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 > 正文
央视经济半小时2009年9月28日播出《四部长详解<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下是节目实录:
继钢铁、汽车、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国务院确定了第十一个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标志发展文化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进入实施阶段。那么,这个重要的《规划》究竟是如何制定出台的?为什么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文化产业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天,我们来了听四位部长解读《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的前前后后。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影响
9月26日,作为国务院继钢铁、汽车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公布的第十一个重大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规划出台期间,我栏目专访了文化部部长蔡武,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以及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这四位部长都是酝酿此次《规划》的决策人。
文化部部长蔡武:“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将对我国的文化发展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不仅仅是对文化发展,而且对我们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四个方面,一个可以对我们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第二个,对我们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积极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产生重大的影响;第三个,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产生重大的影响;最后一个,对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蔡武部长告诉记者,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典型的低碳经济,对环境的压力小,附加值高,并且他不受到经济周期下滑的影响,比如说在美国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就孕育了好莱坞以及众多美国出版传媒机构的黄金年代,在日本的动漫产业的巨大发展,也是出现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经济停顿期。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推出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旨在发展文化传媒行业,也是防止经济下滑的重要增长点。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王太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从国家战略高度对我国文化产业做出的一个重大部署,为我们广播影视产业加快发展确实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良好的条件,按照规划,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更加清晰了,目标任务更加明确了,工作重点也更加突出了,工作措施更加有力了,特别是从规划来看,它从财政金融税收等各个方面,对广播影视产业的重大领域重点项目都给与了支持,这些都将有力的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
《规划》一经公布,就在市场上引起了正面的反应。出版传媒行业率先成为今天A股市场的的领涨板块,平均涨幅超过3%,事实上我国是一个文化产品的大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印刷复制基地,仅出版图书就达到27万种,年生产量总量达到70亿册,是世界第一大图书出版国。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中央政府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纲领性的文件,那么它对于整个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硬实力,提高我们整个文化国际竞争力都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新闻出版业来说,它也是巨大的推动力,因为新闻出版这个行业本身具备产业性这样一个特征,它是依靠加工、制造、流通来传播文化的一种产品生产的一种模式,所以,演艺同广播电视还是有差异,它给你消费的产品,那么它具有鲜明的产业的属性,所以现在也是面临这个问题,非常需要进一步的通过产业发展这个重要渠道提升我们的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出,使得我们原先所非常熟悉的文化事业单位这个名词今后将越来越少的出现,取而代之的将是文化企业。这一字之差中究竟折射了什么变化。
国家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从党提出文化体制改革以后,我们开始区隔这两者的区别一方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我们要积极支持文化体质改革,通过把一部分应当转向企业主体的事业单位转成企业,来培育市场,来发育市场,做大做强市场的主体,另一方面,政府要集中财力,要保障群众的应当享有的公共服务文化服务。”
文化产业振兴的措施
我们注意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未来的发展确立了一系列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五个“进一步”,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进一步扩大。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规划》制定了哪些具体举措呢?
文化产业的规模在我国还远远没有发展到位。据测算,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还不足3%,而美国的占比高达25%,日本达到20%,欧洲平均在10%到15%,即使是位于亚洲的韩国,该比重也高于15%,中国是一个有着上千年文明历史的的文化大国,但却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文化产业,这无疑是产业发展的一大遗憾。力求振兴中国的文化产业,正是方案推出的大背景。而本次文化产业振兴方案的亮点,就是要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文化企业,向企业制公司制改造,让传统的事业单位接受市场的洗礼,从而形成大规模的传媒航母。
文化部部长蔡武 :“第一,我们要加快资源整合,培育一批骨干龙头文化企业,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改造的步伐,增强国有文化企业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加速国有文化资本向重要领域、关键环节集中,增强国有文化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蔡武表示,要通过支持和鼓励大型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著力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备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通过对这些大型国有文化企业的支持,增强国有文化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目前文化部已经在着手组建中国动漫公司,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和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公司,打造能够与国际同行竞争的国家队。
