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云南开展三生教育课堂让学生珍爱生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6日09:26   央视《新闻调查》

  “三生教育”课堂

  总制片人:张  洁

  编导:陈新红

  摄像:王忠新 李  季

  录音:呼  和

  解说:姚宇军

  制作:郑雅楠

  策划:白云升 李卫华

  责编:陈中元

  主编:郑  刚

  执行制片人:胡劲草

  监制:梁建增

  总监制:袁正明

  采访人物

  牟  洁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教师

  张树和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 教师

  彭纤涵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 学生

  宋傅瑞祺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 学生

  游成李     云南省昆明市先锋小学 教师

  杨越程     云南省昆明市先锋小学 学生

  迟天懿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小学 学生

  范  君     迟天懿的母亲

  杨  梅     杨越程的母亲

  傅云天     宋傅瑞祺的母亲

  仇瑞云     彭纤涵的母亲

  杨立雄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 校长

  王  航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教师

  罗崇敏     云南省教育厅 厅长

  金飞豹     户外探险家

  邓书贵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第一中学 教师

  普党救     云南省江川县安化乡中心小学 校长

  郑晓江     江西师范大学 教授

  陈红梅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小学 教师

  邓  勤     云南省个旧市第三中学教师

  王瑞华     云南大学附中 教师

  陈燕玲     云南省昆明市市政府机关第三幼儿园 园长

  周  宁     云南省昆明市公安消防支队

  第一部分

  演播室:花季少男少女轻生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这向人们提出了一连串问题,他们为什么如此轻易的放弃生命呢?每个人的生命是否只属于他自己?该如何让孩子们感知生死,尊重生命。在云南,正在尝试进行一种有关生命、生存、生活的教育,它贯穿在从幼儿园、小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当中,将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展示给他们看,希望他们从小就懂得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并且享受生活。那么孩子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否真正学会尊重生命,尊重自己,继而尊重他人呢?请您和我们一起观察他们。

  牟洁(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 教师):究竟何为生?何为死?人生又有何意义呢?这时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生与死的意义。

  解说:2008年秋季,云南省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三生教育”,范围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中职和大学,“三生教育”中的“三生”是指生命、生存、生活。“三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们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的能力和价值观。

  解说:这是昆明市一中高一年级的生命教育课,老师先让同学们观看新生命诞生的影片,然后结合各自的感受进行讨论。

  同期:精子的成活期为五天,卵子必须在排卵后的二十四小时内受精,否则就会死去,这是一场生与死、成与败的特殊战斗。

  牟洁:好,现在我们可以开始自由讨论。

  学生1:我们小组总结出了这么几条:首先就是艰难,再一个就是神奇,然后还有漫长,还有充满挑战,然后给我们的感受就是我们来之不易,然后还有我爱我爹我妈,然后还有就是我爹我妈很伟大,然后最后一句就是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

  牟洁:好,好。我们从生的开始,那么我们开始进入第二个环节,死的环节。

  解说:根据汶川地震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短片《震中童话》,让同学们感受到死神正一步步逼近被压在废墟中的孩子们。

  解说:在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换位思考,假如自己是片中的主人公,将会怎样面对死亡。

  牟洁:好 ,那么我们进入了我们最后一个活动,叫做临终遗言,同学们请认真思考以后,三分钟的时间,老师会给大家一张小卡片,那么写下如果当时你真的是主人公的话,如果有这么一个机会给大家写下自己最后的想说一点什么话,那么同学们会说什么呢?好,这位同学。

  学生2:爸爸妈妈别难过,好好活下去,我爱你们,真的很爱你们。不论我在哪儿,我只想告诉你们:我今生做你们的女儿是幸福的,谢谢你们。

  牟洁:好,谢谢这位同学。好,还有没有想分享的?好,再请一位同学。

  学生3:我写的是:生命历程是如此地美好,即使多艰难,多坎坷,多无奈,即使死亡即将来临。

  牟洁:谢谢,好的。

  记者:以前有没有这么认真的想过,比如说死的问题?这么认真的想过?

  学生们:没有,从来没有过,太严肃了。

  记者:那你们觉得,在活的时候需要想一想死的事吗?

  学生们:不需要。

  学生3:需要。

  记者:那为什么不需要呢?

