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SMG《走近他们》专题 > 正文
杨志刚:心随风动
神秘的“汽车风洞”
2009年9月19日,中国首个“汽车风洞”—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落成启用,这为中国汽车工业真正实现自主研发扫除了最后一道障碍。
神秘的“汽车风洞”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杨志刚教授给它下了个生动的定义:它是汽车工程学和美学的交汇点,通过产生巨大的“人造风”,并且模拟各种温度环境,给设计中的汽车寻找最省油、最安全和最美观的外形,为零部件求得最安全、最耐久的性能。
放弃的是利益,得到的是事业
杨志刚,国际知名空气动力学专家,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教授。回国前,曾先后任美国航空航天局刘易斯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项目组负责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高级分析师、主任工程师。他提出的“湍流模型”已被空气动力学界广泛使用,发表的的论文被国际最著名的检索系统SCI引用百余次……心随风动!2005年,在时任同济大学校长万钢教授的诚邀下,受到汽车风洞项目的强烈吸引,杨志刚毅然放弃高薪、卖掉房子,回国工作,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学术报国的誓言。
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有望超过12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然而,过去由于没有自己的“风洞”,我国汽车工业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和自主品牌培育严重滞后。借用外国“风洞”不但费用昂贵,而且周期长,更要严防泄露商业机密。中国首个“汽车风洞”的建成,解决了我国汽车自主研发的一个“瓶颈”,为我国汽车工业从“第一制造大国”迈向“创造大国”提供了关键技术保证和实验平台。
2005年,当同济大学邀请杨志刚回国主持建造风洞时,他已在美国生活了20年,拥有骄人的工作资历和成果。但几乎没有犹豫,杨志刚辞掉了工作,卖了房子,举家迁沪,全身心投入风洞建设。他坚定地说:我放弃的是利益,得到的是事业。
为中国汽车界培养优秀的人才
2004年12月,上海市将“风洞中心”项目列为首批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在建设资金和建设条件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同济大学为项目承建单位。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也给予了鼎力支持。
深藏在心底的报国情怀、厚积勃发的学术经验和对事业的执着热爱,凝结成一股巨大的动力,使杨志刚和他的团队一路披荆斩棘、乘“风”前行。
杨志刚深知,只要培养出一批批专业人才,就能使昂贵的实验工具成为国内汽车自主创新的智力引擎。
2006年,同济大学代表队作为亚州第一支高校参赛队,参加世界“极限重力车赛”,在这个世界一流公司竞相角逐的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战绩!而这只队伍的指导教师正是杨志刚。
杨志刚说他的成就感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当然风洞本身造成,造成一个世界上最好的风洞。但更大的成就感,却是来自作为一个老师,能够有机会在10年、15年之后,在中国汽车界、汽车企业中做空气动力学跟做汽车环境、做声学等等,相关的技术人员或者负责的技术人员,说是同济大学毕业的,杨老师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