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说出政绩”的副市长
下属评价他,“低调、务实,勤奋”,但是觉得县市级副市长要处理的工作繁琐,很难看出个人能力
关于周森锋的“低调”评价,是从他担任宜城副市长开始出现的。
此前,周森锋还称不上“低调”。
在建委,周的许多举措有创新意识,媒体曝光度也高。
“很有亲和力”,这是采访过他的几位当地记者的共同感受。他们乐于报道周,“和周森锋交流起来很顺利,也很愉快”。周对采访非常配合,记者们很容易从他的话语中找到合适的直接引语,来支持文章的主旨。
“看到自己的建议进入各级党委决策之中,看到自己指导的项目一个个建成,所有的苦和累都忘记了,这就是干事的快乐和干事的成就感。”在2006年8月《襄樊日报》的一篇报道中,周森锋这样总结挂职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这句话包含了“在为社会服务中成就个人”的意思,但周森锋把它结合自己的实际说来,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频频出现于媒体上的周森锋,展现了这样一种形象:勤奋,积极,务实,随和。2007年11月到2008年8月,周森锋调任襄樊市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这只是周担任宜城常务副市长前的短暂过渡。
由于贺旺曾担任过规划局副局长,同事仍会将两人并列比较,“两个人有一些共性,比如说,礼貌。”
2008年9月,周森锋调往宜城,担任市委常委、副市长、党组副书记;进而担任宜城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党组书记。
一年时间内,周森锋完成了当选市长前的最后冲刺。
这段时间出现在媒体上时,周森锋的讲话风格有了变化,少了个人色彩。
他开始经常使用“希望再接再厉”、“确保新形势下取得更大成绩”这些抽象宽泛的话语。
他依旧经常加班,在文件上细密批示,不时下乡调研。下属对他的评价是,“低调、务实,勤奋”。
有一个细节,周森锋和别的市领导有一个不同的地方是,除了《人民日报》等,他还单独订阅了《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研究参考》等报纸杂志。
在建委的三年中,周拿得出手的成绩满满当当;在规划局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周也抽时间写出了一份质量不错的调研报告,《关于协调处理局委关系的建议》;但在宜城市委的一年中,周的下属列举不出一项“政绩”来。
“县市级的副市长要处理的工作非常繁琐,很难从处理这些事务中看出一个人的能力。更何况周市长不是一位像仇和那样的争议官员,他不会去制定一些非常有争议的政策,所以很难说出他取得了哪些政绩。”宜城市委的一名工作人员解释。
风波中的新市长
家庭背景、晋升过程、论文涉嫌造假,面对种种质疑,周森锋都不愿回应,只想让大家关注宜城发展
“29岁的周森锋成为湖北省最年轻市长”的消息,于6月21日晚上出现在网上,立刻成为热门话题。年轻市长的家庭背景、晋升历程和当选过程,都遭到质疑。
22日上午,周森锋自己上网看了消息,“我当时就决定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了”,他说,“现在的情况,任何回应都会让事情进一步激化”。
接着,最初发布这一信息的宜城市官方网站和楚天都市报网站,都应宜城市委宣传部的要求,删除了这一消息。
22日下午,周森锋赶往武汉,当夜接受新华社的采访。23日起,大量媒体介入,采访周的家人、同学和师长。周专门给他们都打了招呼,让其不要接受采访,以免加大给自己的压力。
“希望媒体能够理解,处于这个位置,他现在不适合出来说什么。”周的一位下属说。
一名参加了宜城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人大代表,目睹了周森锋全票当选市长的过程。她对周此前就有所了解,又觉得他年轻有干劲,“所以我把票投给了他。”
