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州3成中小企业半停工 一季度GDP增长仅2.5%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9日10:16  《小康》杂志
温州3成中小企业半停工一季度GDP增长仅2.5%
《小康》杂志2009008期封面

  温州式困局

  “历史总是在欲扬先抑中前行,尤其是新事物以试探的姿态挤进旧传统的生存空间中时,总要有阵痛,甚至中途搁浅。这是时代进步不得不付出的代价。”长期研究温州经济的周德文在《温州样本》中写道。

  那是改革开放初期,在飘摇不定的经济局势下温州商人的处境。历史像是一个宿命的轮回,30年后,完成了一轮波澜壮阔历史进程的温州民营经济,再一次陷入了阵痛。

  2008年,温州GDP增幅位居浙江省倒数第一。到了2009年一季度,温州的GDP增长仅为2.5%,这一数据,再次震惊了业内。

  一方面,温州的中小企业正日渐失去其所仰赖的低成本优势;另一方面,这个城市又难以获得建立高附加值产业的环境条件。

  温州的制造业连同整个城市经济因之陷入了某种困境。

  “温州经济怎么了”以及“温州经济该如何”的巨大问号随之显现。

  【文章导读】

  谁拖了温州经济的后腿

  不过是又一场大台风

  温州人的义利江湖

  悲壮之城

  只要能坚持我们就不会停工,哪怕不赚钱,少赔一点我们也要坚持下去

  ——寒冬之际,温州一企业老板悲壮宣言

  文 本刊记者于莉娟 张旭

  温州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证实了正经历“寒冬”的中小企业困境:到2008年末,经过对2.5万多家企业进行调查,发现有29%的企业开工不足,属于半停工的状态,有10%的企业完全停工,两项相加占到39.9%,接近40%。这让民营经济占比高达80.9%的温州市经济面临空前的压力。

  “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占到温州企业总数的99%以上,是社会财富的主要贡献者。这一块实体经济受到损害,肯定会影响GDP的增长。”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一直高度关注温州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他认为,实体经济的衰退和中小企业的不景气,是当前温州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

  温州企业的问题

  在温州炬光园区,一排破旧脏乱的民房附近,一家二层楼的工厂里悄无声息,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他们一三五开工,今天是周二。”

  滨海开发区内,一家鞋厂的七条生产线只有两条在运转。“只要能坚持我们就不会停工,哪怕不赚钱,少赔一点我们也要坚持下去,大不了把前几年赚的钱倒回去一些。”该企业老板的话颇为悲壮。

  与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一样,订单减少,是温州中小企业面对的第一大难题,温州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高达60%,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无法回避。在外贸市场上,温州去年下滑40%。

  而越是产品积压,越是销路不畅的企业,就越是融不到资金。无论银行还是民间资本,在金融危机时放贷都很谨慎。因此,温州的优势产业鞋业,已经由原来的5000多家,变成2672家。打火机行业更是由1000家剩下不足100家。

  “现在有些回暖迹象,政府很高兴。”但在周德文看来,目前制造业中小企业仍处于生存危机之中,并不像媒体宣传的已经触底反弹,全面复苏。“制造业不能以股市上扬或房地产市场回暖来判断,我认为这一轮危机还是深不见底,至少还需三年,也就是到2012年才能全面复苏。”

  “这次的危机比1987年火烧温州鞋的时候还严重。”已于日前关掉工厂准备出去旅游散心的许辉对制造业失去了信心。与许辉一样对传统制造业失去信心的还有王新,他在年初就卖掉了厂房,遣散了工人,将资金全部拿去投资房地产。

  早在2007年底做调研的时候,周德文已经发现:温州中小企业已经有20%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而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客气的说法”。

  当时,温州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就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随后,温州有关部门迅速做出反应,着手开展2008 年一季度全市行业发展情况调研。那次调研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以我市各重点乡镇为单位,倒闭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最高为12%,最低5%,并非之前盛传的‘20%倒闭’。”

  周德文认为,这个统计结果,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他的观点,也说明温州市不少中小企业目前确实面临危机。

  “温州现在正处于一个转型期。金融危机之所以给温州的制造业造成这么大冲击,主要是因为温州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落后。这是现在制造业危机的根本原因,金融危机只是外因,促使这些矛盾暴露出来而已。”

  在他看来,温州大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真正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连10%都不到。中小企业的轻工产品本身毛利只有5%左右,由于劳动合同法出台、利率调整等一系列因素,现在企业的利率空间已经很小,以至几乎没有,这就严重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温州的企业一直靠低成本、低价格产品进行量的扩张,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经常碰到反倾销。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国际上很多反倾销指责都是针对温州的。

  “我们创造了100%的利润,但是自己只拿到5%,其余95%都被国外代理商、品牌的拥有者占有了,因为他们拥有定价权,拥有销售渠道。所以不要说没有市场需求,就是有需求,很多企业也难以维持生存。”