  学生1:感觉想死就是有点恐怖的感觉,然后人生应该快乐地活过每一天。

  学生4:我觉得它可以让我们看清楚,就是走过的这一段路,就是这15年我们大家都在怀念着什么,挂念着什么,从而让我们知道,我们今后应该去更珍惜什么。如果真的有一天,如果就是此时此刻,我的生命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会特别记挂我的父母亲人,然后朋友、老师这些东西,那么今后的日子里面,我就会认真地对待这些东西。

  记者:像今天我也感受了一下,这些孩子都是15、16岁,但是第一次这么严肃地考虑生和死的问题,其实对他们还是形成很大的冲击。

  牟洁:是,特别当他们第一次看到原来这样一个生命的诞生历程,他们觉得非常地神奇。到了最后,我们开始越来越沉重话题,当面对自己的死亡的时候,他们也开始认真地思考下来了,所以我觉得也是一个扰动吧,心理学上叫做。也许一节课,我们说的不能带给他很多东西,但是起码我们扰动他去思考很多人生的问题。

  记者:扰动怎么解释?对他心理上形成一种冲击力吗?

  牟洁:对,冲击力,就是摇动一下他,本来是稳固的东西,摇一下他,他觉得好像应该要思考一下了,而不是这样的安于现状,这个时候我觉得就起到我们的作用了。

  记者:那这个你把握的什么样的一个力度?就是摇动的力度到底有多大?

  牟洁:如果我觉得,如果是初中或者是幼儿园,或者是小学,小孩子不应该这样上这个课,因为太直了,所以我们题目叫做直面生死。因为你是高中生了,你很快就要面临着自己的抉择,自己未来人生规划,所以我觉得你有这个能力去承受这样一个课题,所以我们就选择这样一个方式。其实我们直面生死,最后还有理解人生是第二节课,这只是一个直面生与死,最后还有一个理解人生,人生还有很多东西,然后我们还会谈论一下幸福,这样一节课才是完整的,而不是断章取义地取一个死,或者取一个生,这样我觉得生命教育都是不完整的。

  解说: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是“三生教育”的首倡者,他发起组织了云南省和国内的教育专家编写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三生教育”系列教材。

  记者:就是说探索教育改革,探索教育这种新的路子,应该说有很多的落点,您为什么把这个落点放在这个“三生教育”上?

  罗崇敏(云南省教育厅 厅长):“三生教育”的必要性就在于“三生教育”,它是一种教育的本真回归,我认为不是什么创新,这个本真回归,它就回到有利于人的自然成长,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它本身是符合教育规律的,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必须要进行这样的教育。

  解说:这个小女孩名叫彭纤涵,在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读二年级,她最喜欢的就是和各种昆虫玩耍,因此同学们给她取名叫虫虫。

  记者:来,虫虫,转过来,我还得问你问题呢。

  仇瑞云(彭纤涵的母亲):来,坐,问一下问题。

  记者:你这个都喜欢什么虫子啊?

  彭纤涵(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 学生):蜻蜓,我可以玩蜻蜓。

  记者:怎么玩蜻蜓啊?

  彭纤涵:它的前面那个翅膀弄掉了,它就飞不了了。

  解说:小纤涵总是在课间时到校园里捉虫玩耍,有时侯竟然会忘了回教室上课。那么,她的班主任王航老师将怎样面对这个有着特殊喜好的孩子呢?

  记者:毕竟有一个班级纪律的问题在那儿。

  王航(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 教师):对。

  记者:不能半截跑出来,怎么把这种关系处理好?

  王航:就说真话,他有的时候还是会迷恋在这个草地里,忘了回去上课。像前两天,刚好吃饭的时候,没见她,我就过来找她,我就看见她,我就冲着她走过去了。走,走到那,然后就蹲下去了,然后就拿我们教室里喷花的喷壶,就在那喷,然后我就走过去了,我就站在她面前,她抬头一看我,她一看见我就愣住了,站起来看着我,我说虫虫你怎么又没上一节课啊,你干吗去了?就问她。她就说,我给虫子喷凉去了。说怎么喷啊?其实我就看见了,她追着。如果看见一只虫,她就给它喷两下,就这么一节课,我当时就想,我不批评她了,过后再跟她说。我说,行了,咱们先去吃饭吧。

  解说:第二天早上,一件让王老师料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王航:第二天早上,我们班小朋友打开那喷花壶,去接水,给花浇水,结果呢,打开一倒,差不多起码有七八只蛐蛐,就是螳螂什么的全死了,我说你不是昨天给它喷凉去了吗?她说我想这里面凉快,就给它捉了放里面泡着,我说我知道你不是想害它,但是你看,你不了解它你就害它,所以我们得了解昆虫。

