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伞门”、“香烟门”、“夫人门”、“程序门”,再到“论文门”, 与网民的踊跃讨论相比,周森峰依然选择了一路沉默以对,周的态度,被称为“回应门”。
而周森峰的多名昔日同事、同窗与襄樊、宜城当地官员对《新民周刊》记者强调,周森峰是否对包括论文一事在内的外界质疑有所回应,“这是周市长自己的事情”。
“周市长是纳税人养的政府官员,有义务回应公众的质疑。他保持缄默,一方面说明其心虚,另一方面也说明其漠视公众的权利。这个事件涉及政府的诚信形象,涉及到官员选拔的标准问题,不是周市长自己的事情”,方舟子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周森峰有义务回应公众的质疑。
低调,再低调
从6月22日开始,湖北省宜城市委宣传部的官员们,体验了最为频繁的记者来电与来访。包括本刊在内的这些各地纷至沓来的媒体,无一例外地要求采访周森峰市长。但最后,均无果。就在7月1日,有一家山东电视媒体专程赶来,此前,这家电视媒体还远赴周森峰老家河南禹州,同样未能采访到周森峰本人。
也是从这一天上午开始,周森峰察觉事情正在朝着他无法预判的方向发展。“我当时就决定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了”,周森峰后来对媒体称,“现在的情况,任何回应都会让事情进一步激化”。
在这一天,以最快的速度,周森峰给自己曾就读的中学、大学、工作过的单位,以及他的家人、好友、同学、师长、前同事一一打招呼,让对方不要再对媒体谈及有关他的个人情况,以免给自己加大压力。
所以,等到记者们再向这样的机构或人士问询时,采访显得尤为困难与曲折,“踢皮球”的情况屡见不鲜。
“学校有要求,关于周森峰的事情不接受采访”,同济大学本科生工作负责人对《新民周刊》记者称。这个答复,与众多部门对于记者的反馈,如出一辙。
“有事去问政府!”宜城市人大办公室一位王姓主任对本刊记者大声道,对于宜城市人大当天投票选举周市长的情况,这位人大办公室主任称,他本人“不知道”,而宜城市人大相关负责人“不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周市长去武汉的党校学习了,就是下个礼拜,也回不来”,宜城市市政府办公室一位杨主任这样答复本刊记者,并不忘有礼地补充:谢谢对我们市长的关心,请不要给他太大压力。
“周市长先去武汉党校学习,接着要去深圳招商引资”,7月初,宜城市委宣传部一位副部长告诉了《新民周刊》记者周森峰的近期行程安排。
一样保持谨慎与缄默的,还有襄樊市委组织部、襄樊市人大,以及周森峰曾经工作过的襄樊市建委、市规划局。襄樊市委组织部党干科一位文质彬彬的工作人员对记者称:所有的媒体采访均由襄樊市委宣传部接管并统一安排,具体部门不再安排任何采访,而组织部已将有关周森峰的材料交给襄樊市委宣传部——这一回答,见于上述多个部门。
在位于襄城新街的襄樊市政府大楼,记者随便与一些襄樊官员问及有关周森峰的情况,他们均会流露出了然的神情,然后往那幢红色屋顶的小楼方向遥遥一指,那里是襄樊市委宣传部。
“目前,没有更多信息可以发布”,襄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东仿称。这一模式化的答复,被襄樊市委外宣办的官员们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们复制,具体扩展为:其一,“对于周森峰市长的情况,该公布的,我们都已经公布了,网上都有”;其二,“对于周森峰市长的具体评价,得问襄樊市委组织部,如果市委组织部不愿评价,那么我们也没有办法”;其三,“襄樊对于周市长的任命,是符合程序的,也经过了公示”。
在最初时期,周森峰曾与一位北京女记者在手机中有过前后近一个小时的沟通。“这只是对年轻干部的正常人事安排”、“希望媒体别再关注我的年龄了,我的当选其实也是受益于国家对青年干部的政策”——这些颇为绕口的书面行政套话,被周森峰用温和的嗓音,熟稔地在他们的谈话中重复。
