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南交大副校长抄袭背后:举报者借公共舆论制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3日10:02  南方人物周刊

  具有相当专业性的学术是非,在公共空间基本上是不可能澄清的

  本刊记者  何三畏

  2009年7月15日,西南交通大学通报:“黄庆的博士学位论文第四章抄袭事实成立,性质较为严重”,决定取消黄庆管理学博士学位,撤销黄庆研究生导师资格。消息引起极大的震动。

  因为黄庆教授是该校的现任副校长,校党委常委,行政排名第二的人物。他还是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理事、四川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1999年,黄庆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0年被国家人事部专家服务中心聘为“专家顾问委员”,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由此,黄副校长被认为判了“学术死刑”,尽管他正在向上级学术机构申诉。至于副校长职务是否被“调整”,需要由上级主管部门决定,因为大学校级行政领导是国家有关方面任命和管理的。

  但是,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大学尚存自清自洁功能,能够本着纯粹的学术忠诚,而对本学校的第二号行政官员做出如此严厉的处罚?

  是抄袭,还是合理引用?

  但黄庆教授不服处罚。在西南交大学位委员会的通报会接近尾声时,坐在台下的黄副校长匆匆走上主席台,拿过话筒,说今天是在“审判”他,他认为这是一个“冤案”,他的博士论文不构成抄袭。

  第二天,黄庆教授发表声明,提出他的博士论文《企业集团研究与铁路企业集团的实证分析》是实证研究,第四章共17页占全文(217页)的7%,是运用取得公认的杨小凯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声明说,“应用杨小凯所创立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这些公认的、通用的理论、公式、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果不与杨小凯的一样,那应该与谁的一样?……第四章小结和全文总结中可以看出,并没有把此列为创新点,我又怎么可能声称自己创立了所要分析的问题而必须要用到的工具呢?”

  黄庆教授的另一个辩护是:“杨小凯先生本人看过我的论文初稿未提出异议,并对将新兴古典经济学用于中国企业改革的研究表示赞同(2000年论文成稿后,我曾请王成璋教授将论文初稿带去澳洲请教杨小凯先生,王成璋教授可以作证,当时,王教授在澳洲杨先生处作访问学者)。”

  如果黄庆教授当年主动托人把博士论文送杨小凯教授为真,或许至少能说明黄教授不存在主观故意的抄袭?而杨小凯教授“看过”并“表示赞同”为真,则是否能说明杨教授并不认为黄教授在抄袭他?设想,即使杨小凯教授只是草草浏览,也不会不注意到结论性的第四章。可是,因目前黄副校长“论文抄袭事件”的“敏感”,王成璋教授接受求证时的态度已是相当含糊。

  而据称,王成璋教授不仅是杨小凯教授的访问学者,跟杨教授比邻而居,而且牵线杨先生为西南交大客座教授。那么,王教授应该能够证明或证伪这一重要细节,也不劳黄庆 “恳请组织杨小凯先生所在领域内熟悉专业学者再行鉴定”。但不妙的是,当王成璋教授不便表态之际,杨小凯教授也早已英年早逝,杨小凯教授的意见也就不好确定了。

  而西南交大经济管理学院的几位教授具名举报黄庆副校长博士论文抄袭杨小凯《经济学原理》,列有文本对照,反映出相当细致的功夫,也是不容含糊的。这些举报内容被黄庆教授归纳为:1、称数学模型是自己的贡献;2、较多引用了杨小凯《经济学原理》第三章中的相关内容;3、称数学推导繁琐,略去,表明公式是自己的。黄庆教授的网络声明,正是针对这些内容的逐条“详细回复”。

  以“学术”为武器的“争斗”?

  在黄庆教授网络辩护以后,全国多家媒体收到一封叫《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黄庆教授博士学位论文严重抄袭证据》的邮件。这正是出自几位教授之手的举报材料原本。现在,前面加了一段说明:“西南交大副校长黄庆教授博士学位论文严重抄袭被查处后,黄庆仍然拒不认错。特将黄庆博士学位论文抄袭有关证据陆续发给您。”

  同时,校方和黄庆副校长之间还出现了矛盾的说法:黄庆申述,“学校在处理过程中一直未给我足够的申诉机会,7月10日,学校召开学位委员会讨论我学位等问题,不但未让我申辩,连开会都未通知我,是缺席审判。”学校则表示,保证了黄庆副校长的申辩权,还表示不再针对黄庆的博士论文做鉴定。

  此后,成都媒体的报道出现了另外的意味,开始指向黄庆副校长是否“得罪人遭报复”?一种说法是:“2007年,前任校长卸任后,黄庆是校长人选之一,就在这当口,有人通过各种渠道举报黄庆此前两篇论文涉嫌抄袭……”

  一家媒体列出西南交大两年来发生的3桩“举报抄袭事件”,追问“抄袭门”是不是以“学术”为武器的“争斗”?西南交大有老师认为,黄庆教授和贾建民教授有矛盾。

  2007年初,黄庆教授的一位博士生提交的学位论文,在校内第一次评审时,经管学院院长贾建民教授的评审意见认为“涉嫌抄袭”,评审资格被取消。

  此后,有人在网络上举报,贾建民教授和学生共同撰写的两篇论文,涉嫌抄袭国外论文。

  但学校在一个月后即召开党政例会,宣布“贾建民抄袭事实根本不成立”。接着,有举报者在新语丝及一些高校学术论坛发帖,反映黄庆2000年、2005年公开发表的两篇署名论文涉嫌抄袭。但校方没介入调查。

  2007年底,一份由经管院7名教授署名的举报材料,递交到了学术委员会。据称贾建民教授是举报者之一。举报对象是黄庆,内容是“博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这就是沉寂了近两年,目前成为公共事件的西南交大副校长黄庆教授的“抄袭门事件”。

  对于把以上事件“联系起来”的看法,学校相关负责人认为只是“个人猜测”。不过,应该承认,这3个连环举报,肯定不是全部矛盾所在。

  “学术是非”如何依靠“群众运动”?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具有相当专业性的学术是非,在公共空间基本上是不可能澄清的。如果你不愿简单地相信任何一方,你就只能坠入迷雾。

  可是,现在,在学术的范围,似乎不能按规矩解决问题。诉诸强大的公共舆论,特别是利用网络,拿专业上的是非去号召群众,已经成为“举报抄袭嫌疑”的制胜法宝。

  西南交大副校长黄庆教授当年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的举报材料,也是早在学校通报处罚之前几个星期,到了成都媒体编辑的案头。

  难道大学教授们不知道,媒体和普通公众无法判断他们举报的内容,因此也是无法为其负责的?而大学教授是合法地垄断专业知识的精英群体,学术自治自理,正是他们的职责。

  例如,在西南交大通报会上,黄庆副校长主动上台表明自己的意见,这一表现舆论是耻笑的,因为公众首先相信的是西南交大学术机构对黄庆教授的裁判。但学校程序是否无懈可击,裁判是否公正合理,这就是普通公众无能为力的了。

  然而,据说现实中的学术腐败,有如抓贪污官员“不容易抓错”一样,要动真格,不知有多少专家学者将难于辩护。试想,中国突然之间大跃进出成千上万的博士,博士之前需要博导,如果每一个博士的论文都有创见,如果每一个博导都合格,则我国的学术成就岂不发达到什么地方去了?

  所以,调动网络和媒体,用“群众运动”反学术腐败,往往还“搞对了”。

  然而,这仍然不是办法。最重要的,还是重建学术秩序,回归学术规范。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南方人物周刊

更多关于 论文 抄袭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