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沈志华:在解密档案中重写苏联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2日11:34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中国人原来和苏联是一个话语体系,一个阵营内的。苏联人想说什么,内在含义是什么,中国人能看明白,美国人则未必懂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杨天、特约撰稿李雍丽|上海报道

  “苏联冷战史方面的档案,全国属我手上最全。我收集的中苏关系的档案堆起来大概到我腰这儿,加上朝鲜战争的大概到我脖子这儿,还有苏联史方面的⋯⋯反正堆到天花板没什么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比画着自己这些年来的“战绩”。

  年近60的沈志华,身材魁梧,声音洪亮,讲至兴起,会下意识地拍打大腿,颇有豪爽之气。

  在历史学界,他算是个“异类”。没有正规的学历,却曾身兼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几个研究所的兼职研究员等职务。他的《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一书,被认为是“国内研究朝鲜战争的一个新的起点”,而他本人则被评价为“国际学术界冷战史研究领域最受关注的学者之一”。

  从航空兵、锅炉工、商人,再到史学家,沈志华的人生显得不同寻常。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个人出资100多万元,到俄罗斯和美国搜集苏联解密档案的经历。

  1989年苏联解体,大批秘密档案解密,许多国家的相关机构和个人蜂拥而至。那时,刚在商场上赚了些钱、又想回头做学术的沈志华,萌生了去俄罗斯搜集历史档案的想法。他曾联系社科院,被告知审批要很长时间,干脆自己出资,于1995年奔赴俄罗斯。“到了那儿才发现,已经去迟了,很多东西不让看了。”

  但俄国档案馆对本国公民网开一面:外国人不能看,不能复印,俄罗斯人则可以。这让沈志华看到了希望。

  他找到一帮俄罗斯同行,展开了“美酒+金元”的攻势。先把他们叫到一起,二锅头、茅台一摆,酒过三巡,再提出要求:“哥们儿,有件事能不能帮帮忙?”俄国朋友喝得高兴,一场场关于解密档案的“交易”便在酒桌上搞定。

  但一些核心资料还得花重金买进。“比如,1958年赫鲁晓夫到中国,毛泽东到底有没有跟他谈炮击金门的事。当时我们只看到了两份材料,没发现。但他们一共谈了四次话,也许在另外两次谈话记录中可以查到。那就得花钱,一件就要100美元。”沈志华说。

  中国社科院一位苏联史专家认为,有了这批档案,不仅苏联史要重新书写,对20世纪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史都要重新思考。

  2009年8月,由沈志华主编的全面解读苏联74年兴衰史的专著《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出版。该书的一个亮点,就是大量运用苏联解密档案,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视角。“从档案做起,从专题研究开始,把一些重大问题,一个一个拐点的问题都弄清楚,再连贯起来,就容易看清历史脉络。”沈志华说。

  中国人反观苏联历史会更深入一些

  《瞭望东方周刊》:今年正值共和国成立60年,也是中苏建交60周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出版这样一部全面解读苏联问题的专著,有什么现实意义?

  沈志华:苏联历史,其实对中国人来讲是特别重要的。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选择了和苏联同样的道路,人家干了什么事儿,咱们也干,不管是好是坏。到了上世纪60年代以后,中苏开始有了分歧,80年代以后就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另外,从学术角度来考虑,就苏联本身来说也有一个问题,就是苏联历史一直是不清楚的。过去基本上就是按《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路子来的。我最近在看俄国档案,其中记录到了斯大林快死的时候,1951~1952年苏联就大量宣传《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甚至有人建议在苏联百科辞典中把全书内容都搬上去做一个词条。可见它对苏联影响非常大。苏联解体以前的历史,基本上没有摆脱这个框架。

  《瞭望东方周刊》:什么框架?

  沈志华:就是围绕着阶级斗争,围绕着党内斗争,围绕着反对派与斯大林之间的斗争来写这段历史。删去、歪曲、篡改了很多东西。想搞明白苏联发展道路跟中国怎么比较,首先就需要把双方的历史搞清楚。

  以前做苏联史,有政治上的限制,比如斯大林和勃日列涅夫时期,很多话不让讲。中间虽然有一段解冻(赫鲁晓夫时期),但是时间很短。有些话,一讲就成了持不同政见者,对苏联是不能批评的。另一方面,没有材料,因为档案馆不开,你说它是假的,真的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苏联解体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档案解密,能够了解到真相,政治上的禁锢也消除了。

  就对苏联史的解读而言,我觉得中国人有另外一个有利条件:中国人原来和苏联是一个话语体系,一个阵营内的。苏联人想说什么,内在含义是什么,中国人能看明白,美国人则未必懂。因为美国和苏联整个意识形态、思维方式都不一样。而且,中国人又有自己的体验,反观苏联历史,可能会看得更深入一些,比如关于发展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革的问题。

