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签署合作协议才可使两岸经济互动有制度性保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8日17:18   央视《东方时空》

  经济对话:两岸关系的基础和保障

  主持人:我刚才对近一年来的国共两党的关系的发展,以及两岸关系发展进行了一个梳理。今天吴伯雄再次与胡锦涛总书记会晤,被称为是今年两岸关系当中最重要的事情。今天下午的会谈的确也是取得了多项共识,并且为今后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接下来我们就来连线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台湾政治研究室的主任谢郁。谢老师你好。

  谢郁(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主持人你好,各位观众你好。

  主持人:首先想问一下谢老师,因为今天下午,关于胡锦涛总书记和吴伯雄这样一个会谈的内容,也已经通过新闻告诉大家了,那么在您专家的眼中,您觉得哪些事情是您比较关注的?

  谢郁:那我们看到今天下午这次国共政党高峰会谈上,首先第一个我觉得值得关注的点就是双方在会谈中充分表达了、回顾了这一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取得的重大的一些突破性进展,同时对这一年来所展示的两岸发展,和平发展的气氛,好的前景充分的肯定,同时未来下一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提出一些前瞻性的建议和立场,我觉得这是大家非常值得关注的。在这里面有一点,就是胡总书记谈到,两岸经济合作在现在金融风暴、金融危机的时候,两岸制度性经济合作协议的签署就变得非常重要,所以希望下半年谈起来。我想这一点吴伯雄主席方面也表达了他们对这个两岸签订经济合作协议的强烈期待,我想这部分得到双方的共识是大家非常看重的,也希望能真正为两岸关系下一步实质性的进展有一个成果。

  主持人:打断一下,谢老师,您刚才特别提到了关于下半年要开谈经济合作的协议,其实两岸现在在经贸方面就有很多的合作,如果签了协议之后,跟现在有什么不一样?

  谢郁:因为我们知道,两岸关系,两岸经济关系走向一个全面的正常化,一个制度化,它是需要几部分程序。第一个两岸经济关系要走向全面正常化,它需要一个双向、直接、对等、全面,那么随着大三通的实现,随着刚刚结束的大陆颁布的大陆资本入台,陆资入岛的这个实现以后,两岸直接双方的经济关系基本上可以说达成,未来要走向机制性,走向正常化、常态化这样一个制度性的合作,需要签订这样一个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个框架协议的签署,使得两岸有经济特色的合作机制才能够正式建立,也就是说两岸现在这样大规模的经济互动的密切的关系才有制度性的保障。

  政治对话:两岸关系的终极对话

  主持人:另外我们今天也注意到有一个细节,就是胡锦涛书记说到一点,就是两岸将来在对外事务当中不要内耗。你觉得这个显示了什么?

  谢郁:这个首先显示了祖国大陆方面在推进两岸关系走向一个和谐,走向一个和平发展的极大一个诚意。因为我们知道台湾刚刚以观察员的身份加入了世界卫生大会,那这样一个将要展示的是大陆解决两岸之间分歧性的,过去一些障碍性问题的极大的诚意和善意,同时总书记讲到很重要的一点,这事实证明两岸中国人有能力也有这个智慧解决这些问题的,希望这些问题随着这些加入国际组织活动问题的逐步解决,能为两岸关系下一步,一个好的发展,来创造有力的气氛和条件。

  主持人:这意味着将来台湾在国际事务以及国际活动上会有较大的空间吗?

  谢郁:意味着在未来台湾民众要求进一步更广泛的参与活动空间的问题,会通过两岸的协商,做出一些合情合理的安排,当然这个是要在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不受到侵犯的前提下做出更好的,通过协商两方都愿意的这样一些安排。

  主持人:我想在今天胡锦涛总书记讲话当中,有一点是特别引人关注的,因为他特别谈到了说,也要为将来的政治上以及军事上的会谈上协商打下一个基础。这意味着什么,有多大实现的可能性?

  谢郁:我们知道,我们说两岸的协商对话、两岸关系的发展势必要经历一个先经济后政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我们看到从去年到今年这一年来其实发展得非常好,这个节奏和进程发展掌握得非常的好。但是我们知道两岸关系要向纵深发展,要真正有长远的和平稳定,它当然不能仅仅限于经济事务和技术性事务方面,它必须要向高层次提升,也就是说政治对话的层次。那么在今天胡总书记谈到的这些,为将来解决政治定位的问题,统一前双方定位的问题,就结束双方敌对状态进行谈判的问题,签订和平协议的问题,还有军事互信机制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其实就是政治谈判层面的问题。那么真正两岸关系只有通过政治谈判,把这一系列的重大问题做出很好的一个安排,我想两岸关系和平稳定框架的建立那才是可以预期的,应该说我们认为只要双方有足够的诚信,有足够的诚意,足够的信心来解决这些问题,两岸的中国人一定有能力、有智慧来做出很好的一个解决的。

  台湾各界关注“胡吴会”

  主持人:好,谢谢谢老师。接下来我们要听听来自对岸的声音,我们要连线的是此时此刻正在台北东森电视台的著名的资深的新闻评论员雷倩。雷倩你好。

  雷倩(台湾东森电视台评论员):主持人好。

  主持人:雷倩,对于今天的这个胡吴会谈当中谈到的内容,台湾岛内最关注的是哪些?

