草水提物能使小鼠的血清丙氨酸基移换酶和血清天门冬氨基移换酶的值都明显升高,说明夏枯草还有肝脏毒性作用。临床上,有幼儿因服用含苍耳子、夏枯草和鸡内金的中草药3个月导致急性重症肝炎而死亡的报道(台湾“张景岳中医药研究中心”2003年通报)。也有报道因服用夏枯草导致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丘疹,甚至因过敏性休克而昏倒(从1983年开始有多起事故通报,见于《上海中医药杂志》《四川中医》等期刊)。

  没有必要的凉茶

  有的人承认喝凉茶有可能会让身体出问题,但把这归咎为不懂乱喝。比如,一种说法是“胃寒”的人不宜喝凉茶。“胃寒”是中医术语,是很模糊的描述,大概相当于胃酸分泌过少导致的消化不良。但是夏枯草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免疫系统和肝脏,与消化系统并无关联,所以不管是“胃寒”还是“胃热”的人都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当然,药物都难免会有不良反应,有时为了治病只好忍受其不良反应,但是前提是不良反应不是特别严重,而且该药物确实是有疗效的。如果一种药物并没有被证明对身体有何益处,却已知会有毒副作用,那么还去服用它,显然是很不明智的。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喝凉茶对身体会有什么特别的益处吗?许多人认为有,“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嘛。“上火”也是中医对许多症状的一个笼统、模糊的说法,因素很多,在现代医学中没有对应的称呼。口腔“上火”症状,有的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2导致的唇炎、口角炎,有的可能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牙龈、粘膜出血,更常见的可能是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例如口腔炎、口腔溃疡、急性牙周炎、牙龈炎等)。天气炎热、干燥引起的脱水,也会让人觉得“上火”。

  针对不同的病因要做不同的治疗。缺维生素引起的要适量补充维生素,细菌感染引起的要使用抗菌、消炎药。病毒感染引起的无特效药,通常几天内会自愈,但是病毒仍然在体内潜伏,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精神压力大)会被再次激活,所以这类“上火”不能断根。至于脱水,当然要补充水分。

  那么凉茶对上述种种“上火”会有什么疗效吗?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你喝了凉茶觉得“火”降下去了,可能是身体的自我康复,也可能是心理作用,还可能是因为凉茶补充了身体欠缺的水分或某种维生素——在这种情况下喝水、茶或果汁显然更为安全。

  有人认为广东天气潮湿、气候炎热,所以必须喝凉茶。但世界上生活在“天气潮湿、气候炎热”地方的人多得是,他们不喝凉茶身体也不比广东人差。除非广东人的身体有必须喝凉茶的特殊构造,否则没有任何必须喝凉茶的道理。

  因此喝这类可能含有有毒成分的凉茶是一种对身体有害无益的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很难改变,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禁止。但是对于企业为迎合乃至于推广不良生活习惯而生产的产品,却应该加强管理。既然王老吉含有具有毒副作用的草药成分,就不应该作为普通饮料或保健饮料销售——作为食品和保健品的基本要求是必须没有毒副作用,有毒副作用的产品应该作为药品加以管理。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凉茶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