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全食成科普契机 飞机逐日系炒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3日11:04   CCTV《新闻1+1》

  (来源:《新闻1+1》)

  观测镜脱销,天文馆客流量大增,电话量过多导致通讯短时中断,日食奇观引发中外观测者天文热情,政府发布应对通知,加强科普,做好预案,强化值守,六分钟自然天象成为社会公共事件。一次日全食能否真正做到让科学知识普及?六分钟热情怎样变成持久动力?从应对到常态,我们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对此央视《新闻1+1》特别观察员清华大学科技传播普及研究中心的理事长徐善衍表示:此次全日食是我国全民普及科普知识的契机,他同时指出我国对科技工作者尚缺乏有力的激励机制。

  超半数人无法科学解释全日食现象 应抓住机会进行科普教育

  面对五百年来最长全日食,政府发布应对通知,加强科普,做好预案,强化值守。加强科普宣传,放在政府通知的第一位。对此徐善衍表示:就我对我们教育的了解,应该说我们凡是上过小学的这些人员,对日全食、日食的现象应该是有一个基本了解。但实际上我们过去在多年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调查情况来看,我想对我们日食现象,日全食的现象能够给予一个科学的解释和全面的了解,恐怕不会超过三分之一的,恐怕要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对日全食现象不能够给予一个科学的解释。所以抓住这么一个几百年才能遇上一次的天文奇观,由这开展一些天文知识的科学普及是完全必要的。实际上面对社会广大公众进行科普教育的机构是方方面面的,但是从世界上大体分两大类:一个就是日校的正规教育;再一个就是日校以外的各类非正规教育。现在日校教育应该说发展得越来越快,公民受到正规教育的水平,从原来小学的义务制教育到初中的义务制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我想全民义务制教育水平要不断提升的。

  飞机逐日系商业炒作

  有评论说,别让看日全食跑偏了,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有许多商业的活动,比如说坐飞机从成都到上海进行逐日活动。实际上日全食在成都是9点11分13秒出现,上海是9点36分48秒,而两地之间是1600公里,要飞两个多小时,实际上在空中能多看十几秒钟,觉得实际上这样的一种做法不外乎是一种商业操作,并没有实际起到普及推广的作用。对此徐善衍表示:实际上这种商业炒作是缺乏对日全食的科学知识的一个理解,坐着飞机能够把看日全食的时间延长,实际上延长不了多长时间的。炒作无非是,我看这里面有一个炒作单位的经济利益的问题,追求这个事情,这种商业炒作,我认为对科普的宣传来讲,这个项目,这种炒作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大家坐着飞机看,达不到他要追,长时间观看日全食的效果,让一些人感到上当了,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我想这个效果是不好的。

  科普工作缺乏有力机制 应全民参与

  针对为什么现在很多的科学家没有看到在第一线从事这种科普工作的问题,徐善衍表示:实际上我们的一些科技工作者也开展了大量的科普工作,但是这种自觉性,这种国家推动能够激励科技工作者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开展这个工作,这种激励的机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国家制定《科普法》的时候,我也代表我们国家组团到外国进行考察,我所看到的比如外国科学家,一个科学院所它每年从事的项目要花纳税人的钱,你花纳税人的钱从事这个项目,这个项目的意义、作用是什么,对社会,对老百姓能有什么好处,你这个项目又进行到了什么程度,要定期的向群众,比如说深入到社区,在一定公众场合进行报告,这个报告的过程,让公众了解你做些什么,也是进行了科普工作的这么一个过程。再一个,我在国外,我们所比较关注的一些科普场馆、科技类场馆、公益性设施,它的经费基本上是按照三分之一都是由企业和社会上的一些基金会提供基金。而我们国家基本上,像这些公益性的设施都是国家拿钱,来自于社会上的群众的捐赠、企业的捐赠是极少极少的,这都体现了我们在科普工作激励、调动方面积极性上还存在着机制问题。比如现在好多科技工作者提出来了,我做科普工作,我写有关文章,参加活动,不算工作量,而且开展科普工作的情况怎么样呢?对他评职称、晋级没有什么关系。徐善衍同时表示:公众参与主要现在我们是在两方面努力的,一个就是比如在社区里边,实际社区也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好多人就是说,所谓中国有句老话,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各有各的专长,可以在群众中发挥那些各自有专长的人,他们在群众中进行一些彼此之间的科学教育。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央视新闻1+1

更多关于 日全食 科普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