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政部回应八成地震捐款可能转入政府财政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3日02:25  新京报

  本报讯 “我也看到了这个新闻,”昨日,针对有关“地震善款可能八成流入财政专户”的报道,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在电话中进行了回应。他说,公众把资金捐给慈善组织,但最后还是由政府来执行项目,这是个很现实的体制问题。

  政府拿善款体制上有尴尬

  王振耀坦言,目前没有统计有多少捐赠资金是由政府支配的。

  王振耀认为,为什么捐款最后还由政府来支配?现实是“一些NGO组织公信度不高,回馈不明确,导致公众不愿意将钱交给NGO使用”。

  但是,交给政府,政府压力也很大,因为“体制上有尴尬”。“这些捐款都要纳入国库,使用国库就需要预算。(由于一些地区没有捐赠使用预算),就要重新补预算,调(捐款)出来会很难”。这套体制使得使用资金的时间相对比较长。

  捐款纳入国库也有优势

  不过,纳入国库管理也有优势,王振耀说,比如捐赠使用都有审计,不会出现挪用的情况。

  针对反馈不透明的问题,王振耀说,“谁接受捐款谁公示应该是未来的改革方向”,民政部也发布了相关公示捐款的文件,但是大部分慈善组织没有经验,政策贯彻并不到位。

  ■ 调查

  部分定向捐款强转政府财政

  调查同时显示六成以上捐赠者不知捐款去向

  本报讯 近日,一项来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团队的调查显示,汶川地震募集的巨额善款中,大多数流入了政府的财政专户,变成了政府的“额外收入”,由政府部门统筹用于灾区。

  部分省份定向捐款划入财政

  昨日,“社会组织5·12行动论坛”在京举行,论坛发布了一组有关汶川地震募集善款流向的数据:

  据民政部门统计,汶川地震的救灾捐款超过760亿元,其中资金652.52亿元,物质折价105.3亿元。

  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邓国胜副教授领衔所做的一项调研显示,上述资金58.1%流向了可接受社会捐赠的政府部门,36%流向政府指定的红十字会和慈善会系统,只有5.9%流向公募基金会。

  据媒体报道,调查还显示,有些省份规定,非定向资金必须转入政府财政账户。有些省份,就连定向捐助资金也要强行转入财政账户,由政府按照捐赠人的意愿使用。少数承担了援建任务的省份,当地政府用于对口援建的资金中,有一半以上来自社会捐款。

  即便是那些允许大型公募基金会“自行安排使用”的善款,由于基层慈善组织执行能力弱,资金最终还是由地方政府支配。

  尽管没有更确切的数字,但据邓国胜估算,全国的抗震救灾捐赠,最后流向政府、由政府来使用的,极可能在80%以上。“至少在他调查的几个省份中,这个比例很高”。

  4.7%捐赠者清楚捐资流向

  另据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调查,在有效回答的1684份问卷中,只有4.7%的捐赠者非常清楚捐赠资金用到哪里,有50.8%的捐赠者不大清楚,16%的捐赠者根本不清楚资金去向。

  邓国胜表示,调查中发现,公募基金会对捐款的去向交待不多,使用的效果效率如何,几乎没有一家公布。“一些公募基金会发布的报告,连专家都看不懂。有的报告关于资金去向就一句话‘全部用于灾区’”。

  ■ 争议

  调查报告称,八成的社会捐款流回了政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政府这样做是否合法?会有怎样的影响?民间组织如何和政府互动,昨日,调查报告的组织者、慈善组织的负责人表示了不同观点。

  “地方政府包揽效率低效果差”

  调查者称政府管理容易简单化;也有慈善组织肯定政府统筹作用

  邓国胜:这个问题主要发生在地方政府。为什么政府把钱收走?因为政府大包大揽,管得太多。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民间组织的公信度不高。

