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密汶川震后重建审计详情:4500人审计1700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4日13:47  法制日报

  9月14日,审计署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结果》(第1号)公告,披露了审计署对第一批76个重建项目重点跟踪审计的阶段性审计结果。这是地震以来,审计署发布的首个关于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审计公告。

  为保障汶川灾后恢复重建的顺利开展,审计署“重拳连环出击”:紧接着第一批76个重点项目之后,又紧锣密鼓地开展了第二批102个重点项目的跟踪审计,关于第三批重点跟踪审计项目的讨论也已提上了日程。

  9月17日下午,刚刚从四川省灾后审计协调小组会上风尘仆仆地返回到北京,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司副司长卢华胜就接受了《法制日报周末》的独家采访。他透露,本阶段将会对公众最关心的学校和城乡住房等民生工程进行专项跟踪审计。

  从公告上可喜地看到,审计署并没有避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而是实事求是地直指问题所在:多个项目因规划不准确导致多申请国家资金达2亿多元;多个项目共2600多万元的资金使用不规范;18个项目没有环境评价审批;5个项目工程建设管理不规范等等。

  审计署此举获得了社会各界普遍赞誉,被评价为“表明了国家相关部门对公众知情权的高度重视,对捐助者‘爱心’的无比呵护,也彰显了一个对无数捐助者及灾区人民高度负责的政府形象”。

  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跟踪审计

  2008年5月12日,里氏8.0级的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甘肃和陕西三省带来了灾难性破坏,三个省共51个县成为了极重灾区和重灾区。

  为了让51个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群众的生活尽快步入正轨,国务院确立了恢复重建的目标: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三年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

  2008年,国务院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在条例第69条,审计被明确赋予了重任: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和效果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审计负责跟踪的本次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投资约1万亿元,涉及大大小小5万多个项目,涵盖投资建设各领域、社会经济发展各行业。时间紧、任务重,审计机关将如何来把关?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在审计署内部早就达成了共识。

  卢华胜副司长告诉《法制日报周末》记者,早在去年8月,刘家义审计长就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时就要求他们关注灾后恢复重建、做好跟踪审计的准备。

  去年9月,《审计署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安排意见》递交到了国务院,9月中下旬获得国务院的批准同意。

  “一项审计工作得到署领导的如此重视,这是很少见的。”卢华胜说,署领导再三强调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既是法定职责,又是政治任务”,要把“跟踪审计工作作为灾后恢复重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审计要“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任”,“不仅现在要向人民交一本明白账,还要对未来交一份放心账”。

  按照部署,今年1月以来,审计署已累计派出1200多个审计组,共4500多名审计人员,在灾后恢复重建现场实施审计。从审计时间、资金和项目规模等方面来看,这是建国以来有据可查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审计行动。

  审计署驻成都、西安、兰州、重庆4个特派员办事处主要负责审计中央投资和中央单位、企业投资的项目,资金量约3000多亿元;北京等20个省市的审计厅(局)组织审计各自对口支援的资金和项目,资金约700亿元;四川、甘肃、陕西3省的审计厅分别对本省财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国际优惠贷款等其他资金和项目进行审计。

  截至6月底,审计组已对近4000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进行了重点跟踪审计,审计资金近1700亿元;累计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近2000条,有1830多条已被采纳;促进各级部门和参建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20多项;节约重建资金或挽回损失近6亿元,归还原资金渠道4亿多元;移送的4起违法违纪事项,有关部门正在核实处理。

  “这只是初步成果,我们已要求各相关审计机关做好两到三年甚至更长时间长期战斗的准备。”卢华胜说。

  第1号跟踪审计公告直面问题

  审计署四个特派办第一批跟踪审计的76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分布在四川、甘肃和陕西10市(州)28个重灾区县,涉及计划总投资336.94亿元。

  通过对76个项目在规划、落实、资金使用、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的严格审计,特派办提交了76个重建项目的阶段性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署审查后予以发布,这就是第1号跟踪审计公告。

  公告的审计结果表明,76个项目中,农村住房重建、学校及交通、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比较顺利,重建资金使用和建设管理情况总体是好的,没有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但跟踪审计也发现,部分项目存在一些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公告直接列举了这些问题。

  在规划方面,多个项目由于规划不准确导致多申请国家资金近2亿元。

  其中,四川省安县新县城堤防工程多计地震受灾损失,造成项目规划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多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554万元;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省道101线中江段2个道路修复项目和省道106线中江到乐至界道路修复项目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重复列入当地投资计划,多列1.84亿元等。

  在资金使用方面,5个项目管理不严格,导致2600多万元资金使用不规范。

  其中,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农村住房重建、康县整村就地重建2个项目因进展缓慢,农房维修加固资金1601万元滞留在乡镇恢复重建专户;

  陇南市武都区城关镇将农村住房灾后重建项目资金850万元,借给武都区发展改革委,用于2004年、2005年该区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等。

  在项目审批方面,四川省道210线宝兴至夹金山122公里公路、国道108线雅安至菩萨岗段二级公路154公里、中国移动陇南公司生产楼工程等18个项目没有环境评价审批;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500千伏输变电恢复重建、攀钢集团四川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异地重建等14个项目边设计审批、边施工。阿坝二台山220千伏输变电恢复重建等8个项目未按规定进行招投标。

