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陕西秦俑馆与考古院就发掘秦皇陵纠葛三十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1日01:56  新京报

  ■ 核心提示

  秦兵马俑一号坑于今年6月13日开始第三次发掘。由此引发学界争论。

  有专家认为,这次发掘一号坑,仅是兵马俑数量的增加,展览价值大于考古价值;陕西省文保处一位官员称,秦俑馆今年获得团体发掘资格,希望借此展示发掘能力。

  自1974年发现秦兵马俑后,陕西省政府对秦俑发掘一直兴趣盎然。2000年省政府还要求文物单位,加快秦始皇陵和汉阳陵陵区考古发掘进度,做好发掘一座帝王陵的前期准备工作。

  但由于文物局下属的秦俑馆和考古院两家单位的体制并未理顺,使它们长期处于利益纠葛中,反而使得秦陵勘探调查工作一度陷入停滞。

  陕西省文物局官员认为,挖掘秦始皇陵还应慎重,不能被太多利益动机驱使,“发掘秦陵在100年内都没可能。”

  6月13日,秦兵马俑一号坑在“沉寂”了22年后,开始第三次发掘。

  并且秦兵马俑博物馆(简称秦俑馆)还在当天对外宣布,成立秦陵考古队,准备勘探秦始皇陵。

  5天后,秦俑馆的考古队刚进入陵区便遇到阻拦。

  “这是我们的范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06年之前名为考古研究所,简称考古院或考古所)秦陵考古队负责人孙刚伟说,他们不经协商,执意要在陵区勘探,“我们就挡住了。”

  秦始皇陵,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一经发现,就成为各种利益追逐的对象。

  考古所和秦俑馆,作为研究秦陵的主要文物单位,因利益已纠葛了近30年。两家时分时合。而对于秦始皇陵的考古进展,也随之时而加速,时而迟缓。

  “刨土豆式发掘”被停

  1978年,200余专家学员、100余官兵带着翻斗车挖秦兵马俑一号坑,1年后因不科学发掘被停

  6月13日,秦俑馆召开新闻发布会时,81岁的杨全义在馆内售书。10多年来,他一直在馆内以秦俑发现人的身份签名售书。

  30多年前挖井的时候,他绝不会想到,自己会因那几锄头出名。

  1974年新年刚过,陕西省临潼县杨西村为找水源浇地,杨全义等人在村南挖井,没几天挖出了“瓦人头”。

  那一天是3月29日。

  随后,新华社在内参上发表《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国务院于1974年6月30日批示,要求“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

  此后参加一号坑第一次发掘的研究员张占民说,1974年正处于“批儒评法”的关键时刻。中央有人要为法家人物秦始皇树碑立传。但长期以来在文化思想、艺术领域找不到秦始皇的贡献。一下子发现了6000兵马俑,他们自然重视。

  1976年4月23日,在一号坑的东北方又发现了二号坑。同年,在二号坑以西120米处又发现了三号坑。

  “1978年4月,秦俑馆一号坑大厅主体工程完成后,就开始发掘。”如今已是秦俑馆馆长的吴永琪说。

  当年吴永琪也参与了那次发掘。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当初组织的“秦俑考古队”是由11名专业干部构成,后又吸收近200名亦工亦农考古学员,并有解放军100官兵携带9台翻斗车参与发掘。

  一号坑被规划为27个探方,每个探方有20×20米大小。所有探方同时开挖。

  1979年初,陕西省委、省政府为迎接新中国成立30周年,开放秦俑博物馆作为献礼工程。上级指示考古队加快发掘。

  当时媒体将此次挖掘形容为“刨土豆式的发掘”,称其“修复是开水烫、凉水浇”。

  1979年4月5日,时任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夏鼐带领专家到发掘现场查看。夏鼐等专家目睹翻斗车进进出出的“不科学”发掘现场。

  当日,夏鼐等18位知名专家联合起草紧急呼吁书,要求立即停止。

  张占民认为,假如1979年底全部挖开兵马俑一号坑,那将是秦俑发掘史上灾难性的损失。以当时的人力,仅文物资料都无法整理。

  一号坑在1979年被叫停后,只留东部5个探方进行发掘清理。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派石兴邦代表国家文物局的专家指导清理发掘工作。

  那年10月1日,秦俑馆正式开放,一号坑进行展览。

  俑头丢失案

  1987年,价值40万的俑头在秦俑馆被盗,一号坑第二次发掘被停,省考古所失去秦俑“挖掘权”

  王学理,陕西省考古院研究员,参与一号坑第一次发掘。发掘被叫停后,他继续留在坑内从事5个探方的发掘清理工作。

  他回忆说,在那时,秦俑考古队与秦俑馆在工作流程上已有摩擦。

  当时考古队的一名成员说,白天展览期间秦俑馆不让运土,外宾入坑参观前,馆里让他们快点打扫卫生,并停工放假。

  1979年秦俑一号坑停止发掘以来,陕西省多次要求恢复发掘,但国家文物局一直未批。

  1984年,陕西文博考古体制进行调整。

  陕西省考古所并入省文物局管理,不再隶属于省社科院。1985年,又撤销了原先的“秦俑考古队”,由陕西省考古所重新组建“秦陵考古队”。队长由所长石兴邦兼任,王学理任常务副队长。

