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神秘的崔氏家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6日10:32  环球人物

  本刊驻澳门特约记者  于晓莉

  本刊特约记者  曾育军

  随着“准特首”崔世安的风靡,越来越多的人也将目光投向了他身后的“崔氏家族”。澳门“赌王”何鸿燊曾高调表示:“崔家几代都住在澳门,再找第二个相信很难了!”崔世安自己则认为,“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接受过教育、服务过社会,自会有做人的逻辑和道理”。谈起自己得天独厚的家世背景,他显得客观而谦逊。

  岭南小村走出的建筑大亨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南面的崔嘉亨村,是崔世安的祖籍所在地。随着崔世安成为澳门新特首的热门人选,这个原本偏僻的小村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6月17日下午,《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来到崔嘉亨村。

  崔嘉亨村实际上是双水镇沙路村的一个村民小组。村民组长崔松茂说,崔氏祖辈很早就迁居这里,目前全村有160口人,全部姓崔。崔世安竞选澳门特首,成为崔嘉亨村民关注的大事,也是村民聊天的最热话题。

  “前几天看珠江台,300人有286个提名崔世安。”崔松茂高兴地说,这些天来,很多村民每晚定时观看新闻节目,关注澳门选情,“如果崔世安顺利当选,镇里肯定会发贺电,村里也要发贺电。”

  崔世安的堂弟崔世平曾向媒体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那是个非常贫困的村庄,有一天我们的高祖父就想:出去碰碰运气,看看会怎样?于是他们就这样来到了澳门……澳门固然是家乡,但是根在新会。”崔松茂告诉记者,崔世安已经是崔家由崔嘉亨村迁到澳门的第五代。

  不过,谈起崔家在澳门的飞黄腾达,则要从崔世安的祖父崔殿明(俗称崔六)说起。这位老人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记录,但所有文献均称其为澳门的“建筑大亨”。崔殿明的奋斗十分艰辛,其子崔德祺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父亲(崔殿明)是个砖瓦匠,出身贫寒,家里没有像样的东西。”据他回忆,崔殿明虽然出身贫寒,但做起生意来却并不含糊。他善于和各种人物打交道,尤其与当时的澳葡政府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在早期的创业阶段,作为主流之外的非葡裔居民,崔殿明却能顺利融进上流阶层。建筑业中最大的困难之一是土地的使用问题,由于崔殿明的打点和处理,这一问题从未成为崔家当时商业运作中的障碍。在崔殿明的打拼下,崔家的基业开始初现规模。

  盛于叔父崔德祺

  崔殿明有两个儿子,长子崔德胜(崔世安的父亲)、次子崔德祺。上世纪50年代,崔德胜涉足建筑、厂房等行业,其沉稳的作风,获得了“低调内敛”的评价。其胞弟崔德祺则更为活跃,不仅在澳门建筑业享有盛誉,也成为澳门政界重量级人物、大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还是崔氏家族的中坚人物。

  崔德祺1912年在澳门出生,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习得一口流利的葡萄牙语。1939年,崔德祺从广州建筑工程专业学校毕业后返回澳门,开始了他的建筑业生涯。仅仅用了十年,崔德祺就联合澳门建筑业的知名人士,共同创建了澳门建筑置业商会,并将建筑业发展为澳门的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其他三大经济支柱为出口加工业、博彩旅游业、金融服务业)。而他自己也从一个普通的建筑商人,成长为建筑行业的领导者。

  事业蒸蒸日上,崔德祺却并没有将目光局限于商界。1974年之后,葡萄牙政府开始施行对澳门的政治民主化和非殖民化,并由此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建制变革。华人获得了更多参与政治事务的机会,崔德祺也立刻投身其中,成为最早涉足澳葡政坛的华人。上世纪70年代后期,当时的澳督邀请了多位澳门知名人士组成临时政务会,崔德祺也参与其中。澳门开放立法后,崔德祺又担任了澳葡政府第一、二、三届立法会议员,还出任第一届和第三届立法会副主席一职。

  1988年,崔德祺开始参加《澳门基本法》的起草工作。由于他既拥有多年参与立法会的经验,又精通葡语,在基本法的制订过程中,崔德祺成为与本地葡裔族群沟通交流、增进共识的关键人物。随着澳门进入后过渡期,崔德祺开始以澳门基本法协进会会长的身份,在当地积极宣传推广《澳门基本法》。当时,他被委任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澳门筹备委员会委员,参与筹组澳门特别行政区。

  崔德祺还被澳门当地百姓称为“大慈善家”。他从1942年就进入同善堂(创办于1892年,是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民间慈善机构)从事慈善工作。

  1953年,崔德祺被选为同善堂主席,并担任这一职务长达50多年。这位曾历任澳门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建筑置业商会会长、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澳门政府立法会副主席等要职的风云人物,曾坦言自己最为看重的,就是同善堂主席这一职位。每个月,崔德祺都会到赈济现场,协助同善堂派米施赈,并告诉身边的亲友,越是在喜庆日子,贫苦人士越需要社会的关怀。他还要求自己的儿子定期到同善堂帮忙,协助善堂的各项工作。

