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左右澳大利亚对华政策
【编者按】最近几个月,澳大利亚与中国之间龃龉不断,两国关系跌入十年来的最低点。从新的国防白皮书公开瞄准中国,到力拓案直接导致中澳关系急转直下;从墨尔本电影节为热比娅唱赞歌,到今年年末或将迎接达赖到访,素有“中国通”之称的陆克文却屡屡触犯中国底线;曾指责陆克文“亲华”的反对党人士,却又开始担心“澳中关系搞砸了”。
对华政策,俨然成为澳大利亚政客及媒体翻手为云覆手雨的一场游戏,然而,国家关系不能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失误和败招更要不得。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曹扬发自堪培拉 9月6日下午,悉尼歌剧院前,一场数千人参加的盛大活动正在举行。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当地华人艺术家,以及澳大利亚艺术家一起同台表演,共同的主题则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60周年”。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特地发来贺信,并派遣了特别代表拉瑞·弗古森出席。陆克文在贺信中称,“当前的(澳中)双边关系紧密而宝贵,对彼此都十分重要。”
这是近期中澳发生外交波折以来,陆克文发出的最为积极的信号。不久前他刚使用了“充满挑战”一词来形容当前的两国关系。这位西方世界唯一通晓中文的领导人,在对华态度上发出前后不一、甚至矛盾的调子。这含糊不清的对华声音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游戏规则呢?
陆克文:独揽对华事务
“陆克文仗着自己通晓中文,精通中国政事,上台以来在对华关系处理和对华政策上大权独揽,很多事情的处理完全由他一人说了算”
还记得2007年11月陆克文上台之时,作为第一个能讲流利汉语的西方政要,他无疑让中国看到了打开西方世界大门的希望,很多中国人期待他能在促进西方世界了解中国方面发挥作用。
起初,事实也的确如此。陆克文上台数月之后,澳大利亚表示不支持排除中国在外的“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和印度的四方战略合作计划”,这让很多中国人更加坚定地认为,澳大利亚是中国在西方世界的好朋友,对中澳关系充满希望。
然而,一年半之后,中国的“希望”变成了“失望”。
今年5月,澳大利亚政府发布国防白皮书,将未来20年内的中国发展视为自己的假想敌,大力扩充军备,发展高精尖国防装备;6月,中铝注资力拓失败,随后爆出力拓“间谍案”;7月,澳大利亚政府无视中方外交压力,坚持向“7·5”事件的幕后黑手热比娅发放签证,让她顺利参加墨尔本国际电影节,并在全国记者俱乐部发表反华演讲。
中澳关系这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很多人困惑:澳大利亚怎么了?陆克文不是对中国很友好么?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关系如此紧密,澳大利亚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中国呢?
一些分析人士告诉《国际先驱导报》的结论令人意外:正因为澳中关系愈发重要,除了外长之外,陆克文还要亲自过问,“他仗着自己通晓中文,精通中国政事,上台以来在对华关系处理和对华政策上大权独揽,很多事情的处理完全由他一人说了算。外长史密斯只是被安排处理其他外围的、次重要的问题。”
这直接导致了澳大利亚的对华政策无章可循。陆克文上台以来,至今没有出台任何正式的、系统的对华政策。对此,史密斯自然也颇有微词。在一次公开回答记者有关中国的提问中,史密斯支吾其言,称自己对具体问题的来龙去脉并不清楚。言谈话语中透露了其对陆克文做法的不满。
消息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尽管陆克文能讲中文,在中国做过外交官,但他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过多顾忌国内政治力量和媒体舆论,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又独断专行,不具备一名杰出“政治家”应有的素质。
反对党:为反陆克文而反华
陆克文每一次处理与中国的问题,“知华”背景都是反对党攻击他的口实,这使陆克文反而特别注意与中国划清界线
陆克文在对华政策上时而独断专行,时而又畏首畏尾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源自反对党的猛烈攻击。
从陆克文参加竞选、当选总理,直至每一次处理与中国的问题。“知华”背景都是反对党攻击他的口实。比如,马尔科姆·特恩布尔领导的反对党为了更有力地攻击政府,吸引舆论注意,时常会打“中国牌”。他们多次指责陆克文“与中国交往过密”,或者成为北京的“猎物”和“传声筒”。
这使有“知华”背景的陆克文反而特别注意与中国划清界线。在上台后第一次访华时,陆克文用中文指责西藏存在“人权问题”。这种做法说明,陆克文出于国内政治考量,选择了暂时牺牲与中国的友好,巩固和维护国内政治局面和澳美联盟。
在热比娅的签证问题上,当面对中国强硬的外交立场时,反华议员、热比娅的邀请方迈克尔·丹比在多个场合公开要求政府发放签证,反对党也不失时机地煽风点火,甚至还传出如果政府不见热比娅,反对党议员会出面见她。
有趣的是,曾指责陆克文“亲华”的反对党人士,面对当前跌入低谷的中澳关系,又改换了一副面孔,指责陆克文“把澳中关系搞砸了”。
对于陆克文与反对党之间围绕对华政策的“攻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研究中心院长休·怀特一语道破问题所在。怀特认为,作为国家领导人,陆克文面临更多挑战,不应像“政客”一样考虑如何具体应对反对党发起的每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刁难。