  在项目工程建设管理方面,5个项目的工程建设管理不规范。

  比如,审计抽查的汶川县6栋住房维修加固工程,报送的结算价为258.84万元,经审计核实,实际工程造价仅为90.88万元,占送审造价的35.11%。

  审计发现问题后,审计署特派办及时提出审计建议36条,有关部门和单位全部采纳,目前已整改完成28条,另有8条正在整改中。

  全程跟踪审计形成威慑力

  “审计持续关注的不仅仅是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还要监督是否有因为管理漏洞带来的重建项目质量隐患。”卢华胜说,这也是本次跟踪审计的最大特点之一。

  卢华胜介绍,温家宝总理要求审计部门“要把问题发现在前面”。灾后重建的每一笔资金,只要开始拨付使用,审计部门就要介入,跟踪查看重建资金有没有被挤占、截留等现象。

  跟踪审计要面对约1万亿元恢复重建资金的大盘子,审计署有关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安排意见中明确:对中央投资的审计覆盖面要达到资金量的60%以上,对地方投资的审计覆盖面要达到资金量的80%以上。

  其实,这种独创的跟踪审计模式,在去年地震后救灾款物分配中就曾试水。

  当时,审计部门用半年的时间,跟踪审计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拨付的一千多亿元救灾款物,并在审计过程中向社会公告了四次审计结果。

  正是救灾款物跟踪审计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堵住资金流失漏洞的效果使中央决策层意识到“全过程审计比事后监督更重要,查出问题越早,损失也就越小”,并由此把跟踪审计写进了灾后恢复重建的国家总体规划。

  审计部门也形象地把跟踪审计比喻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免疫系统”。

  刘家义审计长多次到地震灾区现场考察调研,明确提出了跟踪审计的目标:“一是要促进灾后恢复重建的顺利进行;二是保障整个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不出重大问题,包括不出重大的违法违规和损失浪费等问题,不出重大的工程质量事故和工程建设安全问题,不出重大的资源和耕地破坏、非法占用等问题。”卢华胜说。

  但现实是人手紧、项目多、资金量大,如何保证审计质量?

  今年4、5月,新华社等媒体深入现场,在灾后恢复重建的每一个城镇、乡村的审计机关和建设工地,几乎都能看到审计人员忙碌的身影。

  “可以说,恢复重建资金流向了哪里,我们的审计人员就跟到了哪里。”卢华胜表示,全过程跟踪审计,使统计人员可以在施工现场查看钢筋的粗细、水泥的标号,以及监理人员是否尽责等工程建设细节,一旦发现质量隐患,能及时纠正。

  在一些学校重建的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对建筑质量的关注,可以说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但审计人员并不是“黑脸包公”,他们还帮忙出谋划策,比如如何更高效地花钱。审计也由“卫士”变成了“谋士”。

  一个典型例子被审计人员提起。

  江苏省苏州市审计局在对四川省绵竹市孝德中学工程进行审计时发现,原设计外墙保温材料为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存在着施工工艺复杂、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审计人员通过征求专家意见,提出了改用保温砂浆的建议,不仅提高了工程进度,而且节约成本640万元,占总造价的5%。

  “我们采取了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重点审计与专项抽查相结合、阶段性跟踪与日常监督相结合以及不同形式的联合审计等方式,可以说,审计人员在灾后恢复重建现场已经形成一种威慑力。”卢华胜如是说。

  第1号审计公告仅仅是个开始

  “第1号跟踪审计公告很得民心”,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宋常在接受《法制日报周末》采访时表示,汶川灾后恢复重建是一个国家系统工程,关系到国计民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跟踪审计公告的及时发布意义非凡。

  宋常指出,针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情况的审计是个持续的过程,第1号审计公告仅仅是个开始。

  从第1号审计公告来看,宋常认为有两个明显的特点:投入的人力多,审计全面、细致。与以前的审计风暴相比,本次审计显得人性化,不仅发现问题,而且分析问题,并且提出了审计建议,“总体上体现了政府负责任的态度”。

  宋常还指出,从审查内容上来看,本次审查涉及项目的规划、立项、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审查重点在于资金是不是到位、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过程中有无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工程建设管理等,这大大创新了以往的事后审计模式。

  宋常认为,从目前公布的整改情况来看,查与不查结果大不一样。“发挥审计的威慑力,将更有利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第1号跟踪审计公告,宋常认为,反映了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系统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较好地发挥了其免疫功能。

  对此,著名评论人汤劲松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持续的跟踪审计,可保证资金流向和使用透明,确保灾后重建这项庞大的国家系统工程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这本身也凝系着政府的公共责任与民生情怀。

  汤劲松指出,灾后重建资金缺口的巨大和国家资金积沙成塔过程中的民生之艰,使得这些资金一分一毛都显弥足珍贵。而且,这些重建资金里,还包涵着捐助者的爱心,爱心的金贵,自然也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轻慢。

  于灾区几乎一无所有的民众而言,家园要重建,生活要继续,如能不打折扣地享受到来自全国民众的关爱之情,对筑起他们不倒的信念长城,将无比重要。

  本报记者 朱雨晨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审计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