  雷倩:台湾当然是充分的展现它是一个多元民主社会的特性,比如说媒体中间有一些人非常关注吴伯雄先生在谈论台湾的时候所用的名词,那么也有一些人用各种方式在讨论国民党和民进党中间的两岸政策,究竟哪个对台湾的实质性利益比较有帮助。不过我个人觉得有两点大家谈的比较有共识的,第一点是关于吴伯雄先生特别谈到的两岸经贸正常化,这一类的经济贸易协定安排,这个框架在台湾共识是非常非常高的,主持人刚才也特别问到了,它跟我们现在谈到的市场准入,或者是MOU,就是金融监理备忘录中间有什么区别,对于我们来说,关于金融监理备忘录跟MOU的谈判,还有市场准入,都是属于服务业的范畴,但是在制造业跟双方贸易来讲的话,当然这个比较完整的经贸协定安排,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个人另外觉得,他们两个在一次会谈的时候,他们会谈的形式也在台湾受到了很大的关注。过去我们在国际领导人高峰会谈的时候时常是用一个会面的形式,但是今天大家看到了,吴伯雄先生跟胡锦涛先生,他用的是一个会议和会谈的形式。这个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也象征了我们走进了一个双边的能够直接平等对话,像谢老师刚才讲的,两岸中国人共同用智慧来解决两岸问题的纪元。

  主持人:其实我们也看到,现在两岸关系发展趋势当中,始终在台湾会有一股阻力在,这股阻力会起到多大作用?

  雷倩:自从陈菊到中国大陆访问以后,大家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现在两岸已经进入了三个政党——也就是共产党、国民党、民进党各自有三对双边关系的一个三角关系。过去在台湾内部,民进党时常主张两岸是会伤害台湾人民的权益,国民党在过去一年以来快速推动两岸协商的结果,让民进党这个主张在人民面前没有办法站得住脚,所以民进党自己本身也在调整他的脚步,也在调整他自己内部意识形态所占的比重。所以目前我认为,台湾在内部来说,民进党少数激进派人就是非常非常积极的,但是他们是不是会变成台湾人民能够接受的一个选项和选择,恐怕就要看两岸这些正面的发展到底是走得多快,给台湾带来多少实质的好处,也给两岸的和平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可能这些阻力会变得更小是吗?

  雷倩:我们认为它很可能会变得更边缘化,尤其是最近这些主张两岸,比较激进的这些主张的人,在陈菊去访问中国大陆之后,你可以发现民进党它现在必须要把它自己所相信的那种基本教义派的意识形态,跟它执政的这些各县市首长,他们的政基,以及他们对人民扶植的努力要做某一种程度的脱钩。坚持他们的意识形态就没有办法争取到人民扶植,要争取到人民扶植,必须在某些地方修改他们的意识形态,所以那些坚持意识形态的人将会成为更极端的少数派。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因为有一点还是蛮值得关注,之前我也听到台湾岛内有盛传,说吴伯雄这次到大陆之后,回去之后可能会卸去国民党主席的身份,7月份马英九有可能当选国民党主席。如果这个变成真的话,马英九当时,到时候又是国民党主席又是台湾地区领导人,那么如果是这样一个格局的话,您觉得对两岸关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雷倩:当然,自从去年的5月20号之后,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到在台湾内部主导两岸事务,已经从党政双轨两个平台的制度,已经转为以海基会为主的副委托制,就是以政领党的单轨独大制,那么马英九如果兼任国民党党主席的话,当然这个单轨独大制会更为确定。也就是说,它的施政团队跟党的团队内部中间会没有任何的隔阂,而且会做得非常的直接。但是至于说马英九先生本人会不会用党主席的身份去访问中国大陆,这恐怕得回到我们刚才所讲的三对双边关系所造成的三角难题,也就是说民进党对于马英九这个身份以及他这个身份要代表全民,能够给予什么样的身份和授权,会决定马英九先生用什么样的身份继续推动两岸事务。

  增进共识,“更上一层楼”

  主持人:谢谢雷倩。接下来我们继续连线一下中国社科院的台湾问题专家谢郁老师。谢老师,刚才你也看到了雷倩从对岸传送来的声音,您觉得按照目前的两岸形势来说,两岸在两岸关系的诉求上,它的差异还大吗?

  谢郁:现在应该说,现在两岸执政的当局在两岸关系上当然有共识,有分歧,就是我们客观承认的。共识的部分,现在我们知道从2008年到现在,共识部分在不断的被强化,双方都本着求同存异,增进共识这样一个理念和初衷来推进两岸关系。我想这个共识,我们知道1992年“九二共识”,它本身是国共两党对话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两岸制度性协商的一个对话的基础。那“九二共识”的核心,就是一个中国的原则,正是有这个最大的共识,最大的基础在这儿,两岸关系才能够走到今天。那么其它的对于两岸和平发展前景的共识,对于两岸加深经济合作、文化合作,对于两岸人员交流、交往的共识,对于两岸大三通,还有共同参与国际社会等等这些方面的共识,我想争取在双方有诚意的情况下正在增长。可是分歧部分,我们知道一直存在,因为有历史的原因还有现实政治的原因,包括刚才雷倩教授讲到内部矛盾关系原因的存在,这些分歧,我们看到在政治层面、在很多层面是依然存在的。但是这些分歧的解决还需要双方拿出更多的智慧,拿出更多的耐心来很好的处理。我们看到了求同存异,划界分歧,或者说搁置争议,这个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曾经是两岸关系起到快速发展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这种搁置争议是不是能够永远搁置下去,永远放到那儿不管它,我想这个恐怕也有一定限制的。

  主持人:好,谢谢谢老师。我想今天胡锦涛总书记对于两岸未来关系的发展提出了一个自己的愿景,也是良好的,他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然,要更上一层楼就得两岸一起来努力!好,感谢收看今天的《东方时空》,再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