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杜双华经商之道与用人之道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2日10:22  中国周刊
杜双华经商之道与用人之道
日照钢铁的大门,显得威武气派。

  2008,“高调”亮相

  在杜双华的办公室,挂着唯一的一幅字:请上帝赐予我两颗心,一颗做人的平常心,一颗做事的勇敢心。

  在魔鬼般做事速度之下,杜双华实际上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在汶川大地震捐款和这次日钢重组事件之前,极少有人听说过杜双华这个名字。

  现任日钢集团秘书处副主任方磊,曾经是日照电视台记者,去年来到日钢工作。在她长达7年的当地媒体工作中,“基本没有采访过日钢,从来没有采访到杜总,只有在创建初期的奠基仪式和烘炉一些标志性的事件时,受市政府指派,才能来日钢采访。”在她看来,这个企业“太低调了,根本不需要媒体报道”。

  然而,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杜双华个人捐款1个亿,首次高调亮相。当年,胡润在中国财富排行榜中,把杜双华排在了第二位。

  有媒体猜测,杜双华破天荒地如此高调,是在向山钢示威。因为,2008年3月,山钢组建一完成就放话:山钢将继续重组日照钢铁和青岛钢铁,实现山东大钢铁梦想。

  “示威”这一点,没有得到日钢方面的肯定。但是,捐款一事,的确让杜双华从幕后走到台前。媒体的关注,也确实达到了“助威”的目的。

  据日钢集团秘书处副主任方磊说,包括杜双华本人的捐款,日钢共捐现金1.5亿,后来为安康家园投入1.8个亿,并且将抚养500多名孩子直到完成最高学历的所有费用。

  尽管,捐款晚会,以及后来《新闻联播》对安康家园的报道中,杜双华都没有露面,但是,杜双华接二连三的高调做法,已经对即将到来的这场“国进民退”的重组案形成了强烈的阻碍。

  在2009年9月13号,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对山钢和日钢的重组案也表示了质疑。

  日钢集团党委书记廖海亭对《中国周刊》记者说,9月6日签署的协议,给日钢很大的优惠,可以允许日钢租赁三到五年,盈亏自负。“下周(9月中旬),我们将聘请资产清算公司入主日钢,接下来的三个月,要签署三四十条具体协议。”

  9月7号,日钢召开的内部高层会议上,杜双华表示“非常理想”。而之前的2008年11月签署初步协议时,这位日钢的老板甚至没有参加。

  其实,杜双华还有一招没有最后定局,那就是他在去年年底开始将日钢30%的股份入主香港开源控股,并成为开源控股最大的股东。资本市场并购,当时显然加剧了并购的难度。

  至此,杜双华高调慈善姿态一箭双雕。

  或者说,他的慈善从来都是一箭双雕的。譬如,杜双华捐助周边村子,稳定了民心。

  日照韩家营子村委书记韩帮峰对《中国周刊》记者说,2003年和2004年,村子和日钢发生过两次大的冲突,动刀动棍直接原因是日钢对村子的土地补助款,迟迟不到。根据日钢建立之初的协议,日钢需要每年向所占用土地的村民补偿1000元/亩。

  其实,在周围村民心里,和日钢的纠缠远远不在于这些土地补偿金上。据韩帮峰所说,韩家营子一个村,有五六千人,只有5个人在日钢工作。

  日钢有条不成文的规定:不招收日照当地人。业内人士称,这可能考虑当地人干活,不如外地人卖命。

  “可是,当初政府告诉我们,日钢的建立对我们的下一代好,可以解决就业。”韩帮峰说,如今,日钢对此没有任何答复。

  两次大的冲突之后,村民的土地补偿每亩提高了200块钱,日钢也开始针对周边的村子捐款资助——“老人到了60岁以上,日钢每个月给50块钱。大学生考上大学了,一本资助一万元,二本8000元,三本6000元。”

  韩家营子一位跑出租的村民告诉记者,“现在,没人造反了。杜老板给附近村子捐助是一方面,当年犯事的还有三个蹲在牢里,没人敢动了。杜老板很江湖,也很义气。一边是善举,一边是威胁。”

  如果再给他几年时间

  有日钢的员工讲,杜双华有浓重的“帝王情结”。

  日钢集团的办公区,雄伟大气、富丽堂皇,真的犹如宫殿。尤其在办公区外,还有一圈“护城河”围绕周围。

  走进这片办公区必须经过很严格的检查,日钢集团单就保安就有400人,其中包括内保和外保。记者在厂区行走,每隔三四十米就会有一个保安,拿着对讲机,巡视自己的工作范围。南门出门,还要进行搜车。

  杜双华总是帝王般的发号施令,举旗指挥着三万多人的两个集团。而且,在这几年的发展中,除了经济危机带来的宏观局势影响,京华集团和日钢发展成效惊人,在同行业中都是佼佼者。

  问题是,杜双华一个人,哪里来的这么大能量,他怎样用人?

