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河南杞县核泄漏谣言调查:事发工厂无应急预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3日17:45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杞县“钴60”事件报告

  在成为河南最大的辐照厂之前,利民厂出事了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葛江涛、李静 | 河南杞县、北京报道

  河南杞县,利民辐照厂。

  午饭前,4名辐照厂工人和附近的居民,在院子东北角的台阶上凑了一桌麻将,打一局输赢一两块钱。

  麻将桌背后就是辐照厂的辐照室,几名工人正在辐照室旁的空地上铺砖块。他们说,发生那次事故前,这里停满了大小车辆。现在趁着这段空闲时间,把下水道修整一下。

  这就是“杞县利民辐照厂放射源卡源事件”的发生地。一个多月来,有关这里发生“核爆炸”的传言弥漫全河南。

  “绝对没事,要有事肯定我先跑!”说起放射源是否可能泄漏,王世强猛吸了一口烟。

  他是利民辐照厂负责人。在6月事故发生前,他正雄心勃勃,打算建设一座河南最大的辐照厂。

  所谓辐照厂,就是利用放射源在衰变过程中释放γ射线,为食品进行除菌保鲜等处理。与全国绝大多数辐照厂一样,利民辐照厂使用一种放射性金属“钴60”作为放射源。

  在国家5级放射源等级制度中,“钴60”属于Ⅰ类放射源,即极高危险源。这代表着,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目前,利民辐照厅门口贴着封条,等待将要运到的两台机器人。据称,8月将彻底处理完毕。

  放射源卡住了

  1997年成立的利民辐照厂,位于杞县西关七里岗村北,占地11.2亩,包括一个封闭的辐照室,以及遥控室、一个仓库和四个冷库。工厂持有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发的使用许可证,十几米外就是商店和住宅。

  辐照室是一个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封闭空间,用厚重的墙壁将射线屏蔽。工作人员将货物送入辐照室后,将大门封闭,然后在遥控室里,用遥控装置指挥钢丝绳,将放射源从辐照室内的源水井升起,进入垂直焊在井外钢板上的直径27厘米、高2.4米的护源罩,进行放射辐照。

  作业结束后,再将放射源降入水井,然后工作人员进入辐照室取出货物。

  从遥控室无法看到辐照室里的情况。工作人员通过装置“盲操作”,一旦降源成功,装置上的绿灯就会亮起来,反之则是红灯。

  利民辐照厂现共有3段合计超过1米长的“钴60”放射源,平时就放在6米深的源水井里。

  源水井水有一定要求,“如果水质不好,碱性或是酸性的就会对放射源的源壳造成腐蚀。老厂子的装置经常发生腐蚀现象:源壳破了,腐蚀了,污染了井水。”专程到杞县处理该事故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安全部主任陈凌,这样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像利民辐照厂这样的老厂,过去都是由井水自己蒸发,然后再蓄水进去。后来按照国家的新标准要求,利民辐照厂安装了一个贮源井水循环处理系统。但是根据之前国家环保部检查的结果,它一直没有按规定定期使用。

  除了源水井水,放射源的升降装置也是一个核心问题。

  陈凌说,利民厂的装置还是上世纪90年代建的,靠机械降源。“目前对辐射装置,国家环保部出台了15条具体的细则。特别是要求安全连锁。所谓安全连锁,就是一旦触发某些不安全的环节,比如开门、断电等因素,必须让放射源有条件回到安全的地方。比如断电降源,就是安全措施之一。”

  2009年5月19日,国家环境保护部下属的北方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在利民辐照厂例行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对这些“老旧设备”提出了全面整改意见。整改期限为2009年9月30日。

