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都公交燃烧等事件新闻发布存疑 细节系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4日00:19   新闻1+1

  7月3日,央视《新闻1+1》栏目播出《新闻如何发布》,以下为节目实录。

    南京醉驾撞人案肇事者被刑拘,成都公交燃烧案告破,上海倒楼原因查明,北京出现首起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两天内,数起公共事件几乎同时公布调查结果,事故频发,调查不断,透明公开,呈现真相,积极主动的攻势背后,有多少教训值得我们思考?又有多少事情可以未雨绸缪?《新闻1+1》为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王跃军):

  您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新闻1+1》。

  最近两天,一系列备受关注的突发性事件都有了调查结果,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上海在建大楼倒塌事件,北京一小学甲型流感爆发事件,南京醉酒驾车导致多人死亡事件,还有法航空难阶段性调查结果。面对这么多的调查结果,我们也听到了一种声音,那就是说结果虽然公布了,但是仍然有一些疑惑。岩松,怎么样来看待大家的这种看法?比如说现在公布了结果,但是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白岩松(新闻观察员):

  也许很多很多年之前的时候,我们仅仅需要的是一个真相,但是在现在的时候,显然我们不仅仅需要真相,还需要的是科学的,让人立即产生信赖感的这种真相,而且不仅要结果,还需要一个更加详细的过程,我们需要这样的一个结果,解决人们的疑惑,而不是增加疑惑,回答人们的为什么,而不是增添更多的为什么。所以在为这些真相公布而体现了一种巨大的进步的同时,我们觉得依然还有再改进的空间。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一系列事件所公布的情况。

  (播放短片)

  (7月3日新闻)

  主持人:

  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倒伏的主要原因是楼北侧在短期内堆土过高……

  根据四川省公安机关通报,成都65公交车燃烧案已经告破,警方查明,此案是一起特大故意放火……

  2日新闻发布会,公布了首份法航客机失事调查报告,调查人员目前已经排出了失事客机在……

  卫生部通报7月1号18时到7月2日18时,我国内地新增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49例,10例是本月1日报道的北京市南湖中园小学的学生,这些学生也是之前被隔离医学观察的……

  解说:

  在今天成都官方发布的通报中,成都65公交车燃烧案的真相最终得以确认,这是一起人为的纵火案。张云良,男性,无正当职业,62岁的苏州人,案发前暂住成都,主要经济来源都靠女儿的资助。2009年以来,女儿因张云良赌博嫖娼减少了他的生活费,张云良曾多次以自杀相威胁。

  6月5号的早晨,张云良带着汽油登上成都9路公交车,同车的100多名乘客当中,有10多岁的中学生,有年逾花甲的老人,也有已经怀孕5到6个月的孕妇,当车行驶至川陕立交桥处时,张云良将汽油倒在地上,并点燃。

  在7月2日,警方公布调查结果之前,围绕着这起案件,各种似真似假的消息一直都没有停止。有一名自称是成都市动物园员工的目击者,在案发后对记者声称,自己在公交车燃烧前,多次提醒公交车司机车辆已经冒烟,并参与了抢救行动,后经证实,他只是一名待业青年,所说的也纯属捏造。还有媒体报道,燃烧事件当中,9路车公交司机不但没有救人,而且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逃跑。更有人通过分析现场拍摄的手机视频,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一位在现场一直哭喊的中年妇女身上。

  如今,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得到确认,但警方公布的犯罪嫌疑人的信息仍然稍显简单,公众只能通过简单的基本背景信息去揣测这个普通男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他留给世人最后的信息是一封遗书和一具面目全非的尸体,这封遗书的全文警方并没有公布。

  主持人:

  岩松,应该说这一系列大家非常关注的突发事件,我想我们先以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为例来说明一下。这个信息公布之后,我们说听到一些人的声音说还有疑惑,但是我们也听到另外一个声音就是比较快,而且它的主干架,或者说它的骨架是比较完全的,大家能够了解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你怎么看?