  政府的这种行为有违相关规定。比如说,《基金会管理条例》等规定,非定向资金应该按基金会的想法来实行。但现在的情况是,不仅非定向捐助被政府收走了,有些地方政府甚至还收走了定向捐助。

  此外,政府使用善款往往效率低下,效果不好。因为政府往往为了管理的简单化,考虑不到多元群体的需求。

  窦瑞刚(腾迅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政府、半政府背景的NGO其实是政府职能的延伸,扮演两个角色,一是筹集善款,二是执行善款的发放等项目,一般都是靠基层政府来执行。这就导致捐款脱离不了政府的体系,一直在这里兜圈。因为,政府运作是层层传达,效率慢。最重要的是,没有办法去评估和监控政府部门。

  张心国(中华慈善总会救灾救济部主任):在资金的使用上,永远绕不开政府。救灾肯定要有一个统筹部门,不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应该由政府统一规划。

  “善款入财政权责易弄混”

  有专家认为两者不应混同;也有观点称进入财政监管严格

  对于“地震善款可能流入财政专户”的调研结果,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民间善款不应和财政混到一起。

  汪玉凯表示,民间善款不能算作财政收入,不应纳入财政专户,二者混到一起会造成权责上的混乱。“社会捐款和财政专户本来就属于两个系统,财政拨款救助属于国库系统,而捐款应纳入社会决策体系。”

  汪玉凯认为,地震的捐款应该交给民政部门管理,并接受社会的监督。

  而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则指出,“地震善款流入财政专户”,逻辑上没有问题,且这笔钱会受到严格的监督。

  贾康表示,国家对财政专户的管理很严格,在一定财政制度框架下对应的是国库的收支系统,有很严格的规定和监管制度。“钱也不是地方政府想拿就能随便拿出来的,如捐款原来的指定用途是什么,是否有效等等,都在监督之下”。

  政府和NGO作用应互补

  在邓国胜看来,政府手握善款大权导致最严重的问题是,它挤压了民间组织发展的空间,也影响了民间组织的公信度。

  邓国胜表示,地方政府是地方的权力部门,善款收归财政后,政府没有意识向民间组织和百姓交待,导致募集善款的民间组织被质疑,丧失或降低公信力。

  另一方面,政府将善款收归财政,心是好的。但由于善款被收走了,民间组织的优势没法发挥,有很好的想法和可以执行的项目,没有善款资金来执行。政府管得太多,直接导致了民间组织的发育不良。而政府和民间组织两者是应该互补的,民间组织可以填补政府的缺陷。

  ■ 个案

  统一建新房没厕所厨房

  专家称如由民间组织来做,可规避统一规划出现的问题

  2009年1月16日,成都彭州市通济镇天生桥村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过新年搬新家”庆祝活动,该村11组160位村民搬进新房。

  但是,由于这些由地方政府统一建造的新房没有厨房、厕所,没有鸡圈猪舍,生活很不方便。有的村民整个冬天没有洗澡。很多人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新房后的山坡上抢厕所。厕所只有3平米,还要排队,来回要跑一公里,有些村民还没等到1月25日大年三十又悄悄回到原来的简易棚户中凑合。

  此后,成都有关部门展开了一系列复查整改行动,准备征求村民意见后修改完善,增建厨房厕所,集中修建家畜圈舍。

  “同样的事情,如果让NGO来做,它可能会换一种思路。”邓国胜分析,它既不可能要求农民整齐划一地必须在什么时间之前完成,也不可能让农民按照政府制定的样式来建造。NGO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更多地会采取参与式的方法,协助(而不是命令)农民重建家园,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本版综合/本报记者王卡拉 吴鹏 蓝筠 鲍颖 韩萌 《中国青年报》稿件

  相关评论:

  张贵峰:80%捐赠流入政府专户的担忧

  朱四倍:地震捐款成额外税收的依附性追问

  银玉芝:谁来执掌地震捐赠都可能面临困境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民政部 捐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