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的那场雨,没有驱走第二天午后弥漫在后陆村的燥热和腐烂气味。像往常一样,当地村民聚集在夹杂着咸、酸和微臭的村中心池塘里淘米、洗衣和洗菜。
这样的池塘分布在兰溪市兰江街道后陆村以及邻近行政村的田间村落。连接池塘的小溪自北向南绵延,经东上徐、后陆、畈口等行政村,最后汇入赤溪和兰江。一位接受《评论周刊》记者采访的村民说:“五年前,塘里和溪里的水可以直接饮用。现在不行了,脏了。”
在记者六赴后陆等村的采访中,这句话被村民们一再重复,伴随着不满、责骂和对往日的缅怀。更多的是绝望。
正是在这五年间,纺织企业在当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在后陆,35家纺织厂是村里最重要的经济体,而在整个兰江街道有175家纺织企业。它们在去年贡献了工业总产值的77.81%和总税收的31.6%。
村民们抱怨的不仅仅是纺织厂污水带来的阵阵恶臭,还有村里日益增多的患癌现象。这样的担忧被记者在兰江医院厚仁分院证实,近几年癌症死亡率远高于想象。
如果没有那令人窒息的恶臭和畸高的癌症致死率,在大多数人眼里,后陆或许离“癌症村”很远。在当地政府的文件里,它是中国纺织名城里的“纺织村”,是集体经济最活跃和规模以上企业最多的行政村之一,是2007年兰溪市首批“生态村”之一。
变黑变臭的水
7月7日,最高气温是38摄氏度。从村中池塘边望去,两层的村委会行政楼分外显眼。围墙圈出一个巨大的院子,右侧是两个篮球场。入夜,这里是村民聚会跳舞的地方。
后陆村是兰溪市有名的工业纺织村,隶属于原厚仁镇。镇级行政区取消后,13个村统一划归兰江街道管辖。从行政楼往北延伸出去的那条路,是后陆村连接外界的主要干道。路边分布着村里规模较大的一些纺织厂。村民居住区集中在行政楼东南侧,那里是水源的下游。
行政楼东侧有一条一米宽的小沟渠,被当地村民称作“小溪”。据村民介绍,“小溪”是流经村内的最主要水源,也是串联村内外众多池塘的唯一活水。这条刻着众多村民美好记忆的小溪流,现在成了一条黑水沟。行政楼里窗户紧闭,仍然能闻到沟里散发出的恶臭。
“这里纺织厂、浆纱厂太多了,河水、溪水、池塘、井水都坏了。”一位40岁左右的村民告诉记者。由于农田就在小溪旁边,他是看着这条昔日饮用和嬉戏的“母亲河”,一步步变成“死水”的。
从行政楼地段顺着小溪往上游溯源,能看到上游几十家纺织厂的排水口。这些工厂通宵作业,昼夜排污。溪渠污水流淌,经一千多米蜿蜒汇入畈口村的赤溪。沿途池塘里覆盖着厚厚的浮萍,树叶、枝干散落其中,蚊虫猖獗,臭不可闻。池塘周边没有一只活物,死一般寂静。
后陆村村委会委员、调解主任陆鸿祯告诉记者:“2000年左右,村里的企业开始快速发展,眼睁睁看着溪渠的水变黑变臭,看着里面的鱼虾死掉。”由于后陆村去年初才装上自来水,此前,村口池塘和自家汲取的井水是日常生活的唯一水源。而这些地表和地下水均与小溪相连。
“也就是5年前开始,井水的味道越来越难闻,越来越难喝。”一位村民说。他从刚刚烧开的井水里用奶瓶盛了满满一瓶。五分钟后,瓶底便出现厚厚一层白色沉淀物。
虽然装上了自来水,几乎每家每户后陆村民仍然习惯于用井水洗碗和洗菜。写着“打井”字样的信息遍布村里的大小围墙。记者拨通了几个号码,对方称都是给家庭用水打井的。井深一般在5到10米不等,一天时间就可以好,收费一到两千元不等。
在邻近的东上徐村,情况显然更加糟糕。该村至今也没有通上自来水。
记者从兰江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许敬学那里了解到,兰江街道目前已有52个村开通或正在安装自来水管道。按照规划,今年还有4个村会相继开通,剩余的11个村将争取在2010年全部开通。
东上徐村党支部书记徐绍龙却没有这么乐观,他有自己的苦衷。由于该村没有后陆村那样的经济实力,虽然自来水总管去年就接到了村口,但村委会筹不到剩余的钱,村里仍然没有喝上自来水。
“东上徐这样的贫困村我们也考虑到了,但如果都要街道出钱,负担太重了。”许敬学坦言,目前总管接入都由街道出资,通到家家户户的支管接入则由村委会和村民集资。