  6月7日,放射源升降装置果然出现了问题。只不过,这起事故显得很偶然。

  王世强向本刊记者回忆说,当天他正在距离辐照室约20米远的厂长室里睡觉。大约凌晨2点,工厂值班人员敲门将他喊醒,说夜班结束后放射源无法回井,“卡住了”。

  根据两天后从遥控车摄像头传出的图像,当天接受辐照的辣椒粉向西南方向倒塌,压倒了护源罩,同时钢丝绳与放射源脱钩。

  事发时,辐照厅内共有193袋辣椒粉,每袋20公斤,另外还有11辆取送货物的手推车。

  6月14日下午,事发一周后,由于长时间辐照积热,辣椒粉在高温中逐渐碳化,辐照室飘出烟雾。形势开始恶化了。

  经上级环保部门批准,杞县消防部门向辐照室注入400吨左右消防水,防止室内物品进一步燃烧。

  机器人出不来了

  之所以在事发后等待一周,是需要制订处理方案。

  6月7日上午,国家环保部和河南省环保厅就已接报,河南省环保厅副厅长王争亚随即带领专家赶到现场。经调查确认,放射源安全,未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两天内,国内主要专家几乎都赶到了杞县。

  虽然辐照控制室的墙壁上悬挂着故障处理应急方案,其中包括针对卡源故障的具体处理措施,但陈凌表示,目前的情况已超出利民厂的处理能力,事实上也超出了河南省的处理能力,“显然超出了预料”。

  此前,天津曾有辐照厂发生卡源事故。但是由于具有良好的视频设施和应急处理设备,依靠室内的机械手将放射源放回了源水井。

  但在利民厂,遥控车传回的图像只能显示货物倾倒,至于钢板是否断裂等详细情况都无法了解,专家只能通过分析制订处理方案。

  6月17日,国家环保部专家遥控一部机器人进入辐照室探测,结果由于室内都是积水,失去了信号。这就是后来传言“机器人化了”的由来。

  专家随后派出另一部机器人,但收获不多。

  根据受委托处理该事件的西南科技大学出具的《杞县利民辐照厂卡源事件处理方案》,辐照厅内货物量大,货物分布情况复杂,放射源及护源罩受损情况不明,都给处置带来困难。为保证人员安全,确保处置过程中不产生环境污染,并尽力保持现有建筑和设备完好,拟定了移动机器人处置方案。

  在没有发生泄漏的情况下,如何“不产生环境污染”成为处理的关键。

  6月中旬,西南科技大学拿出了十几页的降源方案。该方案拟将两台机器人进行改造:一台“叉车式移动机器人”具备高效的搬移能力,“机械臂式移动机器人”适合精细操作。

  核心环节是,在清理货物后,利用护源罩网孔或者采用机器人直接抓举护源罩的方式,将护源罩竖立,再从中取出放射源,然后放入源水井。

  虽然之前个别地方也发生过卡源故障,但这还是第一次使用“机器人”方案。

  目前该方案已上报。事实上,一般放射源事故处理方案从上报国家环保部、专家论证,再到执行,通常需要几个月时间。

  据专家介绍,按照相关规定,县、市、省以及国家环保部,都要对利民厂进行指导,但主要是技术上的支持。最后落实具体责任的还是企业,监管部门只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看看方案是否安全。

  “落实”,代表着企业需要自己承担经费并且寻找处理机构,“这是企业的责任,但他们自己未必能联系得到。”陈凌说。

  杞县“钴”事件无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审批速度加快---目前已确定8月彻底处理完毕,而且,据知情人士称,为了尽快平息舆论,保证快速、成功处理该事件,环保部门也投入了一些经费。

  没有应急预案的辐照厂

  “这次定性,就是一个运行事件,不能算事故。”陈凌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国家关于辐射事故,有一整套分级系统,“这次没有涉及人员伤亡的问题,后果非常轻微,没什么影响。”

  根据国务院相关条例以及“环发(2006)145号”通知,辐射事故指“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事故,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异常照射的事故”。

  不过对于事故的详细原因,目前仍存在争议。王世强称,辐照室辣椒粉袋码齐后,用拇指粗的绳子捆住,过去十多年同样的作业,都未发生过类似事情。

  在陈凌记忆中,这种卡源事件发生的概率极小,“这次发生故障有一些巧合的因素。根据事故现场的分析,货物倒塌以后,把防护罩砸歪了。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这种状况。”

  不过陈凌认为,即使货物倒塌,也不应该发生卡源,“因为辐源的防护罩应该是由钢板固定的、不可移动的。”他认为,巧合的出现,与利民辐照厂部分设施建成较早密切相关。

  重约50公斤的护源罩,垂直焊在源水井口外的钢板盖上。不过王世强说,为防止护源罩倾倒,他在进入辐照室时,常会用力推一下,以观察结不结实。

  “护源罩很结实,用力气推都推不动。”王世强说,仅仅辣椒粉倒塌,不可能压倒焊接的护源罩。他分析可能是源水井口上的钢板滑脱,导致护源罩倾斜。

  在原子高科金辉辐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涛看来,设备老旧并不是“出事”的唯一理由。

