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赖声川:将世界的元素融入民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9日17:42   《央视》艺术人生
赖声川:将世界的元素融入民族
赖声川

赖声川:将世界的元素融入民族
范曾

  赖声川:将世界的元素融入民族

  29岁就开始剧场创作的赖声川,被誉为台湾剧场最灿烂的明星之一。他采用中国传统的曲艺相声和舞台剧相结合的独创手法创作了《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吸引了众人目光。他的《暗恋桃花源》、《红色的天空》等多部剧目都广受欢迎。

  1978年,赖声川申请到美国伯克利大学读戏剧艺术,对当时许多人而言,这是不可思议的决定,因为那时台湾很少有人有“看戏”的习惯。而那时赖声川对于自己的学业前途也感到迷茫而困惑。就在那个时候,他碰见了影响他终身心灵的人——著名戏剧大师曹禺先生。

  “当我在名校伯克利学习西洋剧场,突然产生了一种巨大恐慌,我不知道我学习的目标是什么的时候,遇见了曹禺先生,我听了他的演说,给我非常的大冲击,这位走在时代尖端,精通西方戏剧的编剧大师,散发出来的气质完全是属于中国的,是属于中国的内涵,中国的风范。我当时有了很大的启发,他让我看到了我们不管学西方学到什么地步,我们最后还是要回到我们自己中国的根,中国的本质。”

  “曹禺让中国人走向现代主义,他不但让中国人有一种崭新的方式在舞台上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故事,同时也让中国有一种全新的一种艺术语言可以和世界接轨。”

  而此后,选择回到台湾的赖声川积极投身于剧场创作之中,在创作过程中,赖声川始终坚持着“西学中用”的原则,他坚信只有自己民族化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1983年我回到台湾展开了我的创作的生涯,26年来,我一路心中带着曹禺先生的精神在做创作,这个精神是一种创新,一种勇敢、一种事业,希望能够开拓新的路给后人。”

  范曾:一个人对一代人的影响

  《高老头》、《约翰克里斯多夫》、《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贝多芬传》……这些耳熟能详的外国文学名著曾经丰富了一代人的精神世界。而在这背后所蕴含的,是一个翻译大师一生不懈的努力。

  在《影响中国》的演讲台上,当代中国国画大师范曾先生谈起了对他心灵影响最深的人——翻译家傅雷。

  “我个人而言从少年到青年,到老年,我陪伴着傅雷的著作,而他对我影响最大的,我想是他翻译的《约翰斯可多夫》,我想起我大学毕业以后,住在一个小屋子里,我的屋子挂着一段话,‘清贫不仅是思想的导师,也是风格的导师,他使精神和肉体都知道什么叫淡泊。’是傅雷翻译的《约翰斯可多夫》里面的语言。”

  “傅雷的东西教我们艺术家要关注人生,经过卓越的奋斗才能达到艺术的峰巅,我们从傅雷的翻译里,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艺术家是多么地艰难,不是那么容易的。”

  没有傅雷,也许当时的中国人不会那么早就接触到那些经典世界文学经典。傅雷精益求精的翻译,和他深厚的文学底蕴,都打开了世界通往中国的精神之门,也打开了中国人曾经紧闭的心灵之门,他让中国人的心灵更加丰盈。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