而在东上徐村村民眼里,井水还是自来水并不是关键问题。他们和后陆村村民一样,对日益恶化的环境深感忧虑。
“这个池塘五六年前还能洗菜,现在完全不行了。”村民徐一彬指着家门前水面泛绿的池塘说。他告诉记者,现在的井水不好喝,而且常有白色沉淀物。“周边纺织厂常常把化纤棉废料直接焚烧,都闻得到,产生的二恶英比砒霜还要毒!”徐一彬打开电脑,桌面上有多篇关于二恶英的研究文章,对化学感兴趣的他一直在强调,“环境被彻底污染了。”
绝望的“劣五类”
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表水质量分为五类,化学需氧量(CODcr)为最重要的衡量值之一。I类、II类及III类水可以作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CODcr值在20mg/L以内;IV类水CODcr值在20-30mg/L之间,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V类水CODcr值在30-40mg/L之间,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CODcr值大于40mg/L为劣V类水质。
7月10日和11日,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分别对记者在后陆村和东上徐村采集的两批次8个水样出具了检测报告。
第一批次两个水样取自后陆村的小溪中段和村口村民家中井水。据浙环监(2009)监字第327号报告显示:送检的河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高达119mg/L,井水中CODcr值也高达35.9 mg/L。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现场监测部主任朱晓丹表示,根据上述标准,送检的水质已经是劣V类,已被严重污染,人体应避免接触。同时,居民家中汲取的井水也是不宜饮用的。
在监测中心水质专家指导下,第二批次六个水样分别在后陆村村口池塘、后陆村自来水、后陆村池塘水、后陆村污染源头水,以及东上徐村井水和东上徐村上游水采集。据浙环监(2009)监字第331号检测报告显示:送检的后陆村排污口溪水CODcr值高达513mg/L,而村口池塘CODcr值高达261mg/L,村内池塘生活用水的CODcr值高达49.1mg/L,东上徐村上游水的CODcr值也高达55.6mg/L。
朱晓丹明确表示,根据标准,上述送检的从上徐村水库源头水到上徐村井水、后陆村池塘水都是V类水或劣V类水,已经全部被污染。
后陆村村委会委员、调解主任陆鸿帧告诉记者,后陆村纺织企业从1975年由集体合办,1998年开始转由个人承办。由于企业开办较早,日积月累,污染也比较严重。虽然对环境污染最大的印染企业不多,但浆纱工序排出的污水和废气,都对环境有污染。
“由于处理污水的成本比较高,大部分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排污措施不够健全。”陆鸿帧说。
“全部是直排!”更多的村民用“直排”一词描述纺织厂的“罪恶”。村民们告诉记者,大一点的企业将池塘里的污水抽到厂房,为锅炉降温降尘,而使用后的污水经过一个过滤池的简单处理,又直接排放回了小溪中。更多的企业则根本没有任何排污措施。
当记者试图就此采访后陆村党支部书记陆献民和当地几家大企业时,均遭到了拒绝。更多的村民则拒绝向记者透露真实姓名,因为“惹不起”那些企业。采访受到很大阻力。
7月10日晚上九点半,记者越过侧墙潜入了位于村委会行政楼附近的两家企业内。在一家企业的锅炉房,记者看到经过简单处理的污水被直接排入污水口,然后流入厂房后侧的小溪。
这样的污水和浓黑的废气昼夜排放。一位纺织女工告诉记者,工厂24小时作业,“我们这一班是从晚上七点到第二天早上七点。”来源:青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