  因为多年来在澳门商、政、社会事业方面的杰出贡献,崔德祺被澳门各界誉为当地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公益慈善家。获得过政府授予的“金莲花荣誉勋章”、“大莲花荣誉勋章”等多项殊荣。

  “崔家将”各有神通

  崔德胜有2子,长子崔世昌,次子崔世安。崔德祺有2子1女,女儿崔筱瑜,长子崔世平和次子崔世业,其中崔筱瑜与崔世业现定居美国。而留在澳门的崔世昌、崔世安、崔世平三位堂兄弟,前者年龄依次大后者3岁,是澳门知名的“崔家将”。

  崔世昌是三兄弟中的大哥,生于1954年,毕业于美国沙米纳德大学檀香山分校并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成返澳后,崔世昌开办了崔世昌核数师楼(即会计师事务所),后成为澳门注册会计师公会会长。进入政界后,崔世昌曾是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立法会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担任过第一、二届澳门市政议会议员、澳门政府咨询会委员、澳门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公职。2001年,崔世昌获得澳门特区政府授予的专业功绩勋章。

  崔世平是崔世昌、崔世安两人的堂弟,生于1960年。1975年,崔世平到夏威夷读高中,1978年考入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土木工程系学士,三年后升入加州伯克利大学土木工程系攻读硕士,获取美国注册结构工程师牌照,后获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回到澳门后,他独立开设了崔世平土木工程师事务所,后担任澳门工程师学会理事长、澳门濠江青年商会会长。崔世平也是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省青联委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三位“崔家将”外貌外形很相似,崔世安与其胞兄崔世昌还常被外媒错认,但他们的性情各有特点。崔世昌作为大哥,曾在父亲早逝的情况下在家中承担起兄长的责任,也因此形成了较强的责任感和凌厉的工作作风。据常驻澳门的一位资深媒体人向本刊记者介绍,崔世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崔世安从政的领路人。上世纪80年代崔世安回澳后,在崔世昌的引导下参加了商会社团。90年代回江门祖籍,跟内地政要打交道,一般也是两兄弟同行。崔世安与堂弟崔世平的性格差别较大,一个沉稳寡言,一个风趣活泼。因为性格外向,普通话也说得好,崔世平成为“崔家将”中与媒体接触最多的人。

  不忘家乡父老

  在澳门崔氏家族位于广东新会的家乡崔嘉亨村村口,有一个七八米高的牌坊。牌坊两侧的对联“嘉瑞应贤才凯歌百代,亨里颂赤子德泽千秋”,巧妙地将村名“嘉亨”嵌入了联中。牌坊的左侧有一株高大的木棉,木棉树下有一个小亭,亭内石碑上的碑刻记录了崔德祺对家乡的贡献。碑文中称他“一贯热心家乡公益事业,五十年代,捐资改建沙路小学,八十年代,偕子侄回乡,资助兴建崔嘉亨水泥道路、护村石堤、村门牌楼、修建会堂。今又斥资兴建乡府大楼及自来水工程,使村民获得良好的办公聚会之所及清洁卫生饮用之水,嘉德弥世……”记者从新会侨务部门获悉,为让后人铭记崔德祺的功德,新会冈州宾馆、新会政府、新会双水镇政府先后立了三座碑,铭记崔德祺乐助家乡建设的善举和功德。除了崔嘉亨村口小亭内的石碑,其余两座分别在新会冈州画院和冈州宾馆。

  崔嘉亨村的祠堂旁边,还有一间已经稍显陈旧的文化室,大门上方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德胜文化室。大门右侧有一块嵌入墙壁的石牌,写着“崔世昌、崔世安,一九九一年十月敬建。”“1990年,崔世安一家从澳门回到村里,看到村文化室的窗户玻璃破了,两兄弟就捐赠了一笔钱,进行维修,修复后的文化室用他们父亲崔德胜的名字命名。”崔松茂告诉记者,崔世安等虽然在崔嘉亨村已无近亲,但他们一直关心家乡建设,常常回来探亲。

  “崔世安第一次回来是在30年前,当时他和妈妈、阿叔、哥哥一大群人回来,很热闹。之后每隔三两年,崔世安都会回来。今年三月他又回来祭祖,还答应重修祠堂。”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说起崔世安均不禁竖起大拇指。在他们的印象中,崔世安说话不多,但为人十分亲切。崔世安对老弱特别关照,每次回乡都主动掏腰包派百元利是(红包)。有一次乡亲们送了一个大南瓜给他,他也不嫌重,带回澳门,说要和家人品尝家乡果实。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崔世安、崔世昌兄弟和叔父崔德祺均多次资助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及沙路村、崔嘉亨村各方面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捐资已累计数千万元人民币。崔氏家族,就这样在澳门与内地日渐密切的交流中,兴旺起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崔世安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