  白岩松:

  在昨天到今天这两天集中公布的一些事情的调查结果里头,其实难度是各自不同的,而且时间也并不一样,比如说成都的这个是6月5日发生的事件,今天是7月3号,昨天晚上公布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而上海的在建楼房的倒塌,等于说是一个礼拜,因为是上星期六发生的。那么南京醉酒的这个事件仅仅是两天多的时间。所以因为它的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当然成都的人为纵火刑事案件,这是最后的结果了,它出台的难度应该更大,极具挑战性。

  我们今天看到,其实在提供的相对文字的公布结果过程当中,有一些细节使你立即增加了公布的是一个事实这样的感受。第一个,6月4日显然获知了他跟女儿之间电话的这样过程,并且他有自杀的倾向;然后6月9日他们在江苏的家里收到了他从当初出事之前寄去的遗书;第三点来说,他带了汽油,并且有人指正是在哪个站上车的都是明确的;第四个是一个现场勘察的结果,有打火机的防风罩,并且他的倒下的倾向没有任何移动、挣扎和求生的欲望。所以这一系列比较具有说服力的细节累积起来的时候,使你知道符合他最后的这样一个题目,人为纵火的刑事案件。

  主持人:

  应该说从整个的骨架来讲,大家说比较完善,但是一个事件也是有血有肉的,比如针对这样一个纵火案件的一个人来讲,我们看到所公布的是62岁,江苏人,无正当职业,像这种公布,你怎么看待这种似乎给人感觉没血没肉的这样一种公布?

  白岩松:

  稍微有一些语焉不详,而且有了一个清晰的结果,却是一个模糊的过程。当然首先我们要回头去看,从6月5日成都公交车的事件发生之后,一系列新闻的公布是快速的,而且有一些细节我还是当时觉得,他用了多媒体的方式,比如说公布3个,当时大家有人在怀疑是公交的自燃,包括司机没参与救助,包括他没有救助设备等等,它都快速的,几天时间内就把这样的一些疑惑全部解答了,我觉得这是快速的。

  但是在这次最新公布的,因为它是非常简单的,没有画面做支撑,包括没有相关,哪怕说电脑动画等等都没有,另外也有很多不详尽的地方,所以会让大家产生新的疑惑,你比如说哪些因素呢?第一个,他到成都来到底是投奔谁,2006年的时候,现在我们看到的东西还是他女儿似乎在江苏,但是给他经济的支持;另外说他原来不务正业,因为不务正业看怎么理解,什么叫正业;另外一个,2006年到了成都之后,没有正当职业,我算了一下,今年62岁,到成都的时候2006年59岁,59岁,一个接近老人到了成都,想有正当职业是很难的,所以这句话也不具有这样的性质,甚至大家会说,不能因为他是一个坏人,我们用词上天然具有一种厌恶感,你只要提供的是事实,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6月9日收到的遗书是否有一些更可以让大家确凿去感受这样一个过程的东西,当然我觉得公布者会有他为难的地方,你比如说是不是这是一个恶意的报复社会的一个事件,那会不会引起人们的效仿,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也有一些说法是有道理的,只有让大家知道了相关的过程和一些可公布的细节之后,大家才知道怎么更好地去防范。

  主持人:

  提到这个遗书,我们从所发布的情况来看,只有两句话,一句就是明天我就没有了,跟别人死的方式不一样,为什么不能把这个遗书的很多内容公布一下。

  白岩松:

  这可能咱也具体不知道这个遗书究竟是什么样,但是从公众来说,的确在认可这次过程,首先这个公交车的事件出了之后,一系列快速透明的新闻发布会不断地开,甚至半夜都开过,那么我们是肯定这样一个过程,这符合公众对这样一个远远超出在成都发生事件的关注度的一个大事件的这种期待。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觉得的确会提一些醒,接下来的时候,包括今天大家已经获知的这样一个结果,还会有很多的疑惑,因为的确就像我刚才说的那些点,到底怎么样去认定它;另外,他到底动机又是什么,比如说跟他女儿之间的这种,在家属,在整个接近一个月的调查过程中,尤其最初的一些天,家属是否也具有某种隐瞒事实,或者隐瞒证据这样的一种空间和可能等等,所以我觉得这些因素过程只有更丰满了,这个结果才变得更加确凿。我觉得公安系统经常说这样一句话,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案办成一个铁案,对吧,你肯定去采访的时候经常听到,铁案的意思就是无懈可击,那么留有很多疑惑和猜测的东西,我觉得离铁案还差一点点,我相信从公众的期待来说,已经不错了,但是在这个不错的基础上,能不能丰富这些过程的细节,让它真的变成一个铁案。

  主持人:

  我们还回到公布的情况,以成都公交车燃烧这个事件,我们看到这个里面公布说公安机关开展了大量的勘察、检验、侦查、实验和走访调查工作,应该说这是有过程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不是可以阶段性的把某些阶段性的成果给大家。

  白岩松:

  因为下半场我们可能也会去说关于涉及到法航空难的这个问题,这个话题不妨也提前这样去做。其实在成都这个事件的新闻发布会过程当中,你发现很多次他是在用多媒体的这种方式,很具有直观性,大家看,大屏幕,这是安全锤,或者发现了什么等等,这样的公布调查结果的方式,已经被国内外这么多年来大量地采用,包括国内也有。这一次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语焉不详,就是因为它太过于文字化,如果我们要有一种更好的发布方式,有一些铁证的东西,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让所有的媒体知晓,然后媒体通过它的传播,让所有的公众更加知道,它的铁的含义就更强烈了。

  主持人:

  还是在成都公交车燃烧这个案件当中,你刚才提到了,比如说一些细节,比如一个过程,比如说中间用多媒体的方式,如果说像这样的一个案件,能够让大家达到一个满意的程度,除了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仅仅就这个个体而言,哪些方面应该进一步让它丰满起来?

  白岩松:

  我觉得我们现在需要的更多的是事实,现在的事实是一个单方向传递的语言事实,那么我们就需要更多的让肉眼,包括让你直接通过,我为什么会说更科学?更具有让你立即就被信服的这种事实,那么就要通过很多的细节去展现。

  其实我觉得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家看到的结果里头,已经提供了很多显然我们的侦查机关在最后定性,你要知道最后完成定性人为纵火刑事案件,当然是有无数的事实和细节去支撑的,但问题是这些事实与细节只用文字的方式呈现在受众的面前,而没有用其他的方式,更直感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反过来针对这个事件,我想我们还应该有另外的一个疑问,就是在最后公布这个结果的时候,你也要知道,在过去不到一个月,尤其最初的那十几天时间里头,谣言满天飞,甚至媒体,包括个人也都扮演过,我觉得是一个混淆视听的角色,比如说我看到接近10日的时候,就有媒体就称,人为纵火被指,就是不太可能,不符合事实。后来我去一看,这不是政府机关发布,是他在采访当中所了解的事实,那么是否可以作为标题呈现在公众的面前,因为最后,今天我们获取的这个,昨天发布,今天获取的这个结果证明就是人为纵火,回头去看那个标题怎么办,媒体该怎么样扪心自问。

  还有,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体的撒谎行为,个体他说,指正者说当时汽车就冒烟了,我去提醒驾驶员,然后驾驶员不听等等等等,最后证明他是造谣,他说我懵了,当时我吓坏了,这种说法不像是吓坏了,这种造谣者又该得到什么样的处理。

  其实这个过程当中还有,比如说过于热情和急于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网友们,用人肉搜索的方式去搜索了很多的目标、对象,可是现在证明他们可能也是委屈的,我们又该怎么去面对它。所以我觉得还需要另外的一个社会调查结果,他们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吗?今后怎么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

  主持人:

  那好,今天我们关注是一系列大家非常关注的系列的突发事件的调查结果公布的情况,稍候我们将继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央视新闻1+1

更多关于 新闻 发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