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新闻周刊特约转载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董瑞丰 汤耀国
和飞机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汪亚卫,10月1日这天抬头仰望掠过天安门上空的战斗机编队,心头涌起万千感慨。
1978年秋天,20岁的汪亚卫初次踏进西北工业大学飞机设计专业的教室,一屋子风华正茂;三十载后,当年的青春少年都已两鬓苍白,而他们担纲研制的国产战机,此刻正作为国庆60周年阅兵的空中主力,受到世界瞩目。
汪亚卫犹记得数年前聚会时一位老同学的感慨:“这一辈子,不知道总共能搞几个(飞机)型号。”一言既出,满座心有戚戚。
这群人里,有的已把20多年青春年华献给了歼-8和“飞豹”等飞机研制,有人仍在歼-10的N次改进中呕心沥血。“在国产战机研制的岁月长河里,千千万万人有如一粒粒沙石,虽然扮演了重要角色,却终其一生默默无闻。”说话间,汪亚卫神情凝重,一丝悲壮油然而生。
“一厂一所”模式将改变
成立于2009年年初的中航工业集团公司防务分公司,由于整合了沈飞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飞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洪都公司、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等国内航空装备研制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已成为目前中国战斗机研发制造的绝对支柱。汪亚卫则担任这个分公司的总经理一职。
国产战机的研制,承载了太多航空人顽强奋进、一代一代传交接力的故事。也因此,汪亚卫时刻感觉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迫使他不敢停歇脚步。
从防务分公司的酝酿直至成立,汪亚卫反复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在未来的新产品发展中,将改变过去“一厂一所”的模式,而强调把中航工业所属各厂所按其专业特长和专业布局,以整体的形式参与新产品的研制生产。
他介绍,防务板块为加快新产品的研制效率,将尝试建立中国的“臭鼬工作队”,组织厂所的力量,建立新机快速试制中心,形成专业化的新机试制基地,加快新机研制。
外界迅速作出评价,认为这是中国紧随国际趋势,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速研发新型战斗机。
回顾新中国成立的60年,中国航空工业从极薄弱的基础起步,逐渐成长为拥有完整体系的研发制造产业,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优势。汪亚卫说,尤其近几年,全世界都可以看到中国军队装备水平大踏步前行,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实力有所平衡,体现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相匹配。
但随着时代发展,一些管理模式也出现与研制需求不相适应之处。比如传统的厂所分离,前者为企业后者为事业单位,后者负责出图纸前者负责试制和批量生产,实际运作中常出现协调不力、相互脱节的情况,导致新机研制周期拉长。此外,研究院所之间沟通交流不足,各自为战,也不利于科研效率的提升。
对飞机研制水平领先国家的研发体制,汪亚卫不掩饰欣赏之意。他说,美国波音公司,囊括了设计、试验、生产的全部单位,因此规划协调都比较顺畅;前苏联著名的几大飞机设计局专门设计、试制,制造厂则专门批量生产,各负其责,目前俄罗斯成立了联合飞机公司,进一步整合设计局和制造厂。
虽然面临难度,但资源整合已公认是航空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防务分公司成立不久,即对目标领域的未来发展作出规划。根据新的发展思路,最新的重点型号研制即加强协同,采取了某院所为主,其他院所参与的模式,“对加快新机的预研、研制肯定也有好处”。
研制方重技术也重战法
在汪亚卫看来,资源整合之后,军方提出战术技术要求,即可交由防务分公司统一进行研制试验和生产。至于新机的未来研发,汪亚卫认为方向与国际潮流基本一致,都将致力于隐形飞机、超视距飞机(先敌发现、先敌打击),等等,但研制周期有望缩短。“在某些尖端技术仍存在差距的一段时期内,完全可以通过加强系统综合、系统作战,来提升飞机战斗力。”
汪亚卫还介绍,防务分公司成立后,一改过去重技术轻战法的不足,十分注重研究战场环境和作战模式。防务分公司调集军地各方面的专家开展了新军事革命背景下的航空战场环境和作战模式研究,分析了航空武器装备体系在未来战场中的作用和定位。防务分公司还专门召开有多位院士和专家参加的研讨会,与军方就航空装备体系建设发展需求进行了深入研讨,进一步梳理了未来装备需要和技术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防务分公司中长远发展规划,形成了未来发展的完整思路。
汪亚卫强调,防务分公司将继续抓好现役战斗机的改进改型,加速新机研制步伐;将继续抓好教练机的发展,突出强调高中低搭配,全力推进L15“猎鹰”高教机的研制和市场开发;将全面推进无人机研制,重点发展高端无人机;将力争导弹武器发展新的突破,为我军提供更优异的航空装备。
汪亚卫表示,在重点发展航空武器装备的同时,防务分公司还将大力推进航空产品的出口销售、建立全寿命航空装备服务保障体系,并继续做好民用航空及非航空民品发展等工作。
为空中梯队提供服务保障
国庆60周年阅兵空中梯队的服务保障,难度显而易见:参阅飞机型号多,数量大;既要保障飞机,又要保障飞机外挂物;既要交付新机,又要进行在役飞机改装;保障现场比较分散。
防务分公司为此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在沈阳、成都、南昌、洛阳四个地区设立了联合指挥部,成立阅兵保障前线指挥部,集中办公与现场指挥相结合。又组织有关成员单位编制了个性飞机服务保障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协调飞机、发动机和机载厂所,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7个现场服务保障团队。
主要领导多次带领相关人员到部队和阅兵村走访调研,及时了解产品和服务保障工作情况,了解部队需求,提高服务保障的针对性和及时性,及时处理服务保障问题。
在防务分公司的统一组织下,沈飞、成飞、洪都、沈阳所、成都所和空空导弹院等单位成立了服务保障工作24小时值班制度、信息日报制度和每日工作例会制度,保证信息畅通。各主机厂设立了阅兵服务保障绿色通道,主机厂还在场内确定了2架飞机作为参阅飞机的“紧急备件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