而在6月24日上午,临近下班时间,几位守候在宜城市政府办公大楼三楼周森峰办公室门口的记者,与周森峰意外地迎面“邂逅”,双方均倍感错愕。周森峰的办公室,约有20余平方米,布置简洁,迎门摆放着三个黑色长沙发,中间放着一个茶几,最北端是他的办公桌。
白色短袖,灰色西裤,黑色皮鞋——周森峰的打扮,与5年前刚到襄樊市建委任职副主任时,差不多,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显得稳重得多。
“把他们带到会议室休息一下。我不接受采访!”周森峰坚决地拒绝,低头将记者递过的名片中的号码输入手机,旁边站着市政府的几个工作人员,面面相觑。
这以后,周森峰对于所有的采访,均坚定回避。
“周市长低调,很勤奋,很务实,有能力,有活力,是一位优秀的人才”,宜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对《新民周刊》记者如此评价周森峰。
低调,再低调……出生于1980年的周森峰,已经将这条纵横千年的为官之道身体力行下来。
“一号工程”的重点苗子
2004年7月,作为清华大学与襄樊人才合作协议的第一批学生,周森峰来到襄樊市建设委员会挂职担任副主任,级别为副处级,分管城市规划、风景名胜区管理、历史文化名城管理等项工作,此外,他还要联系建委政策法规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并协调市园林局,协助建委主要领导开展政策研究工作。
位于建华路的襄樊市建委,是周森峰“空降”襄樊后工作的首站。周森峰在襄樊市建委工作了3年多,这也是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迄今任职时间最长的部门。
“你说的,就是那个河南小娃吧?”炎热的下午,襄樊市建委办公楼楼道,谈及周森峰,襄樊市建委一位官员端着茶杯,踱步,慢悠悠地反问记者。
刚到襄樊市建委时,24岁的周森峰还是清华大学研究生三年级的学生,书卷气未褪,常有礼貌地微笑。
“名牌大学毕业,干事认真,为人谦虚、低调”,襄樊市建委政策法规科马副科长如此评价这位比他年轻20岁的当年主管领导。在马科长的记忆中,像周森峰这样毕业于名校的领导,在襄樊市建委“算是头一个”。
在襄樊市建委信息中心负责人茹涛的印象中,周森峰的勤勉是不言而喻的。茹涛记得,周森峰在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工程项目部历练,每天到工地督促施工进展,甚至在一线巡视时到工地去扛沙包。这被解读为诸事亲力亲为。
“他经常加班到深夜,平时也没有领导架子”,在茹涛的印象中,周森峰属于技术型官员。
从2004年底开始,茹涛跟随周森峰建设建委的网站,在当时,襄樊市各部门的官方网站还处于雏形阶段。这也是当时襄樊市委、市政府力抓的一项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周森峰要求下属二级单位公开一些房地产商的详细资料、需缴纳的费用等等。这个部分,此前从未公开过,阻力很大,但周森峰很坚持。
“要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周森峰跟茹涛讲的这句话,至今让他印象清晰,“这比《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早了3年”。
2005年年中,襄樊市建委网站开始正式运行,由政府官员和市民组成的行风评议小组,将襄樊市建委网站评为第三名。
“要维护公众的知情权”——4年之后,同样的呼声响起,位置换了,对象正是周森峰本人。
除此之外,周森峰牵头制订了襄樊市建委的《十一五规划》、《四五普法依法治理》活动,这两项均被认为是加班加点赶出来的,前者牵扯到“全市未来5年的整体规划”,后者为襄樊市建委赢得了湖北省政府颁发的先进单位称号。
周森峰将他的调研思路一如既往地贯彻下来,他向襄樊市建委提交了《关于协调处理好局委关系的建议》,提出“加强规划工作计划控制、联系协调、宏观监督”等三项措施,以及建委与所属局明晰职能、统一管理、分工合作等工作重点。周的建议,很快被襄樊市建委采纳,此后,他的若干合理化建议,也相继被襄樊市建委和市委、市政府采纳。
