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俄战舰为打击海盗首次联合护航印度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7日09:58  世界新闻报

  中俄战舰联手出击印度洋

  首次密切协调的护航行动,可看成“上合组织”海上联合反恐预演

  9月10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舟山”号导弹护卫舰,与俄罗斯海军护航编队“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大型反潜舰,在印度洋亚丁湾海域执行首次联合护航任务。到当地时间13日,联合护航圆满结束。分析人士指出,中俄海军联合护航,一方面可看成是“上合组织”进行海上联合反恐的一次预演,另一方面也是对未来海上安全合作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

  中俄战舰联合护航

  据报道,联合护航开始后,“舟山”舰和“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军舰,以及“嘉信”、“振华14号”等中俄首次联合护航被护的16艘各国商船同时鸣响汽笛60秒。随后,它们整齐地排成双纵队,在两侧中俄军舰护送下向亚丁湾东部海域航行。原计划被护商船16艘,起航后又有马耳他、利比里亚商船请求加入被护航的队伍,使被护商船达到了18艘。这18艘商船吨位最小的有1.2万多吨,最大的达17万吨,被护商船排列成双纵队,前后绵延7海里多,中俄护航舰艇在两侧前后机动。

  按照中俄双方制订的护航计划,中俄联合护航编队在航行至国际推荐安全走廊中点时,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将指挥关系顺利移交给俄罗斯海军护航编队,由俄方负责指挥后半段联合护航任务。在联合护航的前半程,中俄双方进行了伴随护航下的直升机联合巡逻警戒、通信联络、情报交流等内容的协作。

  联合护航结束后,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指挥员、东海舰队副司令员王志国少将指出:“此次联合护航总航程568海里,航时59小时15分钟,被护船舶18艘。护航期间,中俄双方组织了起航仪式、直升机巡逻、指挥关系交接、相互交换情报信息等有意义的活动,圆满、顺利地完成了联合护航任务。”本次中俄联合护航还创造了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单批护送船舶数量最多的纪录。

  两军进行了密切协调

  军舰海上联合行动最大的难点就是通讯与协调,而此次又是中俄海军首次联合组织远海非战争军事行动,因此中俄海军编队指挥官事先进行了密切协商,了解对方的兵力构成,并制定了对付海盗的战术。

  中国海军“舟山”舰与俄海军“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军舰在亚丁湾西部海域会合后,俄罗斯海军护航编队指挥官、俄军东北武装力量集群第一副司令谢尔盖·阿廖克明斯基少将一行8人搭乘卡-27型直升机飞抵“舟山”舰,与王志国少将及指挥所成员进行会面交流。

  双方还就索马里海盗活动特点、护航战法战术等进行了沟通交流,并就编队护航合作交换了意见。谢尔盖·阿廖克明斯基请王志国在方便时候登舰回访俄罗斯海军护航编队,王志国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会谈结束后,谢尔盖·阿廖克明斯基一行参观了“舟山”舰。

  此前,中国“舟山”舰还曾与“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军舰多次进行通讯、旗语和灯光信号沟通演练,这些都为联合护航积累了经验。

  印度洋上演“多国演义”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越来越多国家海军加入打击索马里海盗的行列,印度洋、红海、亚丁湾等海域涌入20多个国家的40余艘战舰和大量的飞机。美国希望借此重提“千舰海军”计划,把欧洲、印度甚至是中俄的海军力量拉到自己的“阵营”中去。然而,由于“千舰海军”计划的核心是美国掌握领导权,该计划一直遭各国冷遇。印度由于对外国进入印度洋抱有戒心,因此曾呼吁联合国成立一个国际维和海军部队,但依然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不过欧洲和印度出于自身战略的考虑仍与美国走得较近。

  而对中国和俄罗斯来说,波斯湾和印度洋同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两国不可能将本国安全战略同美国完全捆绑到一起,中俄联合护航正体现了两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进行国际合作的新思路。中俄曾多次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组织过联合军演,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联合护航也可看成是为“上合组织”海上联合反恐或海上安全保障进行的一次预演。无论是中俄联合护航,还是未来有可能产生的“上合组织”海上安全合作模式,都是同处于国际合作的框架内,是对非西方合作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关链接 / LINK

  中国战略要道仍受威胁

  目前全球12%的石油、50%的干货以及30%的集装箱运输,都必须经过索马里外海的阿拉伯海、亚丁湾海域。随着索马里海盗活动范围的扩大,中国的海上石油运输线和远洋渔业捕捞已经受到索马里海盗的直接威胁。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由波斯湾经印度洋到马六甲海峡的海上石油运输线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中国在派出军舰进行护航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同其他海军的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地保护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商船。而此次中俄联合护航不但加强了中俄在打击海盗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而且也为其他国家海军实施联合护航提供了成功范例。(魏东旭)

  《世界新闻报》见习记者/魏东旭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