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甲型H1N1聚集性病例防治的社区力量
6月27日,东莞石排中心小学新增7名甲型H1N1的感染学生。自6月18日以来,这所学校中被确诊的病例已经超过40例。甲型H1N1首次在大陆聚集性暴发给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增加了压力。“社会传播的风险正在进一步加大。”广东省疾控中心流行病学研究所所长何剑锋告诉本刊记者,“在疫情出现早期,我们的重点工作是在海关和口岸进行防、围、堵,广东出现了几次聚集性暴发,意味着我们的防控体系需要进行广大的社区动员。”
记者◎陈超
突发疫情
陶建军告诉本刊记者,6月18日早7点,他一早起来,催促在石排中心小学上学的女儿起床。“可是她躺在床上,说自己不舒服。”陶建军说他一摸女儿的脑门,有些发烫,一测体温,38摄氏度。这下他着急起来,抱起女儿直奔石排人民医院。
“没想到是,一到医院就碰到女儿的几个同学。”孩子们的症状出奇相似,高烧不退,还有些咳嗽。“一开始并没有想到是甲流(甲型H1N1),都想着孩子可能一起淋雨或者着凉,感冒了。”趁着女儿抽血检查的时候,陶建军说他给班主任打电话,老师的回答让他有些意外,“他们一年级一班的同学居然有20多人因为发烧请假,学校很快上报镇教育办公室”。
当天下午,石排中心小学一年级一班就通知所有同学暂时停课,同时到石排医院检查。“这时,我们意识到可能是甲流。”经过输液,陶建军带着女儿回家,“学校之前已经有一些预防甲流的宣传,所以下午我们就让女儿大量饮水,卧床休息,希望只是普通的感冒”。
经过18日下午筛查,仅一年级一班就有二三十人发烧。石排镇卫生办公室和教育办工作人员全部赶到医院,同时将学生情况上报给东莞市卫生局,东莞市疾控中心的专家当晚就赶到石排医院。按照东莞市制定的防控甲型H1N1规定,石排医院并不属于收治的指定医院,所以当晚就决定将所有发热的学生和陪同家长送到指定的石龙人民医院。
陶建军告诉本刊记者,他是晚上23点半接到电话通知的,“说我们的孩子可能是甲流疑似病例,要我们带着孩子去石龙医院。疾控中心的人说,现在马上到石排医院集合,不要跟其他人接触,镇里派车统一把我们送到石龙”。
石排医院门口已经有一辆中巴等着,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的医疗人员领他们上车,直接到石龙人民医院,“一共送了两车”。到石龙人民医院后,他们住进专门的传染病房,开始做各种检查。“第二天早晨,我女儿的体温突然再次升高,达到39摄氏度,医生们赶紧采用冰袋降温,大量输液,到中午体温终于恢复正常。”到6月19日下午15点,第一批12个学生的检测结果出来,“6个人被确诊为甲流,幸运的是,我女儿不在名单里”。陶建军说,但因为与确诊患者同车,他们作为密切接触者住进了君豪酒店进行隔离。
6月19日,6例确诊病例让整个学校笼罩着紧张气氛。江丽(化名)是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她只听说一年级一班好多同学发烧送到医院,19日一早她仍然按时上学,门卫把所有学生拦在门口,一一检查体温。“班里的老师只是告诉我们,一年级的学生有很多发烧的,要我们也注意休息,有身体不舒服的马上向老师报告。”