2006年8月,《襄樊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百名硕士博士何以逐鹿襄樊》的特稿,作为襄樊市引进人才的“一号工程”的成功案例,周森峰被作为典型报道,“(2006年)8月22日晚 8时,我们在周森峰的办公室见到了这位建设系统最年轻的领导班子成员。采访结束时,时针已经指向晚10时,与记者匆匆道别之后,他又跟市政公司一位姓刘的施工负责人到琵琶山地下管网改造工地去了。周森峰上车后,自然地点上一支烟,他说,太累了,点支烟解解乏。到基层工作后,事情十分繁杂,几天来他一直在工地上奔走,每天工作都在十几小时以上。”
“看到自己的建议进入党委决策之中,自己指导的项目一个个建成,所有的苦和累都忘记了,这就是干事的快乐和成就感”,周森峰对这位《襄樊日报》记者这样感喟。
总而言之,在襄樊市建委工作的3年间,“务实,有能力”,是对于周森峰最多的评价。
从2007年11月开始,周森峰调任襄樊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在位于中原路的襄樊市规划局工作的期间,周森峰延续了他礼貌的待人态度与勤奋的工作作风,这让同事对周森峰印象颇深。
在襄樊市规划局的这10个月的工作阶段,被认为是周森峰调任至地方政府领导的“过渡期”。现在,该局诸多人士选择回避记者的采访,往事不再提。
襄樊市规划局人事科科长汤光清回忆,周森峰刚到规划局上班时,他就感觉到周是“不错的苗子”,“虽然年轻,但很有思想”。
襄樊市委组织部的一位官员后来评价周森峰,“是奔着高效解决问题的态度去的”,做事不为框架所缚。
周森峰不是仇和
宜城市。炽热的阳光打在脸上,生疼;但同在一个大院内的宜城市委大楼的深绿色玻璃阻挡了肆虐的紫外线,楼内清凉一片。
按照过去的经验,襄樊当地媒体的记者,是乐意同周森峰打交道的,“交流起来很顺利,也很愉快”。但更直接的原因是,周的用语往往能成为文章点睛,成为一则新闻的闪光点。
周森峰展现在当地媒体上的品质是——勤奋,积极,随和,务实,理性。
应该说,在履新市长之前的10个月准备期中,周森峰在媒体上的讲话风格,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他的个人色彩淡出,一些行政套话开始被他经常引用,他的为人也更加低调,讲话滴水不漏。
相较而言,担任宜城市市长的周森峰,这位襄樊政坛的“明日之星”,已经将他的个性湮没于中规中矩的行政讲话中。甚至,如果你想在周森峰在公开场合露面的诸多细节中,从他身上找到一个作为29岁的年轻人的鲜明特质,可能会失望。
其中不多的细节包括,在宜城市政府大楼,一楼楼梯的背面贴的那份2009年度宜城市政府报刊分发明细表中,周森峰订阅了《21世纪经济报道》、《商业研究》、《经济研究参考》与《城市规划》等读物,这些是宜城市其他官员都没有订阅的。
在宜城市工作期间,周森峰依然是勤奋卓然的。当地一位官员透露,由于周森峰的妻子霍焰依然在襄樊市工作,所以周森峰将家安在了襄樊市,他在宜城有一个距离市政府大楼不远的居所,所以即便有时是双休日,他也常常在办公室加班;几乎每个上班日,周森峰都要到办公室来一趟,对文件细密批复。就在7月初,本刊记者守候的那天下午,一份宜城市后备干部的文件依然在等待着市长周森峰的签字。
“周市长经常加班,有时就吃泡面,连我都撞见过3次!”宜城市政府一位负责招商工作的官员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当地官员们对周森峰的称呼,是惯用的“周市长”。
公布领导干部手机号码,全力“招商引资”,铁腕反腐……这些,是现任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的仇和曾力行的举措。仇和因其敢拼敢闯的作风,被誉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
跟仇和显然不同,周森峰并没有实行那么鲜明的“新政”,他也并非大胆、跳脱的“个性官员”。周森峰因而也被指责为——“没有政绩”。
“周市长有没有政绩,不是我们说了算的。我们应该给他环境,给他时间,让历史去检验,让实践去证明”,对此,宜城市委宣传部那位副部长对《新民周刊》记者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