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业评定屡遭遇公众质疑暴露监管缺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4日00:50   CCTV《新闻1+1》

  CCTV《新闻1+1》2009年7月23日播出《鉴定的“公”信力》,以下为完成台本:

  “几十年了,这里哪有地质灾害啊。”

  “崩塌造成仓库围墙损毁倒塌。”

  “他们挖了才有地质灾害啊。”

  “每个报告要评审,我们这里至少要6万元。”

  现金交易之下,虚假报告出炉,青山遍生地质灾害,隶属于政府部门的专业研究机构究竟出了哪些问题?

  曾经深得信赖的专业评定,今天为何屡屡遭遇公众质疑?

  信任危机下的权威报告又暴露出哪些监管缺位?《新闻1+1》为您解析。

  主持人(柴静):

  各位好,欢迎收看直播中的《新闻1+1》。

  一份权威的专业机构的鉴定结果往往影响着决策,也对我们的生活造成重要的影响,所以它必须公正、科学,经得起检验。但是最近,有一份鉴定结果却非常荒诞。广州地质调查院出具了一份虚假的地质灾害的调查报告,并以25000元的价格卖了出去,以便有人能借治理灾害的理由,拿到山上去挖土卖钱。

  我们先要问一下王教授,最近,国土部门的调查结果是说,这两个工作人员的行为纯粹是个人行为,您怎么看这样的说法?

  王锡锌(特邀观察员):

  也许从表面上来看,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两个人的个人行为,但是要知道,先有国土部门对这些空白的报告单的盖章行为的批发,才有可能有这些个人的零售。而且拿到零售报告,最终到能够挖土本身要有一个很长的监管链条,那么这种行为能够发生,表明了我们内部管理的混乱,也表明了外部各种各样制约的形同虚设。

  主持人:

  当然,媒体的分析我们要基于更多的事实,所以先一起来看一下片子。

  (播放短片)

  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副部长:

  如果你不要专家评审,三四万元都可以。

  解说:

  三万元可以购买到这样一份地质灾害报告单,这样的事情真是前所未闻,一份地质灾害报告单到底有什么样的吸引力,诱惑一些人去高价购买呢?在广州市番禺区,当地记者试着去寻找一些答案。

  陈某(番禺大石街道办城关科):

  去年作为广州市地质灾害调查院,就已经有工程师来看过,它比较贴近厂房,去年已经塌了一大堆泥下来,后来就定为地质灾害隐患。

  番禺居民:

  我们到这里出生到现在几十年了,哪有什么地质灾害,它现在挖了才有地质灾害,是不是?

  解说:

  当地居民否认发生过地质灾害,而诜村的这份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单上却可以看到这样的字样,该地段2008年6月25日发生了五次山坡坍塌,调查单位是广州市地质调查院,上面还盖着广州市国土局的公章。而这样的一份地质灾害报告单作用确实不可小觑,有了它就可以向有关部门申报,对审批的地段随意进行开山挖泥,那么这份莫名其妙的地质灾害报告单究竟是从何而来呢?

  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副部长:

  每个报告要评审,我们这里至少要六万元。

  记者:

  这么贵吗?

  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副部长:

  如果你不要专家评审,至少要三四万元。

  解说:

  这位是广州市地质调查院质量审核部的工作人员,在当地电视台记者进行暗访的时候,他居然毫不避讳地为地质调查报告开出了这样的明码实价。

  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副部长:

  随便收你三万元算了。

  记者:

  不评审,两万元行吗?都是些兄弟叫过来的。

  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副部长:

  唉,两万五,不必多说了。

  现在给就行了,随时出报告给你,你放心啦。

  记者:

  两万元这里,你点一下。

  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副部长:

  我数一下,一二三四五。

  解说:

  收下钱后,地质调查院的工作人员就从包里拿出几张地质灾害点应急调查报告单,坐在地上开始现场填写。

  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副部长:

  崩塌造成仓库围墙损毁倒塌,威胁仓库人员生命安全。

  记者:

  当时人家说他那份便宜很多,刘永全那份。

  罗锦华(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地质调查院副局长):

  他知什么,他帮人搞收了人家四万元。

  解说:

  工作人员口中的那份报告就是诜村的那份地质灾害调查报告,这两份报告内容、格式看起来有几分相似,但是当我们登录到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的网站上,查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一览表》的时候,却发现这两份报告一份也找不到。

  7月21日下午,广州市国土局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此事进行公开回应,表示广州市地质调查院的这两名工作人员,完全属于违规行为,将深查深挖涉案人员,一经发现严肃处理。虽然,目前两名涉案人员已经停职接受调查,但人们对于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资质和诚信力的思考却远远没有停止。

  主持人:

  从片子来看,我们刚才可以看到,的确是个人行为,好像开单收钱都是个别人做的,所以您片子一开始的时候评论说,这可能是政府的一种“批发”,这个词会不会太武断了?

  王锡锌:

  我们从片中实施直接的买卖行为来看,调查院内部的确看到的是个人行为,我把这种叫“零售”,但是“零售”的这些报告单从何而来,单根据记者调查,实际上事先加盖过国土部门公章的空白的报告单,所以才有可能让这些零售人员拿到现场,随时填写。

  主持人:

  这个章意味着什么?

  王锡锌:

  章当然代表着政府部门,国土与房产局的这样一个行为。

  主持人:

  如果说一个章已经盖在了空白的调查单上,这意味着什么?

  王锡锌:

  那实际上政府已经事先对所填的各种各样的事实予以了认可,在这里我们所看到的,其实是预先透支了政府的公信力。

  主持人:

  但是我们也看到,广州的国土部门有一个解释,2006年因为广州地质灾害频发,为了加快工作的效率,所以就印了一批这样的空白的单子,给底下的工作人员,您怎么看这种情况?