  解说:王航老师结合小纤涵与虫虫的故事,在班上开展了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主题班会,引导小朋友们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学会敬畏生命,欣赏生命。

  王航:所以现在我觉得我们班小朋友,就包括彭纤涵小朋友她都知道我们观察它,我们来陪它一起玩才是爱它,我们不把它抓回家才是爱它。

  记者:那后来老师跟您说过吗?就是说她有时候上课出来,跑出来找虫子的事。

  仇瑞云:说啊,就是有时候跟家长沟通,小朋友喜欢这个虫子,就喜欢小动物是天性,但是如何引导他们,要爱护这个生命,让虫子更好地生活下去。

  彭纤涵:七星瓢虫。

  记者:七星瓢虫,哪呢?

  彭纤涵:哇,等一下。

  仇瑞云:瓢虫爱吃什么呀?爱吃什么?

  彭纤涵:爱吃蚜虫。

  记者:小心别飞了,是七个星吗?

  彭纤涵:就让它飞。

  记者:就让它飞。

  记者:那你现在准备发出一个禁令吗?从此以后,马上禁止虫虫再也不能从教室里跑出去了,上课的时候。

  王航:没有,她现在还是会。

  记者:你现在还不准备发出这个禁令?

  王航:不。我现在最担心的主要是她的安全,你要保证你的安全,你不要跑到比如说校园以外,老师会特别担心她。因为我也希望她能够体会到老师对她的那种爱,她也反过来爱我,我觉得现在她特别信任我。比如说放学的时候,她迫不及待就冲出教室了,但是这个时候她马上又会跑过来,她跑回来干什么?她看着我,因为她忘了。她跑回来,我可不可以去看那些虫子,就这么跟我说,我说可以,然后就对我笑,一笑,反正我觉得,刚才你也看过她那种笑,就是她那一笑,就把我的那个心,就把这个世界整个笑活了。就觉得你不该这样禁止她,她会理解你的,她去了,但是她会回来。

  解说:小学课本中的生命教育生动有趣,适合小朋友们阅读。

  记者:哪些东西让你觉得是以前没听说过,很新鲜的?

  迟天懿(云南省玉溪市第一小学 学生):比如说有一些它要你就是保护,不仅要保护自己,而且要保护别人,甚至连小动物也要保护,课本上就说很多,有一些动物它的寿命,是我们以前所不能想象到的。

  记者:怎么不能想象到?

  迟天懿:鸡现在是几个月就可以拿去吃了,但是课本上说鸡的寿命是远远超出三个月。

  记者:那鸡能活多少年,如果说真让它自己在那活的话?

  迟天懿:鸡如果自己活,从出生到死亡应该是有二十多年。

  记者:你以前不知道,没有想到过?

  记者:你以前就是像这样很严肃地,很认真地给他讲一些生命方面的东西?

  范君(迟天懿的母亲):以前的时候是教育一些,但是有了这种课本的教育,让我感觉到更欢喜,觉得社会上教育你看现在多积极呀。我们父母应该更积极地跟学校老师配合起来,然后去对孩子真正地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我觉得这个才是教育的本质。

  解说:云南籍探险家金飞豹,曾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等世界七大洲的顶峰,如今他也走进了“三生教育”的课堂,讲述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与同学们分享对生命的体验。

  金飞豹(户外探险家):我记得在那种七八十度的陡坡上,我就看到有一个人,也是穿着一个羽绒服早早地就坐在那儿,我说有人坐了我也可以坐,我紧挨着那个人坐下去,结果后面的一位藏族的高山向导一把把我抓起来说,不能坐,坐下去就死掉了,你旁边的人是四年前就坐在那儿。

  记者:这样一种接近死亡的体验,九死一生,您觉得适合现在孩子们吗?他们需要这样一种体验,需要这样一种经验吗?

  金飞豹:死亡教育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来珍惜现在我们的生命,宝贵的生命,我觉得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生命是宝贵的,生命是人生的载体,如果说是在为一些不值得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上,感情纠葛上,有的学生就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导致他走上一条不归的道路,甚至于自杀,我觉得那个都是属于没有正视地来认识生命的价值,没有很好地来理解生命的珍贵,这个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让学生知道生命的价值和死亡的结果。

  记者:你希望从里面能够听到什么,你觉得什么对你来说是有帮助的?

