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本曾在中国东北勘探30年未发现大庆油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5日18:06  大河网-河南日报
日本曾在中国东北勘探30年未发现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最早出油井松基三井纪念地

  从上世纪初开始,日本依仗强大的军事力量进军中国东北部,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寻找石油,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们还是“遗失”了著名的大庆油田。

  日俄合作探测东北油田

  早在1928年年初,由于当时各方盛传在中国东北发现了石油的迹象,日本人下决心在这一地区寻找石油。1929年春天,新带国太郎和另一名日本人同10名俄罗斯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着20匹骡马沿东清铁路到牡丹江上游的森林地带开始寻找石油,经过两个多月的探察,无功而返。

  1930年4月,在美国驻哈尔滨领事馆工作的俄裔美国人托里斯基的指点下,新带国太郎等人乘火车前往满洲里的扎赉诺尔煤矿,进行第二次找油。他们将采集的矿样带往大连,先经满铁中央实验所化验,后来又经日本德山海军燃料研究所进行分析,断定样品中含有石油类的沥青。

  两个月后,在哈尔滨的俄文和日文报纸上,对这次发现进行了报道,称“满铁投入了很大的经费,计划在北满探索石油资源,历时多年,终于在这里发现了油田。为此,满铁已经投入了3万多日元”。

  半途而废还是技术不够?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人在资源调查上就更加自由。其中,扎赉诺尔一带始终是最受重视的地区之一。在其后的三年时间里,日本人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据说使用了钻探深度超过1200米的钻机、重力探矿、地震计探矿等先进的设备和方法,但最终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油田。1940年8月,日本石油公司的调查部长大村宣告说:“在满洲已经很难找到石油,还是马上到'南方'寻找油田吧。”于是,日本军方和石油公司打消了在中国东北寻找石油的计划。

  在日本现代史里,经常能看到“如果当初找到大庆油田将如何如何”的词句,他们始终为没能找到大庆油田感到“遗憾”,并对个中原因进行了“反省”。原东京工业大学教授森川清在回忆“满洲的石油开发”时说,之所以没能找到大庆油田,“是因为战前日本钻探的深度只达到大约800米,而大庆油田最浅的油层也有1000米深,还差不足200米”。

  森川清似乎觉得战前日本的钻探技术是难以达到足够的深度。实际上,标志大庆油田发现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恰恰是开钻到1357~1382米之间的油层才出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说法。

  但日本作家草柳大藏在《实录满铁调查部》一书中认为:“石油探矿是由满铁和日本石油公司进行的。满铁的钻探技术达到1800米是可能的。”草柳大藏认为,不是钻探技术达不到,而是没有深入钻探罢了。

  对于大庆油田的发现,中国地质大师黄汲清则提出了“陆相地层生油”理论,他曾讲:日本人在东北找了整整30年却没有找到油田,他们找油技术比我们先进,为什么没有发现,而我们只用了五年就发现了大油田?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陆相地层可以生油。对此,日本地质史学者小松直干也认为,除了勘探的范围、密度不够外,从根本上说不是钻探设备不行,而是“探矿思想和探矿技术的问题”。

  美国人的计谋起作用?

  其实,关于大庆油田的发现,近年来在日本还有一种传闻,认为早在1920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已经发现了大庆油田。但美国政府却不让美孚石油公司公布这个发现,反而让美孚石油公司对外宣称在中国东北没有找到石油,还装模作样地提出一个“中国贫油论”的理论。

  历史学者认为,美国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当时东北处于日本人的势力范围。由于当时日本90%的石油依赖从美国进口,美国害怕日本有了石油,就失去了遏制日本的最有效手段。日本人虽然在中国东北各地勘探石油,但凡美国人去过的地方日本人就不去了,因为他们相信美国人认为没有石油的地方就真的没有石油,岂不知自己上了美国人的当,也相信了美国人的“中国贫油论”,最终停止了在中国东北的找油工作而转向东南亚。但这种说法目前还有待证实。摘自《第一财经日报》蒋耀波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大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