媒体:短视炒作误导民众
澳媒体炒作“中国更需要澳大利亚”“中国更需要澳大利亚资源”,言外之意是,澳大利亚完全可以公开抵抗中国政府施加的外交压力
除了反对党的掣肘,不难看出,陆克文的对华决策还常常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比如,西方民主制度、公共舆论、工商界力量,甚至包括国际大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有消息人士告诉本报记者,陆克文最不愿意见到的恐怕就是某件想低调处理的事情登上第二天报纸的头条。因为曝光之后,事情可以周旋的余地会变小,解决的难度则变大。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文章说,如果中澳两国交恶,中国将易如反掌地挫败陆克文在国际地位上的雄心。比如,中国只要拒绝支持澳大利亚倡导的“亚太共同体计划”,或者反对澳大利亚在2014年赢取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席位。
但是并非多数澳大利亚媒体都这么想。中澳液化天然气413亿美元的大单和中澳自贸谈判的复出,引发了随之而来的“中国更需要澳大利亚”,“中国更需要澳大利亚资源”的舆论炒作。
8月18日,中石油与埃克森-美孚签署的价值约为413亿美元的澳大利亚西澳州高庚液化天然气进口协议;8月28日,中国宝钢集团与澳大利亚矿业公司阿奎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澳大利亚一网络媒体将此视为“有力证据”用来证明他们的论断:“是中国更需要澳大利亚,而不是澳大利亚更需要中国。”
言外之意,澳大利亚完全可以公开抵抗中国政府施加的外交压力,因为无论如何,中国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澳大利亚矿业资源做支撑,中国无法忽视自己在其中的利益。中国外交必然会考虑到这一点,也因此终归会软下来。
正因如此,在澳中两国关系发生波折时,以至于澳大利亚国内舆论还是高呼“不要对中国怯懦”,“澳大利亚不能对中国的欺凌低头”。
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下,过于顾忌舆论的陆克文不对华强硬也难。
澳方失误:把“中国牌”当成内斗工具
不管是被称为“政治家”还是“政客”,陆克文的工作重心还是在国内,在于如何保持民众高支持率、如何巩固工党执政地位
显然,在陆克文和反对党的考虑中,“中国问题”也好,“对华政策”也罢,都只是他们进行内部政治游戏所打出的一张牌。
不久前,澳大利亚智库洛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在《堪培拉时报》上发表文章说,“对任何一国来讲,外交上最大的难题不是试图缩小两国意识形态和国情差异,而是如何在内政与外交策略之间寻找完美的平衡。”文章说,“但是显然,中澳之间的这种平衡已受到破坏。”
对于陆克文来说,不管是被称为“政治家”还是“政客”,他的工作重心还是在国内,在于如何保持民众高支持率、如何巩固工党执政地位。陆克文天真地认为,在对华政策上的一些作法,尽管会惹怒中国,但还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抚慰中国。如果反过来则可能招致反对党和国内舆论的轮番攻击。
可以认为,陆克文当时的选择带来的实际效果短期内是有利于工党的,对反对党的攻击实质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回击”。但问题在于,紧张的中澳关系严重影响了澳大利亚的经济利益,而这将从根本上损害选民的利益,这是陆克文和反对党都不愿意看到的。这就是为什么反对党会转而担心陆克文把“澳中关系搞砸了”。这种结果,或许是陆克文万万没有想到的。
中方攻略:了解澳大利亚游戏规则
当澳大利亚触碰中国底线时,则该反对的就反对之,该出手的就出手;而对于澳对华舆论出现的种种杂音和噪音,也不必过多理会,正常的双边交往和贸易不必受到过多影响
中澳经历这些波折之后,澳专家、学者、记者开始反思,在如此紧密的经贸联系之下,什么才是处理两国关系最佳的方式?是不是像《布里斯班时报》8月25日文章建议的那样“不必在乎中国的感受”?还是像《悉尼先驱晨报》8月24日文章建议的那样“最好还是别在外交方面激怒中国”?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研究中心院长休·怀特认为,陆克文应该利用其对中国的了解,让更多澳大利亚人认识到,中澳关系之重要,将可能如何改变他们的生活?澳大利亚能最大限度地期待中国什么?中国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将如何影响到澳大利亚?而眼下,澳大利亚人显然还没有完全适应中国崛起,没有适应与澳大利亚关系最为重要的中国不是一个西方民主制度国家。
外界观察人士认为,中国也应该了解澳大利亚的游戏规则,了解其对华态度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当澳大利亚触碰中国底线时,该反对的就反对之,该出手的就出手;而对于澳对华舆论出现的种种杂音和噪音,不必过多理会,正常的双边交往和贸易不必受到过多影响。中方也可以适当向澳方传递这样的信息:毕竟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之一,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势头强劲,两国关系交恶对澳大利亚有百害而无一利。
观察人士指出,2010年,陆克文带领的工党将面临大选。相信陆克文在日后处理每一个关于中国的问题时,还是会从维护国内政治局面,确保工党执政地位出发权衡利弊。而中澳关系下一步到底怎么走,尤其是年底达赖来访,澳大利亚政府将如何应对?外界都将拭目以待。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