  学生(云南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我们现在是高等教育了,但是还在大学里面发生很多什么自杀那些倾向,其实这一门课程开设非常有必要,就像我们原来对一些觉得什么生命不珍贵那些东西,我们已经把这个理念转化过来了。

  解说:江西师范大学教授郑晓江20多年来一直研究世界和中国的生命教育,他在大学里上了十多年的生死学课程,一位女大学生对生命的感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郑晓江:她讲我们人啊,就是生命就是树,生活就是花,她讲比如说恋爱是一朵花,亲情是一朵花,人情是一朵花,那么当你的爱情失败了,这个花还会再开,这是第一;第二,我们还有人情之花,就是社会关系,还有亲情之花,仍然是我们生命之树上的花朵。你不能因为一朵花谢了,你就剥夺整株树的生存权。

  第二部分

  解说:“三生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一直普及到小学、中学、高中、中职和高等院校,不同阶段的教材都包括了生命、生存和生活三个部分。在生存教育的部分,重点要培养的是学生抵御自然灾害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解说:这是昆明市政府机关第三幼儿园进行的一次防火逃生演习,孩子们将通过情景体验式的活动掌握危机求生的技能。

  周宁(云南省昆明市公安消防支队):从电铃响起到最后一对家长离开,总共用了1分32秒42。

  群众:好。

  记者:以前参加过类似这样的演习吗?

  家长:没有。

  记者:在家里面也会给他讲一些有关消防方面的东西吗?

  家长:没有,好像我们也不懂,也不讲这些。

  记者:这就是刚才老师说的那个哭鼻子的小姑娘是吗?

  家长:对,吓哭了。

  记者:就是一冒烟就哭了吗?

  家长:没有,下来的时候,里面烟太呛了。

  记者:都已经跑出来了。

  家长:对,出来了,到楼梯下突然就害怕了。

  杨容容(云南省昆明市市政府机关第三幼儿园 学生):你叫什么名字呀?叔叔。

  记者:我姓孙。你叫什么呀?

  杨容容:杨容容。

  记者:你刚才害怕没害怕?告诉叔叔,你怕不怕?你不怕,你怎么不害怕,有那么多烟,怎么不怕?

  杨容容:捂着嘴就不怕,捂着嘴和鼻子。

  记者:当时第一次出去的时候,拿毛巾了吗?

  杨容容:拿毛巾了。

  记者:湿的还是干的?

  杨容容:湿的。

  记者:沾好水了。

  解说:家长和学生们在逃生演习中,如果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消防指挥人员会及时地进行指导。

  老师:遇到火灾的时候,家长是抱着孩子逃生好,还是让孩子自己走好呢?

  周宁:其实是这样的,当火灾发生的时候,如果有明火,那么家长抱起我们的小朋友逃生是绝对正确的。因为你的行动能力是比小朋友要强,但是如果说类似这样烟雾弥漫的情况,那就不一样了。因为我们烟雾主要是集中在建筑物的上部,所以我们都是采取落低身子,可以说是猫着腰的方式来进行疏散和逃生,这个时候如果你把小朋友抱起来,抱着超过自己的肩部,那么他吸进去的这些有毒有害的烟气,反而就会更多,所以提醒各位家长这个时候一定要帮助这些小朋友,猫着腰、低着身子俯下身子来逃生才是正确的。

  陈燕玲(云南省昆明市市政府机关第三幼儿园 园长):我们改变了以往的说教式的一些方法,让说教式改变为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对孩子来说我觉得这个受益是很大的,像家长整个的教育观念也得到了转变。

  解说:邓书贵是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一中的老师。2009年9月,他给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写信,迫切要求在偏远的农村学校也开展三生教育。

  记者:您认为现在这个阶段实行这个三生教育特别必要吗?

  邓书贵(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第一中学 教师):因为我们那个地方每年一到暑假,都有孩子出去游泳,一游泳的时候肯定都会出现,每年都会出现死亡的事情。那么去年,就是说有一个小学六年级的男孩,他去游泳,结果和他一起游泳的另一个孩子掉水,他去营救这个孩子,结果他把这个孩子救上来,他自己掉下去,最后就没能起来了。我想表达的是我们学校能不能告诉孩子一点什么?老师能不能告诉孩子一点什么?以后这个孩子出去以后,比如说是游泳,我们应该告诉他怎样注意安全或者说出现意外的时候,大家怎么求救,或者自救,或者还有其它什么办法。

  解说:生存教育教会了孩子们在危机或意外情况下如何生存自救。江川县安化乡中心学校开展“三生教育”以后,校长普党救感到,农村学生们的生存自救能力有了大大地提高。

  记者:教他们珍爱生命,热爱生命是不是也特别急需,是有一种现实的急迫感?

