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家长“变相遗弃”?“留守儿童”处境堪忧!
中国是世界移民大国,几千万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且以每年数万人的规模不断增加。
因父母出国留在家乡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日益凸显。他们大多成为实际上的“孤儿”,接受的家庭教育大多是隔代教育或寄养教育。这些“留守儿童”更可能成为“精神孤儿”。
如何更好地促进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报记者/王晓波 发自上海
在侨乡晋江、台山、青田等地,侨界“留守儿童”问题非常突出。教育部门统计,青田在校中小学生五万多人,其中父母双亲或单亲在国外的学生就将近两万人,占中小学生总数的三成多;幼儿园在园学生一万多人,父母双亲或单亲在国外的就有四千多人。
青田二中曾就华侨子女的隔代教育进行过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有41%的孩子感到孤单,有25%左右的学生缺乏远大理想,有18.3%学生喜欢我行我素,有10%的学生厌学自卑。
这些孩子的父母一般都在国外,由(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抚养。这些监护人大部分年迈体弱,而且有的是从农村专门进城照顾孩子的。他们往往过于宠爱小辈,既缺乏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也不敢对孩子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以“顺心” 代替“爱心”,听之任之,疏于管理。
父与女:一别就是十多年
在采访中,许多年轻的父母表示,把孩子交给父母去抚养和教育,是无奈之举。
周斌结婚那年成立了一个公司,不久后生了女儿。后来,迫于国外的一些生意,夫妻俩只好把孩子交给了年迈的父母去了西班牙。今年女儿11岁了,在过去的10年中,周斌的母亲几乎承担了周斌所有照顾女儿的责任。
“这些年,在孩子身上我确实很省心,母亲帮了我很大的忙。”周斌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其实让母亲带孩子,我是没办法的,一是不忍心看母亲那么大年纪了还要天天操劳,二是母亲极有可能会过分地溺爱孩子,因此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得不担心。但是又确实没有办法……”
有一段时间,周母发现小孩的脾气十分反常,而且染上不少坏习惯:动不动就要钱买零食,吃零食上了瘾,几乎不吃饭……周斌夫妻俩一直商量着放弃国外的生意,回国给孩子一点真正的爱,但是工作压力大、时间紧的现状,使周斌不得不依旧把女儿交给母亲。
父母在国外对孩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记者发现,在福州,父母与孩子分离的时间最长的居然达十多年。大部分留守孩子认为,父母出国对自己的性格、学习、心理“有一定的影响”,心里话不会跟远方的父母讲,自然也不会和(外)祖父母讲。
很多老师则反映,大多数侨界“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平平,作业完成率不足一半,知识掌握程度也很低。其中一大半的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害怕学习,逃学旷课时有发生。
她以为:爷爷就爱吃坏水果
记者发现,与父母在国内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相比,华侨“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普遍较为宽裕。因为有了钱,这些孩子从而得到更多的溺爱。60多岁的李大爷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儿子和媳妇2006年去了加拿大,走时留下了4岁的女儿思思。老两口感谢儿子儿媳把思思留在国内,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天伦之乐。
李大爷和太太十分溺爱思思,好吃的都要留给思思吃,好看的衣服都舍得为思思掏钱。思思就像是被泡在蜜罐里,从来不知道“苦”是怎样的味道。就连吃个水果,他们都会习惯性地和思思说:“这个好,思思吃,那个坏的让爷爷吃。”
思思一直吃好的水果,李大爷爷一直吃着坏的水果。久而久之,思思也天真地以为爷爷就是喜欢吃坏水果。后来有一次,思思拿着一个有疤的水果说:“爷爷,这个有点不好给你吃。”
李大爷对记者说,很多时候溺爱思思也是不经意的,给思思讲清道理,多数时候她还是会听的。当记者问起思思的爸妈和思思的沟通联系怎样时,李大爷揉了揉眼睛,什么也没有说。
由于身处两个不同的国家,身居异国的父母与国内沟通很少,“留守儿童”的家庭文化和道德教育基本处于空白,许多“留守儿童”家庭过早地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出国经商上。这直接导致了华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
最幸福的事:和父母视频聊天
“我爸爸妈妈在国外,他们已经三年没有回来看我了。每天除了和别的同学一样地生活和学习,我最高兴的就是和爸妈视频聊天,我非常想念他们。”今年15岁的南京师范附中初二学生晓雨说。
晓雨告诉记者,5年前,她与父母一起到了哥斯达黎加,父亲在一家餐馆打工,母亲在制衣厂上班。由于父母没有多少时间照顾她,两年半后,她被送回南京读书。如今,她与6岁的妹妹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晓雨身上,记者感受到了她超出年龄的成熟。
“爸爸妈妈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环境而背井离乡,到异国打工,刚开始,我很不习惯,后来慢慢才好点。我在那里生活过两年多时间,语言不通,文化又有差异,常常感觉很茫然。”对于出国,小小年纪的晓雨有着自己的看法。“不过以后有机会的话,我还是想出国读书,学成后再回来。”晓雨说,她很喜欢家乡南京,因为她在这里出生、长大,有很多亲人和朋友,所以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
和很多“留守儿童”一样,父母不在身边,晓雨难免有点失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牵着父母的手去玩,她就会特别想念父母,恨不得父母马上回到自己的身边。她和妹妹常常守候在电脑前,等待父母下班后与她们上网进行视频聊天。在视频上看到爸妈,对这姐妹俩而言是最幸福的事。
晓雨的爷爷奶奶说,晓雨比同龄的孩子早熟,遇事能独立思考,而且懂事,经常帮助做家务。老师和同学说,她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把养育的责任推出去,这种教养方式可能短期内看不到损害,但任何不良的成长过程都会成为影响孩子今后一生的“ 病灶”,同时给整个家庭带来数倍于养育的麻烦。作为父母的,应该认真对待和孩子相处,想办法把孩子留在身边,不要让孩子置身于精致的房间,成为精神上的“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