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解读中美高规格对话分歧与合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0日00:12   CCTV《新闻1+1》

  央视《新闻1+1》7月29日播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虚”与“实”》,以下为节目实录: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闭幕,对话级别提升,议题范围广泛,敦促美方确保中国在美资产安全,要求美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双方同意拓展能源合作,草签能源与环境方面合作备忘录,中国的强国外交年代是否取得积极成果?中美利益高度重合,如何建立制度性的长效对话机制?《新闻1+1》为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四年前的美国《时代周刊》上有一期的封面是大卫塑像和兵马俑在扳手腕,四年之后,显然中美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这样的一个姿势了,但问题是双方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姿势呢?就在昨天,中美之间第一次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闭幕,岩松对这次对话的解读是什么?

  白岩松(新闻观察员):

  我觉得用几个“更”来形容,一个是双方更重视,第二个就是更平等,第三就是讨论的话题更超越了仅仅是两国关注的内容。第四个更是更被外界期待。第五个更我觉得是更具战略性。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就先关注一下在这次战略与经济对话结束之后,各媒体的一些观察。

  (播放短片)

  解说:

  昨天,为期两天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华盛顿落下帷幕,但直到今天,国内各大媒体对于这一话题的关注热度仍然丝毫不减。

  中新网今天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除上月球外主要问题均已谈及》。文章中指出,28号当天,出席此次对话的中方代表国务委员戴秉国曾幽默地说,“除了没有讨论上月球,我们谈了很多问题”,以此来形容中美双方在此次对话中涉及领域之广,交谈之深,可以说是中美建交30年来的首次。

  27日开始举行的这次对话,是自今年1月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中美的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主要议题包括中美关系?国际地区问题和全球性问题。这次中方是由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国务委员戴秉国挂帅带领。而美方则是派出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特别代表,国务卿“铁娘子”希拉里·克林顿和财政部长盖特纳领衔,这样的强强联合阵容也被媒体称为“钻石阵容”。

  在27日当天的开幕式上,双方的官员致词的时候,还出现了妙语连珠的一幕花絮,希拉里在致词时巧妙地加入了中国谚语,“人心齐,泰山移”,来表示两国应该要共同合作应对挑战。而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也在自己的致词中,运用中国成语“风雨同舟”来表明在当前的危机下,中美要共同前行。而奥巴马在最后的致词中,更是引述了中国先哲孟子的名言,“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来形容美中目前的任务,就是开辟一条通向未来的道路,避免猜测和分歧的茅草堵塞道路。

  面对着美方代表非常富有中国特色的发言,戴秉国也巧妙借用奥巴马参加总统竞选时提出的标志口号“Yes,We can!”来表示对合作共赢的信心,获得了与会者会心的笑声和掌声。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两国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但期望共携手加强经济方面的合作是有目共睹的愿望。今年,许多媒体都对此次对话的名字中新增加的一个“与”字饶有兴致,因为这是首次把中美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纳入进同一个对话框架中进行。许多媒体都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叠加,它包括了更广阔的议题,会将两国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还有媒体细心地发觉到,此次对话中,奥巴马政府将参与对话的官员由以往的部长级官员升格为了内阁级官员,而作为首个会说中文的美国财长,盖特纳在这次对话中,也开诚布公地道出了自己的看法。

  盖特纳(美国财政部长):

  美中两国在经济领域不可能不出现分歧,但是这次战略与经济对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来缩小双方的不同意见,来加强我们的共同利益。

  解说:

  正如盖特纳所说,虽然对话中难免存在些许分歧,但合作一定是主旋律。相比起现在,四年前美国《时代周刊》刊登的大卫雕像与兵马俑掰手腕的封面文章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对于今天的中国和美国,不再是博弈,而是合作,不再是来掰手腕,而应该是握手。

  主持人:

  我们回顾一下就能发现,在过去的几年,中美之间的战略经济对话举办了六次,几乎每一次都是在争议的这种氛围下进行的,但是这一次战略与经济对话举行之后,双方分歧尤在,但是双方都很能克制,保持在一种协作的这种框架下进行。有人就说了,是不是因为当前的这种特殊的经济形势,使美国有求于中国,所以才这样。

  白岩松:

  其实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头,战略和经济的对话一直在双轨制进行,但是对于战略经济的对话,大家似乎关注比较多,因为每年似乎都有吵架的由头,比如说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还包括贸易的顺逆差问题,而战略对话,可能大家由于过多的是谈论更大的、偏虚一点的东西,关注度没有对战略经济关注那么多。但是到了这一次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奥巴马执政之后,尤其在今年的4月份伦敦,胡锦涛跟奥巴马见了之后,双方达成了这样一个协议,把它变成了战略与经济对话。

  其实背后也有人去分析,目前的美中两国已经很难把政治和经济单独摘开了去谈,政治中有经济,经济中有政治。因此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当然另外的一个大背景自然就是一个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很难说是谁求谁。我不认为就像很多外界评论那样,现在美国有求于中国,你不觉得中国也有求于美国吗?当我们看到我们整个出口的数据,即使在出现了极强劲反弹和复苏的情况下,进出口的数据依然不让人乐观,你就知道,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的兴衰对中国来说很重要,更别提咱们那儿还有那么多美国的国债,所以我觉得是相互需求。正是在这种相互需求下,才能达成更重视、更平等这样的一种氛围。

  主持人:

  这次参与的官员的级别明显提高了,那么官员级别提高,相应的外交礼遇也就提高,但是我们注意到,还是有一些与平时不大一样的地方,比如说奥巴马总统,他在开幕式的时候,他到现场,然后致词,在闭幕式的时候,闭幕式结束之后,他要宴请整个的代表团。所以有专家今天看到了这么一个分析,他说小心,美国用高礼遇换取中国的实际利益,你怎么看?

  白岩松:

  首先,任何两个国家的走近,都是站在本国利益的立场上,但是任何一种谈判或者说对话,也是双方妥协和聆听的艺术以及过程,所以单纯的哪一方去占便宜,我觉得在目前这个时代下已经几乎很难了,这体现的恰恰是对升格之后的战略与经济对话双方领导人的重视。在美国开,美国的总统直接出席了开幕式,而且致词,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动静,我注意到世界各大通讯社,都对这个事情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包括转引奥巴马的一些讲话,胡锦涛主席也致词。你可以想像明年当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中国举办的时候,这个级别也不会低。我觉得这里体现的是一种在新的情况已经变了,而且奥巴马的一些政治主张,包括执政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其实跟小布什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中国这次的平等聆听这样的过程,包括像查韦斯对古巴释放善意,跟查韦斯握手,跟伊朗也放一些话,所以我觉得他在外交领域“改变”这两个字,的确他从态度上体现出来了。

  主持人:

  这种高规格,包括在外交礼遇上的这种高规格,恐怕我们还得要解除世界的另外一种担心,就是所谓的G2集团真正形成了。

  白岩松:

  其实我一直不太接受,甚至反感这句话,我相信双方的决策者也不一定喜欢这句话。我曾经开过一个玩笑,我说U2还可以听一听,因为它的音乐很好听,G2听多了会麻醉你,会起到反作用。因为目前的世界,不管是中国来说,包括希拉里都明确地提到了多极世界这样的一个理念,在多极世界,尤其中国非常倡导多极世界这样一个理念,你觉得会走向G2吗?会去追求这样一个目标吗?

  更重要的一点,大家可能会注意到,是,中美两国现在举办了这么高规格的,中国一下子这个代表团150多位,最后中美两国合影,40多位极高级别的官员,因此“钻石阵容”这一个概念就已经来了。其实希拉里也好,王岐山也好,戴秉国也好,或者说盖特纳也好,级别都已经不算低了,还要在前面加一个总统特使、主席特使,更提升了他这样一个在两国元首直接的推动和参与下来完成的。可是另一方面我想说的是,在世界的很多国家里,中美两国的对话很重要,同时也意味着它很复杂。

  比如说美国和英国之间,也许不需要这么高规格和一年几十次的这样一个双边对谈,因为他们可能已经相对来说很容易解决很多的问题。中美两国一个是作为发展中最大的国家,一个是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在拥有很多共识和相互需求的同时,分歧、不同、摩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所以如果大家过于乐观地认为,中短期之内,中美两国真的可以变成亲密无间的伙伴的话,我觉得还有点太过乐观了。

  主持人:

  其实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看到的是现在双方之间高规格、大规模、多层次的交流,恰恰说明我们以往之间的交流或者说理解是不够的,所以现在需要补。

  白岩松:

  我觉得双方都更清晰地看到了一种方向,这恰恰是战略对话,虽然这回叫战略与经济对话,但是明显的当它两天闭幕之后,我看到战略这两个字被双方理解的程度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地步。双方都看到了未来发展方向中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

