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官民互动将成网络问政时代最大亮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5日10:34  人民论坛杂志

  网络问政,谁是主角?

  评述由头:

  从“放狂言”的规划局副局长逯军,到“全国最年轻”的市长周森锋……这一系列通过网络“爆料”并引发各界关注的官员和事件,点击出2009年的热门词汇之一——网络问政,即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作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在Web2.0与3G时代,任何人都无法逃脱“互联网政治”的侵袭。网络是问政的顺畅通道,一方面是政府问计于民、了解民意;另一方面是广大网民对政府及其“形象代表”——领导干部的监督和提醒。“网络问政”时代的到来,对谁提出了更高要求?官员、网民,谁将成为主角?专家认为,官民互动会成为网络问政时代的最大亮点。

  主角一:网民

  2008年被称为吹响中国“网络监督”号角的一年。2009年,“网络问政”伴随着亿万网民的热情呈现白热化趋势。稍加分析可以发现,网民在参与“网络问政”过程中,关注的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网络直接参与与政府决策有关的事件。如年初的“华南虎”事件、长假是否应该恢复的讨论等。二是批驳或揭露个别官员的不良言行乃至腐败行为。如涉嫌猥亵的某海事局领导林嘉祥、抽“天价烟”的房产局长周久耕、“放狂言”的规划局副局长逯军等;三是以广泛参与来提高政府对某一争议事件的关注度。典型的如“许霆案”、“躲猫猫”事件、“邓玉娇案”等。四是通过直接的网络参与表达对政治更加透明、更加开放的呼唤。如广大网民对“最年轻市长”周森锋接近“人肉搜索”式的关注,要求官员晾晒财产等等。在这个Web2.0与3G的时代,网民势必会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参与“互联网政治”。网络是问政的顺畅通道,再小的事情,也有可能被网友发现并“人肉搜索”出来。有人就曾发帖子说:得罪谁也不要得罪网友。

  点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乔新生:从工具属性来看,互联网扩展了传统新闻媒体的边界,丰富了传统新闻媒体的表达形式,拉近了新闻媒体与读者或者观众之间的距离;从价值属性来看,互联网新闻媒体更多地反映普通民众的意见,是年轻人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载体。一些学者惊呼,互联网标志着中国草根新闻媒体时代的到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互联网技术上的进步,终将使宪法所规定的公民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落到实处。

  主角二:政府与官员

  日前,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表示,该省将发起各级政府部门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使网络问政制度化。湖南省株洲市纪委2008年出台了国内首个网络反腐办法——《关于建立网络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暂行办法》。此外,还有多个省市正在酝酿出台与网络问政有关的制度。青海省委书记强卫表示,网络问政是否被重视,体现出领导干部是否善于从新生的信息交流渠道中捕捉民众智慧,倾听民意民声。领导干部要养成上网这一“第五习惯”,既要“上网访民意”,更要“下网解民忧”,回复网民要制度化,解决问题要常态化。江西省委专门成立了“问计办”,并以两种方式使网络建言献策转化为行政实践。此外,也有个别官员不适应“网络问政”,还有的一旦遭遇网友高度关注,便不知所措。

  点评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伍皓:面对网民和公众的质疑,政府部门传统的做法一般是“沉默是金”,但在网络时代,沉默就是祸根,必将让党和政府的工作陷入被动。网民总是爱挑刺,爱猜测,这正是网民对于政府工作的价值所在。网民有疑问,政府部门不及时回复,谣言就会由此而生。而政府部门积极回应,是尊重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表现。这方面负面的例子有不少,比如最近刚上任的湖北宜城市“中国最年轻市长”周森锋,他的任职程序、家庭背景、学历等各方面都受到网民和公众强烈质疑,如果再不站出来作出回应和解释,是非常不理智的。我总结了四句话来概括“网络精神”,即“不能不让我说话”、“我说话我负责”、“说难听了莫动气”和“我说错了我改正”。为什么有些网民敢在网上信口开河?就是因为不具备这种“网络精神”,认为在网上说话不用负责,也不会被追究。当然,我相信绝大多数的网民都不是这样的,也都是可以沟通的,但前提是,对于网民们的质疑,政府部门必须及时地、充分地、客观地予以回应和答复。

  主角三:青年人

  作为占我国网民总数八成以上的青年(35岁以下的人)人群,在“网络问政”中日益崭露头角。青年人不仅活跃于各大论坛、社区,对视频、博客、社交网站等更新的网络技术,也表现出极强的兴趣。在网络这个平台上,青年们的政治热情再次被激发。如不久前发生的“邓玉娇案”中,就有一个年轻的网络调查者群体参与其中,广大青年人高度的参与热情值得肯定。

  点评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 张晓华:年轻人习惯利用网络平台去表达、沟通。参与社会问题、关注社会发展,本就是青年人的特性之一,他们也比其他群体更加关注未来。青年人习惯于更直接、直白的表达方式,网络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但是,如何更好地使用网络平台?导向很重要。年轻人思维发散、比较活跃,考虑问题是多角度、多方面的,所以在阐释社会问题时也应适应他们这种特点,对某个事件的正反面都进行解释,有力、适度地引导好主旋律,让青年理性看待社会现象,更好地发挥政治热情。如何使青年在“网络问政”中获取积极正面的内容,是政府和新闻媒体共同面临的任务。

  面对网络:领导干部的四个“坦”字

  新闻是历史的草稿,对新闻负责就是对历史负责。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新闻传播的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媒体无处不在,信息瞬间扩散,新闻传播全民化时代即将到来。从近年来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来看,新闻信息往往在第一时间超越地域传播。实践证明,积极应对、正确引导,就能化弊为利、掌握主动;消极回避、一堵二捂,必然适得其反、更加被动。因此,认识和把握新时期新闻传播的规律,对于当今领导干部来说,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功课。

  过去,我在交通部工作时分管过几年新闻宣传工作,曾与多家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合作共事、交朋结友。现在,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中,我们又经常得到新闻媒体的支持与帮助。我体会,面对新闻媒体,领导干部应努力做到“四坦”:一要坦荡。领导干部应当充分意识到,我们已经处在一个崭新的媒体时代,每个公民都可以拿起手中的通讯工具,充当新闻记者;每个公民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对外发布消息。领导干部应当自觉依照法律规定,以信息公开为一般原则,以保守国家秘密为例外,坦荡面对媒体,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二要坦然。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替老百姓说话就是维护党的威信,领导干部应当支持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坦然接受媒体监督,养成在监督下行使权力、开展工作的习惯。三要坦言。传统新闻媒体和网络新闻媒体已呈紧密联系之势,传统新闻媒体的电子化,网络新闻媒体的杂志化,不仅拓宽了新闻传播的广度,而且使新闻传播具有了某种不可控制性。在信息一体化时代,领导干部应当主动接触各类新闻媒体,坦言工作得失,积极增加信息供应量,推动社会公开透明。四要坦诚。保持与新闻记者良好的互动关系,坦诚相待,主动交往,是现代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过去,我们强调领导干部多做少说,现在我们更意识到,向公众解释政策也是领导干部的重要工作。如果不能从容面对话筒,不会与新闻记者进行有效沟通,就不是一名称职的现代领导干部。

  (黄先耀 作者为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网络问政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