  他参与了对利民厂的处理方案,“国内比利民建设更早的辐照厂,依然保持着安全的运行,日常管理制度滞后是关键。”

  按照要求,辐照厂每年上下半年都要接受环保部门的检查。根据国家环保部今年5月检查后发出的全面整改意见,利民厂的日常管理制度有着诸多弊端。

  检查结果显示,该厂不仅没有放射源管理制度,也没有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辐射事故发生后的应急预案以及辐射事故报告处理制度,也不尽完善。

  对这次检查的结果,王世强称多是“软件”问题,包括机械降源要整改为液压式降源,地下水的兑换,以及工厂管理制度不仅要墙上有,档案盒里也要有等。

  “整改不会影响日常生产。”王世强说,5月的检查过后,他已经与北京核辐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委托协议,并支付29万元,原定6月9日开始改造。就在原定的改造日之前2天,出了问题。

  从4万冲刺30万

  即使杞县的事件存在某些偶然性,对于其他辐照厂是否也会发生类似事故,专家们并不乐观。

  据北方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有关负责人向本刊记者介绍,目前全国有大约200个辐照厂,其中有一半属于利民厂这样的老厂,“新厂都是按照新标准建设的,老厂进行改造。”

  陈凌也向记者特别强调,机械降源对新厂而言绝对不允许,“利民只是符合旧的条件和法规标准,现在有新的要求和标准,要求它进行改造。”

  2004年,放射源管理由卫生部移交到环保部。环保部将过去的7条管理标准扩充到15条,即“旧7新8”。

  新标准出台的背景之一是国内辐照产业的迅速发展。这从利民厂可见一斑。

  杞县隶属河南省开封市,面积1243平方公里,人口105万,以出产大蒜闻名,年产量50余万吨。种植和买卖大蒜是当地的主业。

  王世强起初做大蒜生意。大蒜经过辐照,能够杀菌,保鲜期能延长二至四倍。有一次,王世强带着大蒜到中牟县进行辐照时受到启发,回家后与哥哥共同筹资226万,建成利民辐照厂,当时设计最高辐射剂量30万居里。

  1997年工厂建成投产后,最初只从事辐照大蒜业务。头三年,只有在收获大蒜的季节开工,其余时间辐照室基本闲置。

  从2000年之后,生意出人意料地好了起来。“客户来了,吃饭住宿全免费。”坐在挂满一圈“明星企业”之类荣誉牌的厂长室里,王世强告诉记者,辐照范围逐渐从大蒜扩展到辣椒粉、骨粉以及脱水蔬菜、医疗器具及药材等。

  随着生意的红火,最初4万居里的辐射剂量已经满足不了生产需要。看着仓库里越积越多的等待辐照物品,2004年之前,王世强已经分两次将辐照剂量加高到14万居里。

  “接连上台阶。”说起工厂那段时间的扩张,烟雾背后王世强的脸上绽开笑容。

  从2006年起,辐照厂基本全负荷运转。目前除本地客户外,还有来自安徽、山东以及陕西等地的客户,“有的地方有当地的辐照厂,但客户说当地照不完才到我这的。”

  据王世强介绍,目前辐照厂每年毛利300多万,建厂时的贷款已经还完。由于信誉好,王世强还收到当地农村信用社送去的“诚实守信企业”锦旗。

  解决财务问题后,今年3月30日,同北京核二院比尼新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委托该公司进口加拿大生产的“钴60放射源”约10万居里,并支付费用183万元。

  为了这次再加的10万居里,今年51岁的王世强再次从银行贷款210万。

  “再努力一把,这次加完后将变成河南最大的辐照厂。”据王世强介绍,目前河南省还有另外两家辐照厂,国内设计能力达到30万居里的辐照厂只有56家。

  在实现“最大”前,利民厂出事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瞭望东方周刊

更多关于 放射源 泄漏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