这位人大代表记得,周森锋在当选市长后,做了约10分钟的简短发言。在发言中,周对自己提出了五点要求,主要内容是:廉洁为民,求真务实,多为宜城人民做实事。
宜城,是一个拥有50多万人口的县级市。
周森锋在清华读书时的一位大学同学觉得,周是那种有志青年型的人,所以才会选择去地方挂职,他是想做点事情,但是,现在这样的舆论对他不公平。
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是,29岁就能当上市长。
在襄樊市,县处级干部的平均年龄在43岁左右,该市下属的另一个县级市———枣阳市市长汪厚安当选时37岁。宜城上一任市长朱慧当选时的年龄是43岁。
据襄樊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梁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该市市(区)长职位的新任干部,年龄在45岁以内,最小的34岁,都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在襄樊市委组织部一位官员看来,作为县级市市长的周森锋,5年来由副处升到正处,很正常。
放眼全国范围内,也有许多年轻官员。
据了解,现任新疆自治区副主席的胡伟,在28岁时已是正县长。现任河北省省长的胡春华,在27岁时已是副厅级干部。而32岁时的陆昊就已在北京成了正厅级干部。去年,山东出现了一位28岁的副厅级干部。
昨天上午11点,记者们在宜城市政府办公楼三楼走廊,迎面遇见周森锋。双方都愣了一下,摄影记者随即噼噼啪啪拍起照片。周森锋没有躲闪,只是微低头,向走廊尽头快步走去。
在办公室门口,他好像突然想起什么,转身接过记者名片,并与记者握手,“对不起,我要和孙副市长讨论问题,不能接受采访。”
周森锋的办公室在三楼最末端,门口没有贴职务标志,房间里有三张沙发,两张桌子和一只茶几,桌面整洁。
25分钟后,周森锋走出办公室,面带微笑,拒绝了采访并快步下楼。
在一楼大厅,记者赶紧抛出问题,“网友找出你硕士时的一篇论文,与别人的论文极其相似,你对此如何回应?”
周森锋没了笑容,加快脚步,两三步出门,俯身钻入等候他的汽车内。
车已启动,周森锋打开车窗,“谢谢关注,但还请多关注宜城的发展。”
■ 对话
“现在不愿回应,想多干工作”
周森锋认为自己当选市长受益于国家政策
6月22日,宜城市长周森锋在婉拒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后,做了简短的沟通。
“我的经历不具备代表性”
新京报:你当选宜城市长引起热议,也被称为80后市长,怎么看待自己的当选?
周森锋:这只是对年轻干部的正常人事安排。作为青年干部,我的经历其实不具备代表性,我是挂职锻炼后留任的。
新京报:你觉得自己被提名市长候选人的原因是什么?
周森锋:我能够被提名和当选,只代表着我一个阶段的工作得到了组织和大家的认可。
我觉得这件事情不应该受到什么关注。我也希望媒体能够从保护青年干部的角度考虑,不要再报道此事。
新京报:大家特别关注你这么年轻就当了市长。
周森锋:希望媒体别再关注我的年龄了,我的当选其实也是受益于国家对青年干部的政策。
新京报:你为什么不愿接受媒体的采访呢?
周森锋:现在的情况,任何回应都会让事情进一步激化,我希望事态平息下去。
“压力让我无法专心工作”
新京报:怎么看待网友的一些质疑?
周森锋:网友有质疑的权利,而且他们都是有理性的人,不需要我再澄清什么。
新京报:可是有人觉得,你的身份是市长,你的澄清在一定意义上是公务行为,是对大家知情权的尊重。
周森锋:我们宜城政府已经做到政务公开了,我的讲话也都是公开的,可以查到,我的当选也已公示过了。现在媒体的采访更多的是关注我个人的情况,我觉得涉及隐私了。
新京报:现在工作繁重吗?
周森锋:我现在的压力很大,从前主要是工作压力,现在来自媒体的压力,让我无法专心于工作。我希望能够给我一定的空间,让我尽快投入全部精力到工作中。我刚刚当选,需要全身心投入工作。我现在要做的不是回应这个事情,而是多做工作。
本身基层的事情就非常繁琐和复杂,需要大量的精力处理,所以还是希望媒体能够理解我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