  《瞭望东方周刊》:能否谈谈苏联档案解密的情况,什么时候开始解密的,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沈志华:苏联档案解密,应该是在苏联解体以后。解密范围最宽的应该是1992~1994这三年。因为那是最混乱的时候,(档案馆)都开了,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直接用缩微胶卷拍回去研究。这是国家行为。个人呢,各国的记者、学者等等,都蜂拥而至。

  那时候,1991年以前的档案都解密了,比如,苏联怎么解体的,开会商量如何解散华沙条约组织等,这些档案都有,我这儿就有。

  《瞭望东方周刊》:你是什么时候到的俄罗斯?

  沈志华:我1995年到的,1995、1996、1997每年都去,但那会儿档案馆已经不愿意让你看了,不让你随便复印,要审查,更不能整卷整卷地抱走。原来是整个一个库,你给十万美元,照片哗哗一拍就都拿走了,美国人就是这么干的。

  我们去的时候,费用已经非常贵,印一页就好几美元。到普京上台以后,整体性地收缩,有些档案根本就不开放。但最近10年,俄罗斯人自己编的苏联档案集越来越多,但那是人家挑的,他有他的思路、想法,未必跟你一样。还有就是有些东西他不愿意让你看到,比如,我看到中苏关系的档案里有很多重要的文件都没有收。

  “不知道苏联人当年提了那么多意见”

  《瞭望东方周刊》:哪些重要文件?能否举一两个例子?

  沈志华:比如,1949年的一二月份米高扬到了西柏坡。这是苏联第一次派最高级的领导人——  政治局委员——  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五大书记会谈。前后会谈了12次。现在俄国人编的档案集里把米高扬给斯大林的备忘录都公布了。但是,斯大林给米高扬的指示一件都没公布。你只能通过米高扬说的一些话推测斯大林跟他说了什么。

  例如,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关于外蒙古独立的问题。当时中国共产党马上要掌权了,外蒙古独立出去全国都反对,是被美国人、苏联人逼的,蒋介石签了那么个条约。毛泽东就很想把它收回来。他也知道,苏联对这个事情非常敏感,就跟米高扬拐着弯说,如果政权回到人民的手中,考虑到整体民族统一的问题,是否可以把外蒙古收回来。

  米高扬把这个事告诉斯大林。第二天他跟毛泽东说,斯大林同志让我告诉你,如果要谈到蒙古民族统一的话,那么就不是外蒙古统一到内蒙古,而是内蒙古统一到外蒙古去。毛泽东大笑说,以后再也不谈这问题了。

  《瞭望东方周刊》:只能从米高扬的话里知道斯大林可能有这么个意思?

  沈志华:对。其实我发现不去俄国,到美国去也能搞到很多东西。比如,哈佛大学、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等,都大量地买进很多(苏联档案)。

  我曾到哈佛大学拉蒙特图书馆地下室看过,几十米长的书架上,摆满了一盒一盒的档案,随便一看,就在其中发现了特别好玩的东西:1954年,中国制定了第一部宪法,中共中央通过草案后,送给苏共中央,由苏联专家提意见,涉及各个部门,我看到的是法律和外交的。这个材料我们以前从来不知道,只知道中国人制定宪法的时候参照了1936年的“斯大林宪法”,但不知道苏联人当年提了那么多意见。

  《瞭望东方周刊》:你在这些史料当中有没有发现什么新的东西,能否举几个典型例子?

  沈志华:那太多了,很多还比较重要。

  比如,中苏同盟条约到底是谁起草的?咱们的书上都说是中国起草的,实际上是苏联起草的。毛泽东和周恩来看了,没改几个字就发回苏联,苏联方面说,那就这样搞吧。真实过程就这样。这有大量档案为据:1950年1月5号,苏联开始起草第一稿,那会儿周恩来还没去,也不知道要签个什么样的东西。当中国人到的时候,人家已经改了七稿,而且斯大林都批了,才交给中国人。这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瞭望东方周刊》:还有什么比较典型的例子?

  沈志华:比如,中苏同盟问题,当时包括美国人都在争论。如果1949年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到了北平,历史是否会改写?很多美国人都认为当时失去了和中共搞好关系的机会,是政府决策失误。苏联档案解密前,对这个事情一直有争议。现在比较清楚了,对于美国来说1949年根本就不是个机会。

  当时美国有没有可能跟中共搞好关系呢?有,但不是在1949年,而是1944年。因为那时美国有一批外交家和军人,比较倾向共产党。在一年时间里,曾有美国军官团陆续到延安,毛泽东多次和他们谈话,表现出想跟美国搞好关系,但后来美国政治右倾了,这条路就封住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沈志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