  当时,主管文物管理的副省长孙达人要求,文物发掘归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文物展览陈列归秦俑馆。

  此后秦俑一号坑于1986年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开始第二次发掘。

  就在挖掘进行地如火如荼时,1987年2月17日晚,当地5个村民翻窗进入秦俑馆,撬开考古队的杂品库,在堆满考古工具的库房里,偷走一个将军俑头。

  这个价值约40万的俑人头,在半年后被追回。首犯被处以死刑。

  而考古队的发掘工作又被叫停,省文物局责成队长石兴邦作深刻检查;撤销王学理一切职务、取消个人发掘领队资格两年。

  6月16日,现年75岁的王学理接受采访时说,当时被盗的将军俑头应是先前“秦俑考古队”与秦俑馆交接时的物品,责任不该单独由他们考古队承担。

  陕西文博考古“改制”

  秦俑馆获准成立秦俑考古分队,获权挖掘兵马俑坑,编写的兵马俑发掘报告引起世界轰动

  由于“将军俑头”案的发生,考古所永久失去了挖掘秦俑的机会。

  1988年6月23日,陕西省文物局再次对文博考古制度进行调整。

  省文物局下发通知指出,原先的体制不顺,工作脱节,也不利于各项工作的管理和开展。并且发生文物丢失,造成严重损失。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陕西省文物局决定,在秦陵考古队下成立秦俑分队,全面负责承担秦俑馆内一、二、三号坑的考古发掘工作。

  但这支“秦俑分队”其实并不再属于考古所。

  省文物局的通知表示,秦俑分队,行政上受秦俑馆领导,业务上仍受省考古所指导。秦俑分队所需考古业务人员原则上由秦俑馆自己设法解决。

  于是,发掘秦俑的权利从省考古所被划到了秦俑馆。

  198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袁仲一调任秦俑馆馆长,同时兼任考古所副所长。

  在袁仲一的主持下,秦俑馆先申请发掘的是兵马俑三号坑,1989年9月27发掘结束,并对外开放。这个坑很小,仅有62件武士俑,且是两面相对,夹道式排列。专家们认为,这是中国出土最早的军队指挥部。

  随后,秦俑馆编写了《兵马俑一号坑考古发掘报告》和《铜车马考古发掘报告》,在考古界引起轰动。

  后来袁仲一也被外界称为“兵马俑之父”。

  携手探秦陵后积怨

  省考古所缺经费与秦俑馆合作勘探,秦俑馆借铜鼎展览,考古所索要未果,两家成隙

  在1988年省文物局对省考古所的工作调整之后,失去秦俑“发掘权”的“秦陵考古队”,将勘探范围集中在秦陵主陵部分。

  但是从1988年到1994年,秦陵考古队的勘探发掘进展并不顺利。

  省考古所内部人士说,这跟当时所领导不重视有关。领导的兴趣不在秦陵,工作不会向这边倾斜。考古队有钱了就干点,没钱就停。

  1998年出现转机。国家兴起西部大开发计划,陕西省提出打造周秦汉唐文化基地的概念。

  “在此机遇下,陕西省考古所开始大规模勘探秦陵。”段清波说。

  那年,段清波担任秦陵考古队队长。

  由于缺少经费,他去找秦俑馆合作,提出由秦俑馆承担发掘的全部费用,双方共同组建考古队,发掘秦陵陪葬坑。

  秦俑馆内部人士说,1998年以后,秦俑馆二号坑全面发掘停止,他们正好将兴趣转移到秦陵这边。

  秦俑馆于1994年对二号坑进行发掘,但发掘出的彩俑遇到空气后,彩绘开始翘边剥落。当时负责发掘的秦俑馆前副馆长张仲立说,“主要是考虑彩绘保护问题,他们把发掘停下了。”

  在秦俑馆与秦陵考古队合作的几年内,他们勘探发掘了秦陵的“石铠甲坑”、“百戏俑坑”、“水禽坑”等20多座陪葬坑。

  在百戏俑坑的试掘过程中发现举世瞩目的秦陵大铜鼎,结束了秦代没有铜鼎出土的历史。

  但是重要文物出土后,两家合作单位开始为文物归属权和考古发表权发生争执。

  1999年,秦俑馆将秦大铜鼎借走展览,一直没有归还。

  为此,考古所提出要求,铜鼎放在博物馆展出,博物馆应将门票收入分给考古所做提成。秦俑馆没有答应。

  双方由此出现裂痕,合作不再顺畅。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新京报-核心报道

更多关于 秦兵马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