石排中心小学是石排镇4所公立小学之一,全校共有1314名学生。校门朝南,进门后右转就是A栋教学楼,共4层,较低的年级都在这里上课。最早出现疫情的一年级一班就在A栋一楼,A栋正下方是一条通道,直通与其平行的B栋,那里是高年级教学楼。“一年级的楼上就是三年级的教室。”江丽说,疫情很快就蔓延到其他年级,到6月21日,这所学校的确诊病例一下增加了24例,甚至创下广东全省日确诊病例的峰值。其中一年级增加6人,三年级一下增加13人。“我们调查发现,三年级和一年级的感染个案中,有一对是姐弟,我们也怀疑,正是这对姐弟有一个在学校被感染后,在家里感染了另一个,再到学校感染了另一个年级。”东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巧利曾表示,小学生抵抗力较差,本来就容易感染,在学校的密切接触更增加了传染概率。
部门应急
“6月18日下午,学校就召集老师开会,告诉我们一年级出现的发烧情况,可能是甲型H1N1疫情。”中心小学六年级老师罗慧琼向本刊记者回忆,“当时心里特别紧张,小孩子一旦蔓延开多恐怖啊,可又不敢告诉学生,怕引起恐慌,只能告诉他们这几天天气炎热,又经常下雨,是感冒的高发期,放学后不要走A栋那条通道,从另外的路回家。”
“中心小学的疫情让整个石排镇的教育系统进入战备状态。”石排中学的江老师告诉本刊记者,他是江丽的父亲,女儿学校的疫情出现后,中心小学停课,女儿在家隔离。他在疫情发生后参加了镇教育办的会议,“所有针对性的预备方案马上开始实施”。石排中学是石排镇唯一的中学,近2000名学生,“在甲流疫情初期,我们就开始每天对学生询问体温等身体情况”。疫情发生后,石排中学的体温监测,从一日一检到一日两检,“中学生大多在学校寄宿,接触频率高,因此还要对他们的宿舍进行消毒”。
更让石排镇教育部门紧张的是20日开始的中考,石排中学是考点,“那是最紧张的一段时间,考场每天都要消毒4次”。中考结束后第二天,学生返校的情形让江老师记忆深刻:“我们所有的班主任都在校门口,同时还有5名医生,对学生逐一进行体温检查。”到23日,石排镇中心小学的疫情已经进一步扩大,所有确诊病例已经达到37例。前一天,石排镇教育办宣布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一周。
除教育部门外,东莞的卫生系统也因这次聚集性的疫情开始应战。
“6月18日晚上我突然得到卫生局的通知,准备接收甲型H1N1感染疑似病例。”石龙人民医院院长潘伟彪告诉本刊记者,“准备时间只有40多分钟。”他紧急把相关医护人员召回医院,“病房和所有防护措施是早已准备好的,所以并没有什么困难”。当晚,近30名孩子和家长就住进石龙人民医院。“在确诊前反而压力更大,确诊病例可以住在一间病房,但是所有疑似病例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必须分开住院。”潘伟彪说,“为了应对可能增多的甲流病例,医院增调了应急病床20多张,备用病床40张,调集35名医护人员参与两个病区的救治。为了防止新增病例,6月20日,卫生局决定将部分病例转到常平医院。”
常平医院的住院楼一层是内一科和内二科的病房,两座科室病房的情况迥异,内二科负责收治普通内科疾病,很多病床甚至摆在走廊上。负责收治传染病的内一科牌子下,是一座紧闭着的硕大玻璃门,门内拉着厚厚的布帘。恰逢石排镇镇长看望确诊的同学,帘子被暂时拉开。每名医护人员进出内一科病房都只能走后边的专用通道,并且要进行严格的消毒。
“治疗甲流的特效药物达菲由市疾控中心统一储备,我们各指定医院可以随时调用。”常平医院内科主任刘少波告诉本刊记者。针对疫情,东莞市已经紧急安排应急防控经费1586.98万元,其中采购达菲5000份,共60万元。防控应急物资储备经费253.36万元,应急医疗救治设备购置经费1000万元,防控应急专项工作经费273.62万元。还紧急采购了2辆监护型负压救护车、7台呼吸机、1台荧光定量PCR检测仪、4台高压灭菌锅和一批消杀药品、消杀器械、防护用品、检测试剂等。