  周德文说,必须要有脱胎换骨的变化才能够与时俱进。

  在周德文看来,温州经济的问题主要是温州企业的问题,但又不止于此。由于温州资源稀缺,投资成本过高,加之软环境较差,很多本地企业在做大后纷纷外迁,而迁离温州的除了企业本身,无疑还有它们创造的GDP。

  只出不入的困境

  周德文每年要接待200多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考察团,而这些考察团大都希望能从温州带走几家企业。

  本刊记者在温州采访期间,以辽宁省省长陈政高为团长的省政府经贸代表团正在温州火热招商。

  “这一次,辽宁省的力度确实比较大。”周德文说,今年已经有几百批次的外来招商引资的代表团到温州来招商了。他所在的协会相当部分的精力用于接待。

  温州人会经营、懂市场,在市场经济里跌打滚爬多年,有很好的创业精神,因此很受外地欢迎。

  “我们的数据是平均每年有约2000家温州的企业外迁。”

  然而,这样大量的外迁对温州长期的发展显然很不利。周德文担心,时间长了会造成温州的空心化。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正在外迁的企业包括竞争力不强的小企业、新兴产业,还有传统制造业中规模较大企业。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间,包括正泰、德力西、美特斯邦威等在内的一批温州本土企业总部实际上已经迁往上海,希望借此为品牌寻求更好的发展环境;而一些小企业则成批转向了生产成本较低的内地城市,以便维持本来就不丰厚的利润。

  “温州有‘三少一差’,土地少、国家投资少、可利用资源少,外加交通条件差。”这是周德文眼中温州的劣势,他说,“虽然三十年来温州积累了可观的资金,而且也有市场经验了,但是土地匮乏、资源匮乏的问题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

  姜纬的圣邦机械有限公司坐落于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他告诉《小康》记者,圣邦公司一个占地25亩的分厂很快就要建成了。“在温州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能有两块地已经很不错了。”姜纬说,由于土地是从开发区管委会直接批来的,所以2005年拿这25亩地的时候,每亩只花了24万元,而现在每亩大概需要32万元。

  同在滨海园区的金帝鞋业有限公司则体会不到开疆拓土的喜悦。金帝的党支部书记郑士礼说,最近新增的耕地占用税使土地成本每亩一下子上涨了4万元,计算下来,目前金帝花在每亩地上的钱已经达到了40万元。“每亩40万元的成本在温州还算是便宜的,不过和内地一些省份比就贵多了,有些地方每亩地价仅为七八万元。”

  事实上,这样的现实的确引发了两个有损温州GDP的后果:长大了的企业大量外迁寻找更好的发展平台;长不大的企业不堪薄利润、高成本以及金融危机的多重困境,或停工了事,或转战他乡。

  作为一家专业的警用器材生产企业,星际控股集团是国内同行中的老大,50%多的警用器材市场归星际所有。星际董事长陈时升准备将那些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工厂全部迁到外面。“本身利润空间就很小,温州的消费水平又高,如果坚持在温州做,将来就会亏本。”

  温州的很多鞋企已经将皮鞋加工厂放在了俄罗斯、非洲以及国内的欠发达地区。他们并非不爱温州,而是在温州做鞋的利润就只有0.5%,在非洲却能达到15%以上。号称“中国鞋都”的温州已经由做皮鞋成本最低的地区变成了高成本地区。

  畅想网曾经是被浙江省当作第二个“阿里巴巴”来培养的温州企业。如今却落户在杭州。“他不可能留在温州。”温州人自己都这么说。

  圣邦集团也已经将公司的研发中心设在了杭州。董事长姜纬说,“我们的产品研发是和浙江大学合作搞的,学校里的教授、博士后都不愿意到温州来,所以我们就在杭州建了个研发中心,让他们在那里上班。”

  如今,温州形同一个中小企业的孵化器,培育出的企业最终“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而愿意在温州留下的,正变得越来越少。

  “温州的企业都跑到外面去了,但是外面的企业却没有进来。”这是温州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对温州企业现状的描述。企业只出不入的现实是当前温州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温州也想鼓励回流。但是,温州的投资软环境和城市的软实力都不尽人意。“温州没有资源,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也没有智力,而且投资环境也不好。现在和改革开放初期不一样,那时候靠蛮干,胆大就赚钱,但是现在做生意要斗智斗勇,胆大可能会死得更快,必须要有智力支撑。毕竟已经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家要有判断能力,还要有知识,再讲大一点就是文化的底蕴还得深。”周德文认为,文化就是一个城市中企业的灵魂,这一块温州很薄弱。

  周德文曾写过一本书叫《走出困局:危机下企业自救之道》的书,书中,企业的危局、险局、困局,局局相扣。

  温州的困局显然比企业的困局复杂得多。它是企业的困局,然而,也远非企业的困局。

  【文章导读】

  谁拖了温州经济的后腿

  不过是又一场大台风

  温州人的义利江湖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温州 经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