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9年中国进入“新能源元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30日11:12  新闻晨报

  令人欣喜的是,2009年,中国终于开始进入“新能源元年”,一系列利好政策在今年开始释放。首先是3月,财政部发布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符合条件的用户将得到20元/瓦(2009年度)的财政补贴,而这一指标占目前系统成本的近50%。这样一来,补助后的发电成本约为1元/度左右,大大缩短了光电和风电、火电的价格差,增加了光电的竞争力。财政部的这一项目被业内称为“金太阳屋顶计划”,相信赵春江的问题不久之后便会有答案。

  记者从多方途径了解到,一份名为《中国新能源振兴计划(未定)》的指导性文件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出台。如果说从2005年颁布法令至今是能源新政的准备期,那么今年开始,中国庞大的新能源引擎已经启动。

  让我们把视线再转向水。地球被称为“水的星球”,地球上有14亿立方千米的水资源,但大部分是极地冰和地下水,淡水仅有0.6%。和石油与金属资源相比,水资源分布更不平衡,而且,水与石油不同,是不可替代的资源。亚洲地区有占世界约60%的人口,但降雨量是世界的36%。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目前也在亚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越发展,城市和工业部门的缺水问题越突出。早在1995年,时任世界银行副行长的伊斯梅尔·萨拉杰丁就曾表示,21世纪的战争不是石油战争,而是水战争。2006年,当时的英国国防大臣甚至认为,英国军队应当准备参与解决因水资源耗竭而引起的武装冲突。几乎与此同时,法国国防部长也发表了类似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金碚说,在中国国土上,巨大的工业生产规模与有限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必然形成严重的不平衡。尽管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但占世界总人口22%的中国,所生产的GPP还不足世界的6%,却已感受到了十分“拥挤”的状态。前面的路还要如何走?

  显然,中国工业化还远远没有完成,如果不继续走过工业化的历程,中国面临的所有重大问题均无法解决,其中包括资源和环境。工业化的基本逻辑是以高效率的方式开发和利用资源,它远比农业更节省土地和资源,而且能大规模地利用对传统农业毫无用处的物质。 “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燃烧”,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撰文说,“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科学发展就是烧掉的资源越少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少越好。最好是零排放。”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的毛如柏以他的权威身份,概括了2008年中国的环境问题,依次为:首先,水污染是“重中之重”;其次,土壤污染成“燃眉之急”;再次,大气污染“方兴未艾”;另外,生态破坏“危如累卵”。

  因此,改变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从濒于崩溃的边缘,到整体实力跃居世界第四。中国经济30年的高速增长,是战后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现象之一。据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陈宗胜、任重和周云波分析,经济增长、就业扩大和分配方式的变化,使中国人收入30年来增长了约40倍。作为一个劳动力剩余的发展中国家,增加就业始终是个艰巨的任务,只有通过增加就业来增加收入,中国才能走向一个消费型国家。 2007年,中国最终消费率不到50%,而世界平均水平是78%。从需求角度看,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正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消费、投资、出口拉动,但是,人口数量巨大的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产权不清晰、金融体制和土地制度改革滞后,会制约中国的未来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和未来,始终是中国经济学家关注的重点。吴敬琏写道:“依靠资源投入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害,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暴露出来了。1995年中共中央全会要求在1996~2000年的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实现从投资驱动的增长方式到效率驱动的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这种转变一直没有得到实现。 21世纪最初几年,资源瓶颈和环境瓶颈已经完全收紧,依靠资源投入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无法再继续下去了。 ”(《金融海啸与中国经济》)

  吴敬琏认为,对制造业的产业提升而言,一是制造业的服务化,即从简单的加工向研发、设计、品牌销售、售后服务等延伸;二是发展服务业,为什么中国的服务业发展缓慢呢?重要原因是服务业较之加工制造业,对制度环境的要求高许多,而我们的制度环境不够好,首先是法治没有很好建立,使服务业的交易成本过高。

  他最近在上海的一次演讲中呼吁:着力进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由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变为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驱动。他说,过去10年的历史表明,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转变不过来,根本上还是由于政府在资源配置上权力过大,所以要推进国企、金融、财政等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打破垄断,消除政府对经济的微观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他说,他发现许多地方政府官员已逐渐认识到产业升级的必要性,立法机关和许多行政部门也都在作出自己的努力,为技术创新和服务业的发展排除体制障碍,这些努力给了我们希望。

  王小鲁、樊纲、刘鹏在新作《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中,引用了“生产率”对增长方式做评估,文中认为,近10年来,市场化和城市化导致的效率提高,对生产率的贡献超过1%,人力资本质量提高和科技投入为1%以上,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的贡献为2.5%,但政府行政管理成本的膨胀和持续降低的消费率,对生产率的影响为负。正负相抵,中国生产率总体增长在3.6%左右。三位经济学家认为,如能提高政府效率,通过改善公共服务,健全社会保险体系及促进收入公平来促进消费,通过大力改善教育来促进人力资本增长,那么到2020年,中国仍能保持9%以上的增长率。长期、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是可期的。

  一项研究指出:中国农业真的实现了现代化,大约需要1300万农业劳动力,那么大约8亿农民将要向业已十分拥挤的大城市迁移。这一迁移,迫使中国要再建80个像北京、上海那样的大城市,这显然不可能。“现代农业靠过去100年的发明创造发展起来了,它不可能以它现在的形式,再持续100年,更不消说1000年了”,因此中国必须尽早考虑一种后现代农业,建立在伦理和环境的可持续理论上的农业,包括懂得和尊重土地的容纳力,彻底生物化的、太阳能化的农业方法,利用互联网为广大农村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等等,把城市的好处带到广大乡村,而不必把乡村的人弄到城市来。

  来自各方的思考,显然表明生态文明,作为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在21世纪的中国,已经高扬起它的旗帜。这是一项极为艰难的历史使命,一项崭新的伟大事业,中国以9%的世界耕地,6%的可更新水资源,4%的森林资源,养活22%的人口,推进着前所未有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资源和环境压力史无前例。中国适时推出科学发展观,要在工业文明的进程中,同时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尝试,中国的探索,必将成为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财富。

  力量

  2009年,注定是“中国军事年”。

  北京将举行建国60周年大阅兵的消息,很快在海内外引起瞩目。据宣布,阅兵将重点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果,展示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精神风貌。之前,2008年12月26日,被誉为“15世纪以来首度远征”的中国海军远航亚丁湾,实行索马里护航,至今已分别派出三批舰队。 2009年4月,青岛海上阅兵,中国海军和多国海军并肩演练,中国核潜艇领航受检,这是神秘的中国核潜艇首次公开亮相。

  2009年3月,中国国防部部长梁光烈在会见日本防卫大臣时表示,大国中没有航母的只有中国,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7月4日,一个名为“中国航空母舰”的模型展,在香港展出。

  2009年8月20日零时,中国国防部网站上线,中文简、繁、英文三种版本,宣布要 “及时发布新武器研制情况等最新权威消息”。

  美国一家报纸在中国海军首航索马里后立即评论,“中国想要复兴,进入印度洋是必然选择。 ”全世界的军事专家和武器发烧友都在拭目以待,国庆阅兵时,他们将能看到中国军事力量的何种精彩。

  朝鲜战争应该是新中国武装力量的首次亮相,但双方水平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延续。 1964年中国成功进行核爆,之后航天太空技术又取得划时代的进展。但就以海陆军力量相博弈的常规战争而言,中国缺乏现代作战经验,中印、中越冲突纯粹是陆战,没有涉及空军和海军,没有引起我军革命性的变革。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