“今天下午其他工作不谈,光谈甲流。”这是6月24日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在石排镇考察时坐定后的第一句话。东莞市卫生局局长管敏政建议在镇、街增加一些卫生监测机构,目前所有采集的样本都要送到东莞市疾控中心检测,管敏政解释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根据这次会议的设想,刘志庚表示,可以按照不同片区建设新的监测点,除疾控中心外,预计将建立水乡片、沿海片、丘陵片、山区片、埔田片等5个监测点。
社区力量
“6月18日当晚,镇里就通知我们石排中心小学的情况。”石排村位于石排镇中心,全镇的主干道石排大道有两公里左右都属石排村的辖区,作为石排镇的中心,全镇大多数商铺都集中在石排村,石排中心小学距离村委会不到两公里。“全村有1100多户,3600多人。如果加上外来人口,共有1万人左右。”“相对于石排其他地区,石排村的地位比较独特,我们的土地资源并不丰富,所幸的是可以依靠城中心地理位置发展商业,村里很大一部分外来人口都在这边做小生意。”石排村村委会主任曾康福告诉本刊记者,商业繁荣使村庄人员高度流动,使得病源追溯的成功率几乎为零。“由于这些孩子和家长在近期内并没有外出,主要活动范围都是家庭和学校,因此我们高度怀疑是隐性感染者把病毒带入学校。”张巧利在疫情初期就做出这样的估计,巧的是,5月底正是在东莞发现了广东省首名“隐性感染者”。
“现在追问三代、四代病例都已经没有意义。”何剑锋告诉本刊记者,“在中国内地出现首例确诊病例后,一直是以输入性病例为主,结合一些原因不明的病例,并且基本上都是散发。但是随着内地疫情蔓延,单靠卫生部门的力量已经不够,尤其是出现这样的聚集性发病,集中隔离的难度增加,仅石排中心小学需要隔离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就超过1400人,居家隔离就成为主要方式,这就更依赖社区的配合。”
石排村为疫情防控的社区动员提供了样本。“6月19日当天,我们村支部、村委会就把10个村民小组组长叫来开会,加上村里的30名工作人员,分成4个片区,每个村干部负责一个片区。镇教育办将居住在石排村辖区内的学生名单、住址交给村里,4个小组全天实行对隔离观察家庭的监测。根据疫情,我们村在石排中心小学的密切接触者就有35户,针对这些家庭,我们的策略是‘居家隔离,独立跟踪’。”曾康福告诉本刊记者,村委会将隔离任务进一步分到联防队员,全村调拨11名联防队员与隔离家庭单独联络。每天上午10点45分、下午16点45分,每个联防队员要给负责的家庭打电话,了解家庭成员的身体情况和当天的伙食需要。村里专门指定一家茶餐厅负责供应伙食,根据每天的菜谱和隔离家庭的需要,联防队将伙食送到每家的门口。
“到6月23日,我们已经将下午的电话提前到16点,每天还有专人记录并上报各户的身体情况。”曾康福说,这35户家庭中,有14户是本地户籍,另21户是外来人口,“这时还需要整合出租屋管理中心的力量”。在外来人员管理中,原先依靠本地治安联防队的登记和管理,3年前石排村成立了出租屋管理中心,专门对外来租房人员进行管理,这也使追踪外来人员的情况变得更有效。与社区行政力量比较,社区的动员也形成强大的监督,“昨天还有几户人家打电话给我举报,说他们的一个邻居发烧却没有去医院”。曾康福不敢怠慢,拨120用专用救护车将其送到医院检查,经过初筛排除了甲流的可能。
“我们村对治安、公共卫生的投入一直在增加。”曾康福告诉本刊记者,全村一年的集体收入约1800万元,除去各小组收入,村委会一级达到600万元,“其中2/3都要用于治安和公共卫生支出,这次治安联防队的隔离跟踪服务、每家每户的消毒,都在这个投入范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