  在这儿我不妨转引一下,其实在对话会召开之前,希拉里与盖特纳联名在《华尔街日报》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说这个世界上很难想像有哪个问题,可以在美国或者中国单独去解决,我们也不能想像世界上的哪些问题是在中国和美国都没有参加的情况下就可以解决。我觉得这两句话里头已经非常清晰地透露出来一种判断,一种对当下和尤其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判断,正是在这种方向和现实需求的两股力量的推动下,双方可以既存在很多不同、摩擦、争议等等等等,但是更多地走向合作和双赢。

  主持人:

  其实中美走在一起也更多的是一种时代的需求。接下来我们就连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朱锋教授,朱教授你好。

  朱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董倩你好。

  主持人:

  今天我们听到了一种声音,说是因为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得美国如此重视中国这一次的对话,您怎么看?

  朱锋:

  我觉得恐怕并不仅仅在经济方面,因为我们都知道,在今天的国际关系中,中国因素是越来越重要,而且这种中国因素的重要性就像刚才岩松所引用的他们美国那两位高官在《华尔街日报》所发表的那篇文章中说的,就是因为世界上很多重要的问题,或者大大小小的问题,没有中国,或者缺了中国,很难得到一个非常圆满的结局。所以今天世界中的中国因素,仅仅从经济角度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也相信,就是刚才两位主持人所谈的这一系列高规格、高礼遇,以及所透视出的这种新的战略热情,恰恰是因为今天整个世界稳定和平、繁荣发展中的中国元素在进一步放大的结果。

  主持人:

  朱教授,据您对第一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紧密观察,您发现中美双方在对议题的准备上有什么差异没有?

  朱锋:

  我觉得当然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各自的关注点当然是有差异的。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很大程度上关注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扩大内需来进一步加强对美国产品的采购等等。中国关注的是,比如说我们希望美国给中国平等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以及希望美国能够有效地保持中国在美的美元资产的安全等等。

  第二个很重要的差别,我相信还是在双方对于这样的战略对话到底能起什么样的作用,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我恐怕要说,我觉得美国可能比中国更急,更具有迫切性,因为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提出了绿色经济减排,包括无核化世界和军控,以及来解决我们说目前这一系列的全球金融危机,奥巴马的三大议题的政策主见需要中国的积极配合。

  第三个差别我觉得还是体现在,政府官员和整个支撑团队,对于这样一个战略对话的机制,究竟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是一种完全的准备好了,来迫使对手来做实质性的让步,还是利用这样一个机制来传达声音,或者说只是在两个高层的团队之间,首先建立某种我们所熟悉或者认知,我觉得这三个方面的差异肯定是明显的。

  主持人:

  好,谢谢朱教授。

  岩松,我今天看了有一篇评论说,相比于尼克松时期,中美之间的关系比以前成熟了很多,我就在想成熟表现在什么地方,你可以说它是表现在这一次高官的级别高了,而且对话机制比以前更多了。但是我觉得双方之间的成熟更表现在双方之间是不是有互信。你看,和尼克松时候相比,我们的敌意消失了,但是我们的猜忌还是在的。

  白岩松:

  我觉得成熟最重要的标志是,双方即使存在很多很多问题,但是都能在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不影响双方去寻找更大的合作和继续向前走,我觉得这是一种成熟的标志,就像成年人的交往,都知道朋友之间有什么样的缺点,但是缺点不会成为破坏我们友谊的障碍,反而会比如说帮助你改善缺点,或者说对你提出要求。

  我觉得还有一句话可能要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对话是一个重点,如果要是谈判的话,谈判的需求是什么?讨价还价,对话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聆听。所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我觉得即使面对未来,就像这次有很多的记者觉得不过瘾,包括也有美国国内,包括中国国内也都会说,能上头条的东西太少,实质性的,你得给我出台一个非常具体的东西,其实这里具体的很多,但是的确,一下子那么具体的又不是很多,我觉得恰恰代表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意义所在,面向未来,当它合并了之后,升格了之后,更多的是聆听和讨论方向,和达成协议性的框架,解决具体的问题,中美两国现在每年有几十个双边之间的这样的对话机制,那是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问题的场所。所以我觉得如果要说不把需这个词当成贬义词的话,将来战略与经济对话应该关注的是更战略性的、更虚一点的双方的聆听,最后达成协议、明确方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央视新闻1+1

更多关于 中美 对话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