  王锡锌:

  这种解释也许有一定道理,也许是一种借口,如果从工作效率来看,如果事故频发,频发到何种程度,以至于我们需要大规模的先批发一部分空白的报告单出来。即便是已经批发出来了,完全可以在调查人员使用这些报告单的时候加以必要的审核和监控,比如说按照程序,如果要有一个地质调查,需要有相关的政府部门,也就是区的国土部门,要提出申请,指明在什么地方可能有这种危害,没有这种申请何来调查人员进行调查。

  主持人:

  您是说一个普通人没有权利直接到调查院说,您给我去监察一下地质灾害吧,这是不符合程序的对吗?

  王锡锌:

  这当然是不符合程序的。因为我们现在地质调查院从性质上来说是一个事业单位,比如广州市的地质调查院,它是经过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的,是直属于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的事业单位。这个事业单位主要的职能是指针对政府部门提出的调查申请,来提出地质灾害或者危险的调查,并不对个人提供调查业务。

  主持人: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这样的工作人员避开了这个程序,甚至偷取了一部分的单子来做这样的事,而他的机构无从知道。

  王锡锌:

  如果我们将它定性为一种个人行为,在逻辑上当然是他们这些个别人在盗取一些法律公文,而且是透支了政府的公信。但是假如这种盗取可以很轻易地发生、经常的发生,带来的问题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个人行为的背后,其实是这个机构内部管理混乱的问题。

  主持人:

  所以我想知道,如果有这么一批空白的单子,每一张单子上面应该有编号吗?

  王锡锌:

  这也是管理方面的贻误,我们必须去关注的,假如我们开出一大批空白的调查信,加盖了公章,毫无疑问,如果流漏出去可能会带来某种利益的交换,损害政府的公信力,这样的情况下,管理必须对已经加盖了公章的空白文书进行必要的监控。

  主持人:

  您是说要必须吗?

  王锡锌:

  必须要进行监控,如果没有这样的监控,人员截留一些,就变得非常容易。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截留、盗卖不会,或者很难被发现。因此监管措施,包括文书的编码、编号,第二,这种文书发出以后,要有存根,要能够在机构内备案。

  主持人:

  但是我们看到,记者在网上查询的时候,在所有的备案合同当中是没有这些文件在内的,也许它完全就没有编号,所以就可以逃开了。

  王锡锌:

  这两者正好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如果有编号、有存根,它必须要拿到网络上进行公开的备案,否则有存根,没有备案,人们很快就会发现。因此为了逃过这种备案的监管,没有编号其实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

  主持人:

  但是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一共五百张空白的单子,现在我把它交给了地质调查院,你去做一个地质调查报告,你每一份都要拿回来是吗?这一百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到年底一清算,多多少少不就清楚了吗?

  王锡锌:

  如果没有编号,我们仅仅只有一个总数,这也就是我们强调,为什么这些加盖的公章代表了政府部门的文书要有编号,要有存根,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内部监督。

  主持人:

  那么好,如果说在地质调查院,这些空白的单子流失出去了,但是我想问,就算我用两万五从你手里面买到了,难道我就能拿去挖土吗?

  王锡锌:

  事实上,如果仅仅拿到这样一个调查报告,我们看到地质调查院所出具的调查报告,只是证明了我对某一个地方进行了调查,可能确定这个地方有某种地质的灾害、地质隐患、地质风险,这种地质风险并不能够直接导致挖土施工或者治理的行为,从拿到这样一个报告单到真正能够挖土卖钱,其实还有一个很长的程序要走。

  主持人:

  是吗?

  王锡锌:

  比如我们拿到这样一个调查报告单,接下来一步是这个调查报告单按照正常的程序,其实是区一级的国土部门接到什么地方举报说可能有地质灾害,它来申请广州市的地质调查院,派专家进行现场的勘测。

  主持人:

  单子应该回到这个地方。

  王锡锌:

  对,单子应该回到申请的区国土部门。区国土部门拿到调查院的专家鉴定结论以后,它要去对镇或者村这一级下发一个治理通知书。

  主持人:

  也就是说只有行政权力才行。

  王锡锌:

  必须要有区国土部门的治理通知书这个行政决定,才能够带来施工挖土的行为。

  主持人:

  我们就很费解了,假如我是一个想挖土挣钱的人,我花了两万五从你手里面把这个买过来了,岂不是我还是再去找国土部门,这可能吗?

  王锡锌:

  所以公众会产生这样一种质疑,我如果没有这个权利、分工合作的利益链条,其实拿到这张调查单可能也是一张废纸,并不能直接可以去开山挖土。要想开山挖土必须要过很多关,首先区国土部门这一关要拿到通知书,拿到通知书才有可能做。即使拿到通知书也不是谁都可以去开山挖土的,建设部门还需要对有施工资质的企业进行审核,现在我们看到,拿到个人可以花钱买到的通知书,可能是调查院内部管理混乱了,拿出来以后,他可以有这张调查通知书一路绿灯,直接实施挖土的行为,它恰好表明两种情况,一种是最坏的,就是整个构成了利益链条,另外一种情形,有可能是各个部门本来应当进行的监管,在这里完全失效了。

  主持人:

  这两种可能究竟哪种是现实,我们需要有更深的调查,有政府部门更多的公布信息,才能够知道最终的情况。但是要知道,从前面的片子当中我们可以判断,并非这些专家没有足够的知识水平,也并非没有严密的监管制度,监管这是一个极端的个例,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在鉴定领域出现问题,并不在少数。稍候继续《新闻1+1》。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央视新闻1+1

更多关于 公信力 质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