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话钱学森长子钱永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4日09:42  南方日报
对话钱学森长子钱永刚
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出舱后挥动中国国旗。

  神七航天员住与世隔绝“红房子”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科研和训练环境好了很多,尤其是神舟系列的航天员们,更是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照,知情者将这种关照称作“魔鬼训练”。

  以神舟七号的航天员为例,他们被隔绝在中国北京航天城的航天员中心里,住在神秘的“红房子”中。之所以叫“红房子”,一是因为房子确实是红色的,二是因为红色意味着中国航天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源自这里。住在这里的“神七”航天员不准在外就餐、不准私自外出、不准抽烟喝酒、不准暴露自己的身份……

  中国航天员训练有8大类58个专业,这被航天员们称为“登天的58个阶梯”。在具体的训练器械中,最恐怖的还是离心机,“神七”航天员所使用的载人离心机号称亚洲规模最大,椭圆形的封闭吊舱被连接在长达8米的旋转臂上。真正转起来时,航天员在里边被甩得“脸部变形、泪水横飞”是非常正常的。据了解,这台机器可以模拟出载人航天器上升和返回时的持续超重状态。

  为了适应长时间的太空失重状态,“神七”航天员还要接受头低位卧床训练,时间长达5天5夜,也就是俗称的“倒着睡”。在这种状态下,航天员要正常吃饭、饮水、清洁个人卫生,还要进行摄像等操作训练,“头部肿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必须要克服的。

  ◤ 对话 ◥

  钱学森长子钱永刚:神舟航天员看望钱老成惯例

  记者:您的父亲曾经说过,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可以更快一点,请问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钱永刚:父亲那个年代,国家经济实力没上来,经常是要干事、干成事,但没钱。老一辈航天人深感发展航天事业的艰难和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

  例如,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生产任务书要求卫星在太空可靠运行1万小时。而要在太空运行1万小时,就要先在地面上运行1万小时。但当时中国的航天经费,仅仅能够维持卫星在地面运行200小时,没钱啊。

  在这种没有进行足够实验的情况下,谁都不敢签字让卫星出厂。当工作人员找到父亲时,父亲说:“材料放我这里,我看两天。”几天后,父亲在材料上签了“我认为此卫星可以出厂”之类的话。也就是说,如果失败了,钱学森来负责。

  到了今天,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了。有经济实力为后盾,综合国力提高了,这是新一代航天人之幸,也是航天事业发展可以更快一点的原因。

  记者:听说每一次航天员成功完成任务后都要去见钱老,是真的吗?

  钱永刚:父亲虽然在家,但对中国航天事业非常关注。神五、神六发射后,国家曾经组织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去上门看望钱老,而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和惯例。神七发射成功后,有关方面一直都希望让经历过太空漫步的航天员去看望钱老,但考虑到钱老的身体和“神七”航天员返回后的各种安排,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但这个计划没有取消。

  航天史专家刘登锐:航天器选择“飞船”没走弯路

  记者: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较晚,在已经有了借鉴的情况下,我们的航天器为什么没有选择美国的航天飞机?

  刘登锐:俄罗斯采用的是飞船技术,美国是航天飞机。就中国当时的情况来看,航天飞机固然有优势,但劣势也很明显,投入大、危险性高、相关技术基础缺乏,所以研制航天飞机并非中国的最佳选择。

  实践证明,我们研制飞船没有走弯路,恰恰是航天飞机走了弯路。根据美国方面披露的消息,2010年,美国现有航天飞机将全部退役,航天飞机将逐渐告别世界载人航天的舞台。

  ◤ 延伸 ◥

  广东飞行员运送第一颗原子弹

  在广州空军某干休所,住着一位叫李贤凤的退休飞行员,他来自广东南雄老革命根据地。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在45年前曾率领机组完成了原子弹爆炸前后的一系列飞行任务。至今,他的身上仍然留有轻微辐射的痕迹。

  当时,接受了绝密任务的李贤凤担任一架伊尔-14型飞机(如图)的机长,负责装运原子弹及配套器材和运送蘑菇云中取回的样品,后来他还成为执行任务临时飞行大队的大队长、党支部书记。

  原子弹临爆前,由李贤凤的机组负责将分解的原子弹,运送到前沿基地进行组装。这个任务是绝密的,不能告诉任何人。在飞行过程中,飞机利用地形地物,采取隐蔽低空飞行,通信联络上也要保持无线电静默。如此这般,飞机连续飞行多次把原子弹顺利运到目的地。原子弹运抵后,该机场没有任何不正常反应,保密效果很好。

  原子弹爆炸后,又是李贤凤率领送样品的机组飞往北京,沿途战胜恶劣天气,经多次加油、吃饭后,经过8小时零8分的长途飞行于深夜2时16分,终于将样品安全送到北京。中央有关领导和专家等,在南苑机场迎接样品到达。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 徐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罗布泊 两弹元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