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岐山邀世卫官员隔壁办公:我知道的你都会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7日16:10  中国新闻网

  守住最后的防线

  在“非典”病人不断攀升的时刻,刘建英“意外地”接到了新任代市长王岐山的慰问电话。在电话里,市长说,他会在合适的时间,去医院看望一线的医护人员。刘建英说,那个时候,市长太忙了,哪还有时间!

  从4月21日开始,“非典”病人每日飙升,最高的一天新增病例达150人。整座北京城,人心惶惶,满城尽戴白口罩。路上,车少人稀。超市,出现抢购风波;餐饮业、宾馆,出现关门歇业,经济陷入萧条。

  代市长王岐山4月22日“空降”北京后,在第一次北京市常务会议上表态:坚决做到军中无戏言!他邀请WHO的官员在他办公室的隔壁办公,保证“ 我知道的你都会知道。”在新闻发布会上,他对市民们说:“人不自信,谁人信之?”同时,国务院成立国务院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由副总理吴仪任总指挥,统一指挥。随后,北京市中小学全部放假,并对北大附属人民医院开始封闭隔离。

  地坛医院、小汤山等医院成为防治“非典”最后的防线。

  刘建英说,自21日开始,“非典”病人的波峰开始往上走,5天时间内,地坛医院收治176例病人,当时占全市“非典”病人的百分之二十。这176人中,40%是被感染的医务人员。

  那时,设备和人员都不够用,地坛医院的救治压力非常大。在外就读在职研究生的医务人员,纷纷主动回来,到一线参加救护,“没日没夜地干,没有一个临阵退缩的”。

  地坛医院在全封闭救治期间,家属不能探望,只能通过保安给病人传送日常用品,并询问病人病情。经过地坛医院门口的公交车,没有人敢坐,害怕吸入从医院里飘出来的病毒染病。

  在那些最紧张的日子里,刘建英每天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负责全院收治“非典”工作,调配医护人员。“全北京市是一盘棋”,刘建英说,当时人手不够,她向北京市指挥中心申请支援,中心立刻派来20多名护士。

  地坛医院的护士,在看护病人之外,还要负责照顾来支援护士的防护,医院多名医护人员在救治病人中倒下。“庆幸的是,这些护士后期恢复并没有留下后遗症。”

  李兴旺、郭利明这些主治医生,如出入普通病房一样,不知疲倦地出入于“非典”病房,诊治病人。“那个时候,精神非常亢奋,不知道累。”李兴旺说。

  摄像师刘志勇,和媒体记者终于获准进入病区进行拍摄。“每天进去能呆两个多小时,拍完半个小时的带子再出来。”刘志勇说,2003年非典期间,他一共拍了60多盘带子,记录了医生救治“非典”病人的历史场景。

  一个月后,5月21日,北京地坛医院送走了第100位非典康复者。5月29日,北京新收治非典确诊病例首次为零。次日,刘淇宣布:北京防治非典“五月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到6月21日,地坛医院成为北京唯一保留的“非典”定点医院,负责全北京市“非典”的扫尾工作。三天后,世界卫生组织解除了北京的旅游警告,并将北京从非典疫区的名单中删除。

  刘建英说,当时一直有着一个信念:“我们是传染病医院,我们就是最后一道防线,到这里的病人,一定要严防死守。”

  地坛医院等“非典”定点医院,守住了“非典”的最后一道防线。

  政府信息公开化

  2003年8月16日,地坛医院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告别仪式:“告别非典,走向明天”,刘建英和同事们微笑着,将北京最后两名痊愈的“非典”患者孙铮和卢志艳送出院。一场夺人生命的战斗暂告一段落,留给人们却是无限的反思。

  如今,已退休的刘建英深有感触地说,“非典”之后,一些官员也对传染病工作重视起来。在“非典”之前,曾有官员认为,北京的传染病减少,病房利用率低,要将地坛医院和佑安医院合并。“非典”后,再不提合并,并要在北京顺义区选址扩建地坛医院。

  2008年9月24日,政府投资10个亿建成的新地坛医院开始启用,200多个负压病房随时待命,专门用来收治“非典”等病人。

  李兴旺坐在崭新的办公室里,平静地回忆过2003年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他说,“非典”能获得最后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得益于政府现有的体制,能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地调动各方社会力量,切断了传播源。

  “非典”之后,政府对传染病的态度发生如此重大的转变,正是吸取了“非典”带来的惨痛教训。更具深远意义的是,政府已通过立法,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自2003年5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376号令,公布施行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之后,应对突发事件开始进入法制化的轨道。

  2003年“非典”前期,因为隐瞒疫情数字,直接影响到政府的正确决策和患者的及时治疗。“非典”过去四年后,2007年4月,中国政府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政府信息逐步公开化。

  “非典”过去后,当再次遭遇“天灾”,面临“国难”——“5·12”汶川大地震时,中国政府及时公开信息,全民总动员,凝聚到了全国的力量。政府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信息公开,经过“非典”的洗礼,犹如一扇沉重的城门慢慢地变得透明,缓缓地被推开。

  非典大事记

  □2002年

  11月16日,中国广东佛山发现第一起后来称为SARS的病例。

  □2003年

  2月3日至14日,广东发病进入高峰,但病原不清。

  □2003年

  3月25日,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殉职,这是第一位被患者传染而牺牲的医护人员。

  □2003年

  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病毒已经找到,正式命名为SARS病毒。

  □2003年

  4月20日,非典被列入我国法定传染病。

  由于防治非典不力,卫生部长张文康、北京市委副书记孟学农被免职。

  □2003年

  4月21日至4月底北京非典疫情严峻,最高一天新增病例达150多人。

  □2003年

  4月22日,王岐山出任北京市代市长。

  □2003年

  4月23日,北京市通告,对非典疫情重点区域采取隔离控制措施。

  □2003年

  4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任卫生部部长。

  □2003年

  5月1日,经过8天的紧急筹建,小汤山医院开始接收病人。

  □2003年

  5月9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第376号令,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3年

  5月29日,北京新收治确诊非典病例首次降到零。

  □2003年

  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同时将北京从非典疫区名单中排除。(记者 田乾峰)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非典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