  普党救(云南省江川县安化乡中心小学 校长):有的。比如说我们这里山区池塘比较多,学生去游泳,意外死亡的也会有,所以这些情况应该说,我们不是说很急迫,应该说很急需。

  记者:首先就是要学会生存,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

  普党救:应该说通过老师的教学,学生认识到生命可贵,他就会珍惜生命,他下去游泳的时候,他就会想一想,我的生命安全吗?老师是怎么跟我说的,我能不能下去,他就会想过,我认为还是学生是有改观的,如果你没有教他之前,他肯定是想不到的。

  解说:当面对自然灾害时,学生们学会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当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时,学生们又该如何怎么做呢?

  陈红梅(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小学 教师):咱们每天都背着书包来上课,今天我要请几个同学上来,背着书包跳一跳。准备,开始,要蹲下去的,要蹲下去的。

  解说:在这个体验活动中,学生要背着书包负重跳跃30秒钟,然后再放下书包,同样再跳30秒钟。

  陈红梅:现在我就要来采访一下,刚才跳的那些同学了,两次跳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好,现在采访你。

  学生1:这个跳就像我们学习一样的,我们学习不要老是给自己背着负担来学,要把自己放轻松来学才会有更好的成绩。

  陈红梅:老虎。

  学生2:我觉得书包就是像这一身的石头一样,你要把它丢下去,你就克服了自身的困难,你就可以自然地就学得好了。

  陈红梅:你能想到这一个,真是个小哲人,你再说说,这个女生。

  学生3:我觉得书包像我们的心情,丢掉了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心情就会更好。

  记者:其实这门课真的是,既然是人生指导方面的课程,它不是一个教材能够解决的,的确需要老师融入很多自己的一种人生体验和感悟。

  陈红梅:我觉得在“三生”(教育)里面,我感觉到一种生命,温暖生命,真的是生命去守望生命,还有用生命去提升生命的,那样一种感受。一个老师有了这样一种生命的情怀,他在“三生“(教育)里面他会获得一种对孩子真正的一种生命的关注,让孩子在这个教材当中,真的是,在这些无数的体验活动当中体验到一份另样的课堂,另样的学习生活。

  记者:纳入了这样一种“三生教育”的理念,真的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吗?

  陈红梅:是的,有的。然后我们语文课当中其实也在讲很多,但是就是说它就没有这个系统,现在我们开课,它从幼儿园、小学一直到大学,对人我觉得一个心理,真的是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都给你进行抚慰和这样一种触摸了,让你可能就是说,你可能在幼儿园不明白的,在小学就会得到明白,小学不明白的可能到中学,它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这样一个过程。我觉得这样一种系统形式,别的科目是无法替代的,我就觉得我们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干什么,不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生活吗?而“三生教育”就是在教会学生更好地去生活我觉得。

  解说:“三生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直接体验。为此,老师们设计了各种游戏,通过切身的体验把人生的道理传递给学生们。

  邓勤(云南省个旧市第三中学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的人生究竟是长还是短。请同学们拿出上课之前老师发给大家的纸条,刚才老师说了,这张纸条代表的是我们从0到80岁的人生,先从0岁数到你现在的年龄,到现在的这个年龄以后,同学们把它撕去代表我们已经过完的人生。不论你开心与否,人生都不可能从头再来。下面我们第二个步骤,从80岁,从右边的80岁数到60岁的时间,把这段时光给也它撕去,因为代表我们要开始休息了,你们算一下每天你们用来吃饭、睡觉、发呆的时间有多少?好,撕好的同学举起手来,给老师看一下还有多少时间?20年、25年、27年。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你们将理想变为现实的时间,只有你们手里面的这点时间,如果你不抓紧手里面的这点时间,梦想永远只是空想。

  记者:以前这么认真琢磨过吗,自己其实还有多少年的时间什么的?

  学生1:没有。

  学生2:从来没想过。

  学生3:没有。

  记者:我发现就是说大家在撕完一部分,再撕一部分,剩下这么一截的时候,你觉得会有一些意外吗?

  学生1:意外。

  记者:意外主要是因为什么?

