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报道《公报》反应 涉美宣传发生微妙变化
1972年2月17日,尼克松总统离开白宫,启程来中国访问,美方发了消息。但美国是未建交国家,我们对尼克松的访问事先不作预告。
第二天,毛主席催问:尼克松起程这么久了,消息为什么不发?新华社赶写了消息送周恩来总理审批。消息原稿中说:“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尼克松和他的夫人2月17日乘飞机离开美国首都华盛顿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访问。”周总理审稿时,在“来”字之前加了一个“前”字。周总理说:“有‘前’字,广播念起来顺口。”
2月19日,中央电台播出了这条消息,共播出7次。
1972年2月21日11点30分,尼克松总统乘坐的“空军一号”降落在北京机场,周恩来总理等前往迎接。尼克松走下旋梯,向周总理伸出手。周总理说,您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与我握手。尼克松说,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中央电台在中午12点抢先播出了尼克松到达的简讯,随后播出了详细报道。
在尼克松总统到达不久,毛泽东主席立即会见。毛主席很有兴致地谈形势谈哲学,由原来预定的20分钟延长到70分钟。中央电台、北京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都在最显著的位置迅速作了报道。据当时拍片的北京电视台李华回忆说:“平常主席会见外宾的片子只拍3分钟,可这段片子我破例拍了7分钟。还为美国三大电视网提供了图像。”
在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中央电台及时播出了欢迎宴会、周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多次会谈、尼克松总统及夫人的参观、观看《红色娘子军》等活动的报道。应该说,报道量并不大,严格掌握每条消息,也没有气氛的渲染,但却一直处在紧张状态中。
尼克松在北京期间,按照日程安排24日去游长城和定陵,正赶上连续下大雪,为保证一路安全,按照周总理的指示,从钓鱼台到八达岭80多公里的路途上,几十万群众连夜奋战铲冰扫雪。美国媒体十分惊诧,纷纷赞扬中国人民高度的组织性。登上长城的尼克松不禁感叹,这是他终生难忘的时刻。但在游览定陵时,冰天雪地的,一些儿童穿着毛衣,不合时宜地在那里游戏、打扑克,表现出刻意安排的痕迹,周总理对此向尼克松表示歉意。后来,基辛格在回忆录里,非常赞赏周总理当时的坦诚和直率。
后来的报道随着会谈的升温而升温。2月27日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我方提出要美国与台湾断交、废约和撤军“三原则”上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开创了中美关系的新纪元。
《公报》的发表给过去传统的“反美”宣传带来了政策和策略上的变化,讲“美国”、“美国政府”多了,而讲“美帝”少了,点尼克松的名字更少了。对“美帝国主义立即从台湾滚出去”等提法作了相应的变化,《公报》发表后全球战略的提法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过去的“美苏两个霸权主义国家”的提法改为“苏美两个霸权主义国家”。
转播“宣布中美建交” 前后不到15分钟
1978年12月16日10时(北京时间),中美双方同时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事前,15日晚,广播局局长张香山召集会议说,明天上午10点有重要广播,宣布中美建交,并由华国锋总理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中央电台要准时播出,内容事先要绝对保密。
出于保密,15日明确不作预告。16日上午8点55分,又匆匆决定发预告,9点中央电台赶发了“今天上午10点钟有重要广播,请注意收听”的预告。事后得知,原先中美商定都不作预告,后来听到美国的电台已播出“有重要政策声明”,我们也决定发预告。
在人民大会堂宣布中美建交公报时,中央电台作了现场转播,前后不到15分钟,是中央电台历史上时间最短的现场转播。随后又由播音员夏青、林茹分别播出了中美建交公报和中国政府的声明,共6分50秒。中央电视台同时播出,《人民日报》赶发了号外。公报中明确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宣布建交公报后,华国锋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回答了中美关系问题。中央电台曾经提出转播招待会实况,但出于稳妥、安全,没有同意转播,中央电台于12点30分播出了录音实况,落在了外国记者报道之后。
中美建交是双方战略利益需要的结果,机密性很高,但为什么会在1979年1月1日建交之日前公布建交信息?事后得知,一是担心泄密,当时美国舆论已有风声;二是赶在22日美国国务卿万斯与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会谈之前,制造舆论;三是美国看准了中国的市场,急于与中国做生意。
中美建交后不久,1979年1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中央电台及时作了报道,对中美关系的宣传又一次掀起高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