国家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太华:“增强三个动力,强化三项保障,发展三大产业,就是要着力发展以电影、电视剧、影视动画为重点的内容产业,着力发展有线电视网络产业,着力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播影视新业态,增强三个动力,就是要深化产业改革,增强体制动力,加快数字化发展,增强科技动力,着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增强需求动力,强化三项保障,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产业政策,培养产业人才,努力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国家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太华言简意赅地使用了三个动力、三项保障、发展三大产业来描述光电行业对于文化内容以及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对于体制上如何进行创新发展,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认为,中国身为文化大国,但却缺乏文化大市场的重要原因是市场主体不健全,而这种市场主体就是指文化企业,在文化企业缺乏的前提之下,很难培育一个富有生气的市场。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企业市场主体来产生,所以他没有市场主体他就谈不上发展产业,这是我们第一件要做的工作,第二件事情我们整合资源,打造中国的航空母舰,集中优势、集中资源来培育几个中国第一流世界知名的出版传媒的集团,印刷基地我们集中在三点,一个是珠江三角洲、一个是长江三角洲一个是环渤海,那么这三大印刷基地占了我们全国印刷量的85%,已经相当集中,那培育产业基地,产业基地实际上就是一个产业的增长点。”
柳斌杰指出,为提高传媒业的市场化进度,新闻出版署已经建立了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版权产业等21个产业基地。
如何将文化产业振兴措施落到实处,中央财政方面,将会有哪些支持的政策和保障的措施?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这样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一是要尽量降低企业改制的成本,比如说企业人员的安置,社会保障,二是这些事业单位转企之后,本身还是发展刚刚起步,扶上马,总要送一程。”
张少春副部长所提到的扶上马送一程是简单的财政拨款,还是进行新的资金投入和运转方式呢?张少春向记者透露,2008年财政部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这一资金的在设立之初就达到10个亿,以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等方式,支持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与此同时,政府也会采取一些已经在在西方普遍使用的做法,来解决企业融资的问题,目前正在发起设立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未来社会及各种投资主体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向文化企业进行投资,借以募集几十亿,上百亿资金,支持企业发展。
未来我国文化产业有什么样的增长空间
为了让中国从一个文化大国变成文化强国,刚刚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针对产业战略、园区基地、项目企业、市场贸易等多个重点,制定了全方位的发展框架。而从这些力度空前的政策措施里,我们也能感受到中国经济对文化产业寄予的巨大期望。文化产业能否担当起这样的重任,成为引领经济的一个新火车头?
文化部部长蔡武:“那个时候我们文化产业占GDP的总量能够占到5%,或者5%过一点的话,大概总规模就相当于三万亿元,那文化产业就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蔡部长对记者说,据相关部门的测算。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就业规模将会达到4600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比重的10.4%,不仅仅是文化演出行业的发展和市场增长能够起到扩大文化消费,培育消费热点的作用,广播电影电视的新媒体在内容和技术方面革新也将会对市场消费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
王太华:“我们相信,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电影、电视剧和影视动画有望实现较大增长,我们国家将由影视生产大国向产业强国的转变步伐,更加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将实现由小网向大网、由模拟向数字、由单向向双向、由用户看电视向用电视的转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广播影视新媒体新业态有望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成为文化产业强劲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有着广阔的文化消费人群和悠久的文化底蕴,目前中央正在着力于解决文化产业发展受限的瓶颈,在体制上以及在金融政策,都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支持和引导。这位文化产业迎来未来十年的黄金年代创造了基础。
柳斌杰:“我想文化产业在不出10年就会成为中国重要的支柱产业,现在像北京市,文化产业已经达到11%,深圳市已经达到7%,大城市的经验说明,文化产业发展的后劲是非常大的,那么振兴规划一旦落实,文化产业不仅会为提升我们的软实力做出重要贡献,而且为增强我们的硬实力做出他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是肯定的。”
张少春:“我认为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几步阶段,虽然发展很快,势头很猛,但是占GDP的份额还是很小的,和其他产业相比,韩国,日本,我们只是人家的零头还不到。”
张少春副部长说,各级财政部门将大幅增加中央财政“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规模,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支持力度。
半小时观察:文化是经济的助推器
文化产业对中国经济来说,不是一副急救药,反倒像是一颗药性温和但持久的大补丸。它的作用不在于能否能立刻止疼消炎,而在于弥补中国经济的短板,给经济发展打开新的空间。毕竟,生产消费行为的不断升级已经让文化和经济的界限如今越来越模糊,好莱坞的影视、苹果的IPOD、谷歌的搜索引擎、奔驰的SMART,它们当然是商品,但在很多人中间也成为一种时尚的文化符号。它们能被全球消费者普遍接受和追捧,展示了文化对市场的穿透力。对急需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中国经济来说,怎么给中国制造注入文化内核,给中国创造加上文化助推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给出的答案,不仅着眼于文化产业本身,也为这些更宏观的问题寻求了解决之道。在人类还得靠双脚和风帆穿行世界的时候,就有很多人从地球的各个角落不远万里来到东方,寻求中国精美的瓷器、丝绸。是什么吸引了敢于冒险的商人?追根溯源就是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更有理由让文化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国经济的质量和能量。(记者:鄢闻余、张子贤、郭莹莹 摄像: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