  学生2:这是个意外的是,我以前一直认为时间是慢慢的,我们永远不可能用完它,想着这个时间没有尽头,生命很漫长,我可以今天不读书,那明天再来读书,年复一年地这样,反正我有青春,我可以去消耗它。然后现在觉得就这么短的时间了,好像也不能干那么多的事情。我就想我只能立这样一个目标,而为目标付出自己的艰辛努力。

  第三部分

  解说: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培养孩子们的优秀品质,提升生活质量,这是一个普通小学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对“三生教育”中生活教育的感悟。

  张树和(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 教师):现在我自己来说作为班主任,我的班级管理这一方面肯定就要体现三生教育,你比如三生教育,我们平时说的,要更多地关注每一个个体,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记者:举个例子吧。

  张树和:比如说咱们班有一个孩子叫宋傅瑞琪吧,他上学期转过来的时候,从第一天我就感觉到这个孩子内心似乎有点那种,有什么阴影那种感觉,他不说话,然后也不笑,一整天,据我观察就是动作比较迟缓,然后有时候我说话大一点,都会吓着他,我觉得有点不太对头。

  记者:老师刚才说好像你给他的第一印象,好像也不是特别开朗。

  宋傅瑞琪(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 学生):刚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在以前那个学校,因为老师的嗓门有点大,然后刚转来的时候,心理还没有转变过来,所以会有一点。

  记者:老师声音大会改变你的性格吗?

  宋傅瑞琪:还有的时候会打。

  记者:还打他?

  傅云天(宋傅瑞祺的母亲):会。

  记者:打到哪儿?

  宋傅瑞琪:手。

  张树和:我记得他爷爷说过一件事就是说,他在上课的时候没有专心听讲,然后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说,什么叫“沸腾”,“沸腾”那个词,解释那个词,然后他可能前面没有注意听,这个时候他注意听了,他就起来回答。他就说,他就摸着胸部他说,这个地方疼就是“肺疼”,老师很生气,同学哈哈大笑,老师特别生气说,你在捣乱我的课堂是吧,就在那个地方就是一顿臭骂。然后甚至据家长说,还把家长叫去也给批了一顿,从此以后这个孩子就是,家长说明显地就是感觉到这个孩子完全变了,他的内心封锁起来了,跟谁也不说什么。

  傅云天:小朋友的感觉就是,我觉得自信心方面会差一点,我觉得他经常老师批评他,回来我问他,老师说什么?他说我不记得了,我不知道。其实他是不想去回忆,他尽量避免再去回忆那个时候,老师是怎么批评教育他的,我觉得肯定不愉快的事情,谁都不愿意去回忆。

  记者:我们在教育的时候经常会强调小孩成为NO.1,要争第一,但其实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让他意识到自己是ONLY ONE ,这一点是不是也非常重要,作为教育者来说?

  杨立雄(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 校长):对,这个就要考虑在教育里面追求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三生教育”就像我们学校来讲,做的就是生态化教育的这样。

  记者:生态化教育怎么理解?

  杨立雄:一个鲜活的个体,一个学校里面上千个学生视为自然环境当中的个体,有生命的。比如说我们想,我们的学校有两个花园,一个就是自然存在的有树木,有花草这样一个花园,第二个花园就是我七百多个学生,八十多个老师,他们也是一个花园。所以它有各种千姿百态的这样一种学生,那么在自然的花园里面,园艺师他不会把小草栽培,修剪成大树,他也不期望着小树能开出鲜花来。那么作为我们教育也是一样的,这个学生他能够成长为一片小草,你就让他成为最好的小草,这个学生他能成为小树,你就让他成为最好的小树,这个学生他有希望成为一棵大树,你就尽力成为一棵大树。

  解说:张树和老师在生命的花园里,挖掘宋傅瑞祺的潜能,为他找回学习和生活的自信。

  张树和:比如说提起笔来要写字的时候,如果他在磨蹭,我走过去很温和地告诉他现在好好地坐正,好好地写,抓紧时间,你会写得更好。然后只要他写得好了,我们就进行表扬,我还告诉他,我说瑞琪你今天认真地去做,我相信你明天做得比今天会更好,老师期待着你,等待着明天我要看见一个比今天更好的瑞琪,这样就是说给他一些希望,让他有一种目标,第二天果真我看他的作业,果真比第一天好多了,然后我就抓住这些契机给他进行表扬,树立他的一些自信。

  傅云天:刚才我跟他的班主任老师也沟通了,就是说昨天上他们全校的公开课,他也积极主动地发言,发言声音也洪亮,然后也基本上都在点子上,我就觉得孩子姑且不敢说他成功吧。只要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么我们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都会跟着他高,然后孩子的事情,他上学也开心,那么我们工作各方面,心情都会比较舒畅,我觉得挺好。

