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今日观察》专题 > 正文
CCTV2《今日观察》2009年9月24日播出:山西煤改“煤老板”时代的终结,以下为节目内容。
根据山西的煤矿改革计划,到明年年底之前,全省的矿井数量将会减少一大半,由目前的2600多口,减少到1000口左右,而煤矿企业的数量,则会从目前的2200多家,压缩到100家左右。大规模的煤矿兼并重组,是否意味着曾经风光一时的“煤老板们”将会彻底地退出这个市场呢?煤矿一直都是山西的支柱产业,那么这一次山西为什么会要以这么大的决心,来推动这次轰轰烈烈的煤炭行业的改革?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刘戈共同评论。
山西煤炭企业,启动大规模兼并重组,煤企数量压缩到100家,“煤老板”退出历史舞台已成定局。
王守祯:只要证照合法 国家就应给与补偿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厅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不论是国有煤矿,还是集体民营个体煤矿,只要是证照合法的企业,兼并重组的主体企业,都将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对他们的资产和资源,给予补偿。
刘戈:“煤老板”一词会成为历史 这是场巨变
(《今日观察》 评论员)
按照现在山西省政府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态度,这种决心,应该说可能“煤老板”最后这个词会成为历史,因为这一次确实不同于以往。山西这几年来,一直是以一种壮士断腕的决心在进行产业的重组,这一次力度更大,代价更高,而且速度也更快。
从2008年到2009年的上半年,山西省的GDP下降了4.4%,是全国唯一下降的省,财政收入下降了7.6%。一个因为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另一个就是省里头决定趁着金融危机的这个时机来进行这样一个调整。现在很多重组的煤矿不开了,导致大部分财政收入也丧失了,就业也受到影响,代价惨痛。所以在8月31号的时候,一定要把那些要求重组的企业的协议都签掉,因为再这样拖下去,恐怕就对经济增长影响太大,难以承受了。
马光远:“煤老板”将无生存空间 会退出历史舞台
(《今日观察》 评论员)
这一次改革,山西省政府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做大煤炭经济,告别原先那种个体户似的煤炭经济。
从目前山西省政府披露的制度设计来看,基本上没给“煤老板”留下生存的制度空间。比如说,首先,从数量上进行消灭。矿井从两千多到一千多井,减了一大半,煤炭企业从两千多家,变成一百多家,这个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第二,从产能上进行消灭。把煤炭企业的年产能规定为300万吨以上,把每一口矿井产能规定在90万吨以上,这比全国有些煤炭大省的标准提高了好几倍;第三,从时间上来消灭。虽然说这次改革力度前所未有,但时间规定中有一个硬性规定,就是在9月份之前肯定要全部完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煤老板”要进行腾挪,进行应对的一些后路基本上也被堵死了;第四,基本上确立的主体都是国企,是大一些的,大型集团化的一些煤炭企业,事实上就是说,在做大做强它的煤炭经济的同时,也就意味着“煤老板”作为一个副产品,可能从这次改革以后,可能会逐步地退出历史舞台。
痛定思痛,山西终结小煤矿经济
刘戈:一刀切的措施 是为了防止官商勾结
(《今日观察》 评论员)
在煤炭的这样一个特殊行业里,很容易产生地方官员和煤矿主之间的一种利润共同体,形成官商勾结。比如,2007年12月5号发生在山西洪洞县的著名矿难,105名矿工因为瓦斯爆炸,失去了生命,但那个矿6证俱全,当时的安监局局长李毅中也说6证俱全,简直是五毒俱全。那些证其实都不应该发给他,这个事故前后,洪洞县所属的临汾地区,抓了很多人,有一个派出所的所长,在他被抓以后,查出他手里头就有上亿元的资金。所以到现在,采取这样一种非常的,一刀切的,极端的一种措施,是不得已。
马光远:我国煤炭生产的安全度非常靠后
(《今日观察》 评论员)
山西有两个名片。一个是黑色名片,就是环境污染,多年来在全国环境排名里,名列三甲的污染最严重城市,一般都是山西的城市;第二个是红色名片,就是生命的代价,这么一个代价,我们看到这个,其实从国际上来看,我们作为一个煤炭生产大国,但是煤炭生产的安全度,在国际上排名都是非常靠后的。
刘戈:重组后还是要考核生产安全 要考核效率
(《今日观察》 评论员)
从理论上来说,规模大了,可以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安全上,或者是改变它的技术条件等等,但从现在来看,原有的山西省7大国有的、地方国有的煤矿,在短时间内要整合2千多家小煤矿,这个难度太大了。平均下来,一家企业要整合好几百家企业。在这样的一个速度情况下,能不能保证今后就没有矿难了,这个还是要打问号。肯定不是重组了变大了,自然就变好了,这是两码事情。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而且这一次改革,好像是一个关起门来的一种重组方式,是不是这种就一定是最有效率的,还是要再看一看的。
马光远:应有强制性标准来进行推进生产安全
(《今日观察》 评论员)
这么多年来煤炭资源的浪费,包括安全程度低,并不仅仅是“煤老板”造成的。这一次山西通过做减法来提高煤炭的资源利用率,来提高安全生产的标准,这种做法本身和方向是值得肯定的。
提高集中度是对的,但仅仅是通过数量的变化,不可能引起质的飞跃。如果说仅仅通过数量的减少,能达到这种生产安全度的提高的话,这个事就有点儿太天真、太幼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情况下,还应该在生产安全的水平方面,在制度的遵守方面,在生产技术的提高方面,更应该有一些强化,强制性的标准去进行推进。这种从质到量的飞跃,才是大家所期待的。
周大地:中国煤矿建设要走安全、现代、高效的路子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事实说明几千家矿在山西省,是很难让他们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煤炭矿业的。我感到山西省这次做的还是非常及时的,中国的煤矿虽然产量大,但是现代化程度低,分散度太多。另一方面管理也相对比较混乱,特别在山西几千个矿的管理层次也过多,也造成了越界开采、井田重叠,不能真正的把资源经济利用,不能搞现代化的大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国的煤矿建设要走一个安全、现代、高效这么一个路子。
许小年:政府监管不利 是因为政府和煤矿的利益搅在一起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市场化的方法也不是不能够保证安全生产,安全的问题是出在哪里?是在出在政府监管不利,政府监管不利的问题是因为政府和煤矿的利益搅在一起。
刘戈:发展观若不改变 “煤老板”仍难远去
(《今日观察》 评论员)
“煤老板”这个称号,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时代的背影,一群人的符号。我们一想起来“煤老板”,就是悍马一次买两辆,买楼一次买下一个单元。他的这种形象,已经成了一种为富不仁的代号。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他确实是一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的一种怪胎。他们到最后为什么会变成一个不顾人们的死活,不顾工人的死活,不顾矿难频发的这样一个掠夺者的形象呢?这和我们以前的发展观有关系,就是以牺牲自然,牺牲生命为代价,获得发展速度,这样的一个背景不去掉,那么“煤老板”他仍然不会离我们太远。
马光远:改革是否由国企一统天下来做?值得商榷!
(《今日观察》 评论员)
“煤老板”从制度设计上来讲,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我们一样,把一大部分的煤矿资源卖给个人,让个人去开采,所以这一次从改革的方向来讲,是非常正确的,但是这种改革是否由国企一统天下来做,甚至政府由山西的企业来做,都是值得商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