  李金印告诉记者,“去日照后,杜总变化很大。”他所说的变化,是指杜双华开会发言水平越来越高了,对国家政策领悟越来越好了。他举例,9月7日内部会上的发言稿,杜双华还引用了“科学发展观”来讲重组的道理。放在原先,杜总根本就不会正式讲话,“在衡水的时候,公众场合大会小会都让经理来讲,自己很少发言。”

  外界流传,“杜双华用人只认一个原则——能力,只要你有能力,花多少钱也聘请”。其实,杜清河说,“有能力,还得让他看上眼的,重义气的。”在杜清河的印象中,李村的上一届书记就和杜双华不对眼,结果,那几年杜很少为村里办事。这几年,村里要钻井、购买水泵等,杜清河去日照找杜双华喝酒,杜会很利索地答应:“行,这事你甭管了!”

  据韩帮峰说,杜的副总李占全全权负责和政府协调方面的事情。日照市政府有事就找李占全,杜双华很少出面,他不经常和政府直接沟通,一直保持着低调的状态。

  李占全一直跟随杜双华创业,据说,俩人在首钢的时候就是同事。“李总个儿不高,人实在,重感情,很随和。”

  李占全一直是杜双华的得力助手。2005年,衡水焊管厂办公楼建成剪彩,当时的河北省领导亲临剪彩仪式;日钢初建期间,日照市市长多次亲自考察工地,并三次当即召开工作会议,帮日钢提供经济决策。

  杜的另一位副总袁新海可能是唯一敢和杜双华较劲的一个人。他曾经在日钢的高层内部会议中,直接挑明:“日钢目前的发展状态是粗放式的野蛮生长!没有文化!”

  在杜双华还在北京发展期间,袁新海就辅佐左右,他也是杜双华亲表叔家的姐夫。据说,此人“行事低调,能把握杜老板的心思”。在日钢办公区后面的东西两座别墅里,杜双华住东,袁新海住西。

  然而,杜双华曾经重用的人,不是都那么幸运。1998年,一个叫刘凤岐的人被杜双华重用,被任命为衡水焊管厂经理、厂长。杜还分给刘京华集团30%的股份(一直以来,京华100%的股份都由杜一人把持)。据衡水焊管厂员工说,“刘凤岐多年从事经营管理,在制管业摸爬滚打三十多年,可以说是制管行业的泰斗,他摸透了中国钢材市场的规律,能及时调度各种物资。”据这位员工说,刘凤岐和杜双华投脾气,俩人都胆大,脾气急,有干劲,刘凤岐主持衡山焊管厂工作的四五年间,是焊管厂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衡水焊管厂的一款名牌产品也被命名为“华岐”。

  但是,2003年,刘凤岐出走,30%的股权也被杜收回,放在袁新海名下。如今,刘凤岐在唐山开办了自己的焊管厂,和杜双华成了竞争对手。

  杜清河亲耳听到过,杜双华在酒桌上直骂刘凤岐。原因是:“杜双华是个很讲究的人,比如,每年必然回李村上坟,而且要焊管厂里的人一路上提前铺好炉渣;他每建一处工厂也一定会先看风水。但是,刘凤岐也是个胆大的人,譬如,杜双华无论是办公室还是住的地方都要在东面,但是刘凤岐非要把自己的办公室放在东面。这个人再有能力,要是杜老板控制不住,肯定就把他辞掉。”

  杜双华也是个很会借力的人。

  日钢的“银企联盟”策略,大大解决了日钢银行信贷问题。据了解,日钢多位高层亦与银行界关系密切。日钢党委书记廖海亭,原是中国建设银行日照分行的高层;日钢财务总监张会来,曾是中国农业银行衡水市城中支行的高层;日钢副总经理薛健,则来自日照市商业银行。

  “他应该是指挥打仗的团长,率领着几万人,所向披靡。要是再给他几年,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还不知道杜老板能把日钢发展成什么样呢,可能会是第一!”在日钢的生活区门口,一位日钢高管匆匆回避了记者的继续追问,为杜双华下了这样的结语。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钢铁 民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