  记者:祝贺你们,我们都替你们感到羡慕了。

  傅云天:谢谢你。

  记者:我们经常要求孩子要尊重老师,其实有的老师,真的需要老师首先有一个尊重学生的心。

  张树和:对,我也想办法把这个孩子转变他的某方面的习惯,但是慢慢地你就觉得你投入了,你就会觉得这是一种感情的投入,像那个教师节我也做了一个论坛,我的题目就是:你是我生命中的精彩。我的这个角度就是说老师也好,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很多值得感谢的人,但是我从这个角度我说我要感谢我的学生,是我的学生,给我铸造了很多很多的,一些精彩的东西。

  解说:生命需要关爱,需要尊重;生命也需要赏识,需要激励,这是一次学会赏识的“三生教育”活动,学校特别邀请家长一起来参加互动活动,在体验活动中老师分别扮演三个孩子的母亲,并对孩子们精心准备的绘画进行了评价。

  学生1:妈妈,妈妈你看我获奖了。

  游成李(云南省昆明市先锋小学 教师):妈妈正忙着呢,你去吧,不错不错,可以,可以。

  学生2:妈妈你看我画的这幅画。

  游成李:你的画画得太好了,你简直就是画画的天才,你太棒了。

  学生3:妈妈,你看这幅画怎么样?

  游成李:孩子,这幅画呢构图比较好,颜色搭配也不错,但是你看,如果这儿再进行一下修改相信会更棒的。

  学生3:谢谢妈妈。

  游成李:那么现在就要请我们在座的妈妈,刚才表演的三位妈妈,你们同意哪位妈妈的说法,或者是你曾经说过类似于哪一类的话,请你们分别站在孩子的后面,各位家长,请。

  游成李:好,那么呢我们非常感谢,我们的家长排到孩子后面,就代表了你们对孩子以前的一种态度,仅仅是以前。好,那么现在我们就要请各位家长就先就坐,我们要听一听孩子的想法,你们赞同刚才三位妈妈的态度,你们赞同一的就举一,赞同二的就举二,赞同三的就举三。好,现在老师看到我们同学都赞同三的比较多,请你来说一说。

  学生4:我也是赞同第三种。因为第一种是家长不重视,我的心情会很低落;第二种是妈妈都夸你很不错了,我就不会有上进心了,很骄傲,会比较自负;第三种她既点明了你的优点,也告诉了你的缺点,我会去追求完美,更加努力地修改。

  游成李:面对别人的赏识,我们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才会一步一步地去进步,去争取更好的成绩。所以现在呢,老师就要请同学们睁开你智慧的明亮的双眼,找找看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的爷爷、老师,有哪些是我们值得去赏识的?

  学生5:我想赏识的是我的妈妈。

  游成李:妈妈在吗?

  学生5:在。

  游成李:好,走过来跟妈妈说。

  学生5:虽然你工作很忙,但是你还很……

  家长:没事,妈妈谢谢你,谢谢你。

  游成李:好,把话说完,孩子。

  学生:虽然今天工作很忙,但是你还急忙赶来看我们的上课,我觉得很谢谢你,妈妈。

  家长:宝贝,妈妈谢谢你。

  游成李:好,你的孩子看到了你对她的负责,所以你的负责,你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你的孩子。

  家长:谢谢老师,谢谢各位。

  学生6:我要赏识的是我的老师。

  游成李:好,王老师,我们有请王老师上场。

  学生:王老师,你每天都工作忙,但是还是为了我们在努力地教着我们,我感谢您的教诲,如果还有来生的话,我还会做您的学生的。

  王老师:谢谢孩子们。

  游成李:我们就是也期待家长能够融入到我们的课堂,和我们的孩子一起来感受,让家长也能够意识到其实“三生”(教育),不仅仅是老师的事,不仅仅是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孩子,其实它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无时不在,无刻不在。

  记者:您是不是也挺注意比较主动地,去表扬孩子的这些优点?

  杨梅(杨越程的母亲):你看得出我孩子生病吗?

  记者:我看不出来,看不出来。

  杨梅:他病了八年,他是一个肾病综合症,然后前年做了七次化疗。

  记者:真的是一点看不出来,现在身体情况怎么样?

  杨梅:还在吃药,每天吃药,大把大把的药,就这样已经维持了八年,但同时孩子的勇敢、坚强、乐观给了我很大的鼓舞,给了我力量。每天牵他的小手送他上学,我都是觉得幸福的,每天回来叫我一声,我也是幸福的,有他在我就幸福,就这样。

  第四部分

  解说:“三生教育”重在体验式的教育,不同的学校都创设出了不同的方法。云南大学附中在各个年级的学生中,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负重感恩,关爱母亲的活动。

  记者:你这里面放的是什么东西?每个人自己做的吗?

