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京老城南保护面临转机 新市长被寄予希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7日09:53  时代周报

  “古城保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9月15日,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刘青昊说。自4月以来,在学者、媒体、原住民的多方介入下,关于老城南的拆保之战已成为举国关注的公共事件。

  本报曾于8月6日对老城南保护问题进行过长篇报道。在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关于老城南命运的角力仍在进行之中,但一些积极的信号正在显现出来。

  受争议的调研报告

  9月15日上午,“南捕厅街区历史街区及环境风貌区调研报告”专家咨询会在南京召开。此前的9月2日,南京市建委已经对外公布了南捕厅街区历史风貌保护与更新项目四期工程中普查的情况,甄别出48处拟保护建筑,征求社会公众关于保护建筑的意见。

  这份名单是根据这份“南捕厅街区历史街区及环境风貌区调研报告”作出的。从6月中旬到7月底,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汪永平教授受南京市建委委托,对南捕厅地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早在2003年,东南大学教授吴明伟等专家曾经受南京建设部门委托、带领团队对该片区进行过梳理,总共列出70余处需要保护的建筑,而2008年,这70多处建筑里被整治建设方认为有保护价值的只有36处。

  本次调研甄别、鉴定出拟保护建筑48处,部分为局部保护建筑。在咨询会上,汪永平强调这只是7月底的调研结果,实际上,他们目前又增加了18处有保护价值的建筑。

  多数专家对调研报告的出炉持欢迎态度,但与一般学术会议的一团和气略有不同,有几位专家对报告进行了言辞激烈的质疑。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学鹰对这份报告的意图、方法、过程及结论进行了全盘否定,称其为“一份疑云重重的调查商品”。

  据南京市作协副主席薛冰介绍,结合居民反映和周学鹰的调查,这份调研报告遗漏街巷门牌84处,误判建筑年代的17处,该地区中应予保护的历史建筑至少还有70余处。

  新市长带来的利好

  本次咨询会除了南京本地媒体外,还吸引了数十位老城南的住户前来旁听。其间,他们间或用掌声和喝彩声回应着有关专家的发言。

  “允许自发前来的市民代表参加旁听,这种公开、透明、民主的做法,在南京规划史以至行政史上,都应载入史册。”薛冰说。

  东南大学教授刘先觉的发言就多次获得市民代表们的热烈掌声。他认为,现在老城南的问题在于,拆迁的面大了些,速度太快了些。“太快的,就不是一个规划问题,技术问题,而是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东南大学潘谷西也指出,古城保护应作为特殊的发展项目来看,保护先于开发、保护重于开发。

  南京市建委副主任傅阳在会上表示,下一步可以放慢开发步伐,“暂时摆一摆”。他建议,拿一小块做试点,待成功后,再进行一个街区的改造。

  本报8月6日的报道发表之际,正值《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成果草案刚刚结束公示。整体保护体现不够、历史街区个数减少、保护面积偏小等问题成为公众对规划草案提出的主要意见。

  在8月17日举办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专家座谈会”上,终于传出相对积极的消息:对于尚留存的城南历史街区将避免大拆大建,实施渐进式的改造,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中遇到的问题,政府还将给予资金补偿或政策倾斜。

  8月26日,扬州市委原书记季建业被任命为南京市代市长,这也被认为是老城南保护的一个利好消息。季建业此前在扬州任职八年多,其最大的功劳被认为是对当地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时代周报记者  白红义)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南京 古城保护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