  学生1:我放的是沙袋和枕头。

  记者:你放的是什么?

  学生2:我放的是一些毛毯,还有一些书和沙袋。

  记者:那像这些,这边放的鸡蛋,这些都是你们自己放好的吗?拿胶布贴上去的?

  学生2:这个是统一发的,就是每个同学都领一份,捆在自己的身上。如果蛋破了,就好比是孕妇流产一样,所以我们需要非常细心地去保护这个蛋。

  记者:这个小朋友,你这么鼓,你是不是比别人沉?

  学生3:都是三公斤左右的。

  记者:这个三公斤怎么定的?

  学生3:因为和我们出生的时候的,体重差不多。

  记者:是吗?

  王瑞华(云南大学附中 教师):我们给他进行了一个角色的置换,告诉他们这个时候你不是你,你是十年前你的母亲,她在孕育着她的宝宝,那么这个宝宝呢和你当时一样重的,你会对他说什么样的话,你会对他进行什么样的胎教,或者甚至你会怎么样来保护他,让他们在心理上真切地是觉得在呵护一个新生的将要出生的生命。

  记者:怪不得,我看有的孩子肚子大点,有的小点,因为他们当时出生的体重不一样。

  王瑞华:对,他完全不一样的,每个孩子。

  解说:在一周的体验活动中,学生们需要负重学习和生活。

  记者:比如说你们应该是在整个白天活动都要带着它,还包括上下学呢,对不对?

  学生1:对,包括晚上做作业,还有上课都要带,只有睡觉的时候能取下来,其它时候都应该带着。

  记者:比如说有的人要上公共汽车那怎么办呢?

  学生1:就只有去细心地保护着它。

  记者:这是什么时候破的?

  学生4:我也不知道,这是刚刚破的。

  记者:这是怎么破的?

  学生4:就是不小心被同学挤了一下。

  记者:就是课间的时候还是什么时候?

  学生4:就是上课的时候,上课的时候,真的是很那个,十月怀胎是很艰辛的。我们这个不小心一碰就碎了,母亲当然也应该是小心,非常非常小心,我们也体会到母亲这种痛苦。

  记者:那你也难过了,碎的时候?

  学生4:是的。

  记者:怎么难过?

  学生4:很伤心。

  记者:那在学校里面,大家都看到你们都有一个负重感恩,大家都知道学校搞这个活动,可是你要真到外面去的话,别人不知道啊,那怎么办呢?别人是不是也有笑话你们的呢?

  学生1:确实有很多人的目光,就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学生5:还有人笑,对着我们。

  记者:那你们怎么办呢?

  学生5:只有先忍着一下了。

  王瑞华:当然孩子也会觉得有一些尴尬或者有一些男孩子谈及到的一些委屈,所以在外在的形式上,我们比如说给他做了一个统一的活动标牌,也实际上提醒别人说这是一群云大附中正在参与一个特殊活动的孩子们,已经在外在的形象上给了他们这样一种信息的传达,让大家给予更多的理解、了解、支持。

  记者:那你们了解到的社会的反馈怎么样?

  王瑞华:现在的整个社会对于青少年发展的一种接纳或者是一种支持程度要超越我们的想象,比如说当我们的孩子们在假装的情况下,上公共汽车的时候,就真的有人起来让座了。真的有人起来给准妈妈让座了,所以这样的行为还是让我们感到非常欣喜,因为教育孩子不仅只是家庭的责任,不仅只是学校的责任,它其实是一种全社会的责任,所以当社会的成员做这样的反馈的时候,我们心里是非常欣喜的,也是十分感激的。

  罗崇敏:我们通过“三生教育”把素质教育从口号变为实际,也正因为这样“三生教育”从本质上讲它就是自主体验,感悟教育,就要求不能叫口号,只能付诸行动。所以整个“三生教育”我们非常注重今天的行动,每一个学生的行动,每一个老师的行动,每一个家长的行动,在行动过程中来实施“三生教育”。

  郑晓江:人是生命,首先要生存,所以要有生存的教育,其次要生活,所以要生活技能的教育,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更内在的,就是教育的本质问题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为什么“三生教育”我如此推崇,如此评价高呢?因为它终于让全国的教育界,尤其是老师们,尤其是行政部门知道生命教育它不仅仅是,自然生命保护的教育,它除了生活的教育,除了生存的教育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这才是它最关键的,最关键的。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