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首度记录南京屠杀证言
■历时12年,日本老兵说出真相,纪录片将在东京公映
■日本媒体低调报道,日本年轻人怀疑事实
◎文/《青年周末》记者 张薇 特约撰稿员 徐天娇(驻日)
12年的资料搜集,5年的拍摄,13位南京大屠杀见证者的出镜……在这部1小时20分钟的纪录片中,融入了日本人眼中的南京真相。
11月14日,这部名为《南京,被割裂的记忆》即将在东京公映,这是日本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由亲历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真人出镜的纪录片,它的拍摄者是年逾六旬的日本女教师松岗环、年逾七旬的旅日华侨林伯耀和30岁的日本年轻人武田伦和。
面对日本国内长期回避南京大屠杀的社会压力,这部影片将记录一个怎样的南京大屠杀?它又会带给日本年轻人怎样的影响?
■没有旁白的纪录片
“看完电影的内容,情绪上没有感到不舒服。这是一部对战争中加害者与被害者心平气和的采访。这不是宣传,只有打动人心的真挚眼神。”
这是日本的电影制片人根来祐写在自己博客中的观后感,在《南京,被割裂的记忆》这部纪录片公映前,他应邀参加了预览会,在这位专业影人看来,无论是技术或内容,这部纪录片都无可指摘。
继7月份在名古屋和大阪公映后,《南京,被割裂的记忆》将于11月14日在东京涩谷一家小型电影院公映。
是第一部由日本人自己拍摄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纪录片。
1小时20分钟,记录了亲历南京大屠杀的6位日本老兵和7位中国受害者的证言。中国网络上有一段4分11秒的片花,13位出镜者无一不是头发花白的老者,据介绍,这些受访者大多已逾90岁,最年轻的老人也生于1920年,他们凭借记忆在镜头前讲述了日本兵曾用刺刀集体屠杀中国人和强奸女性等罪行。
不仅如此,13位亲历者在镜头中都没有被模糊脸庞,除一人外,其余12人均用真实姓名出镜,而且,影片没有加入任何旁白性质的解说和拍摄者的主张,全由亲历者自己对1937年的那段历史娓娓道来。
“只有直接经历其事的当事者的具体叙述,应该能打动观众的心吧。”纪录片的拍摄者之一、年逾六旬的大阪退休女教师松岗环,在10月25日接受《青年周末》记者采访时说。
而其中一位日本老兵隐匿真实姓名出镜的原因在于,“他强奸过50名以上的妇女,人家一看肯定会骂他,尽管他自己说可以发表自己的本名,但为了保护他的名誉,也担心日本右翼找他麻烦,我们还是用了他的假名。”纪录片的另一位拍摄者林伯耀如此解释。林伯耀是一位年逾七旬的旅日华侨,他也接受了《青年周末》的越洋采访。
纪录片第三位拍摄者兼导演是刚满30岁的日本年轻人武田伦和,两位老者和一位年轻人一起构成了这部纪录片的拍摄组合,“从受害者和加害者两方面同时取证,以达到纪录片的客观性,释疑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真实性”,是这个特殊的拍摄组的一致初衷。
■12年的努力
“不管怎样,我们就想现在赶紧把已为数不多的证言者影像拍摄下来,于是,开始带上摄影机去追踪日本国内的和中国南京的老人们。那时年纪最轻的原士兵(志愿兵)也已86岁了。”
纪录片拍摄计划从2005年开始启动。实际上,松岗环和林伯耀已经从12年前就开始了对历史真相的大规模搜集活动。
1997年10月,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他们在日本国内六个地方(东京、金泽、名古屋、大阪、广岛、熊本),设置了为时三天的名为“南京大屠杀热线”的电话征集工作。
据林伯耀的介绍,当时的电视和报纸都作了报道,他们一共收到了130个电话,大部分电话向他们提出抗议,但仍然有13个原日本兵送来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情况。他们一方面以掌握的这些电话信息为根据,同时也从各地方图书馆的战记、各联队各中队的军史以及战友名单中,开始了寻找原日本士兵的工作。
因为当时距离南京大屠杀已经60年,老兵们大多年事已高,这对松岗环和林伯耀而言,有点和时间赛跑的意味,“不管怎样,我们就想现在赶紧把已为数不多的证言者影像拍摄下来,于是,开始带上摄影机去追踪日本国内的和中国南京的老人们。那时年纪最轻的原士兵(志愿兵)也已86岁了。”松岗环说。
当时的日本,虽然据称有近20万人之众参与了南京大屠杀,可来自日本军队的老兵证言,却从没有被集中搜集和公开过。
尽管之前也有海外的媒体希望采访这些日本老兵,而且他们也接受了采访,但“日本没有发起过侵略战争”,“ 没有过什么南京大屠杀,即使有过屠杀行为也是战争的一部分”等主张在日本国内的高调声音,让这些老兵无法毫无障碍地开口谈论这段历史,对他们而言,所见所闻和自己直接做过的事情仍然是禁忌。
在调查中他们发现,这些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老兵,大多数没有将南京的经历告诉过家人,在讲到刺死、烧死俘虏的情景时,甚至发生过家属突然中断谈话的情况,也有的因为谈到这样的话遭到儿子的责备。
这种情况注定让他们吃了不少闭门羹。
“最初,我去日本兵家采访,只要说‘请说说南京的事吧’,那些老人们就基本上缄口不语。后来我改变方式,说战争时你们经历了很多困难,把那时的辛苦经历讲给我听听吧,那些老兵才肯开始小声说一些。我不知道去了老兵家多少次,和老兵交了朋友,进行了很多很多努力,直到他们愿意开口讲这段历史。甚至一些老兵的太太都和我成了很好的朋友。”松岗环说。
因为已经建立了信赖关系,一些老兵死后,把战争时代的文件、南京大屠杀时写的信等珍贵的文件书信等都赠送给了松岗环。
在调查中,影像的拍摄和文字、文件的整理同时进行,这样当松岗环在2002年和2003年接连出了两本书《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南京战·被割裂的受害者之魂》后,他们也拥有了丰富的影像资料,从而也萌生了拍一部纪录片的念头。
■年轻导演的视角
“我,就是和这部影片中那些为我们提供南京大屠杀事实真相的证言、原日本兵老爷爷一样的一个加害者的孙子。”
30岁的武田伦和,在2005年加入了松岗环和林伯耀这两位老者的调查队伍。
当时,松岗环和林伯耀正在为寻找一位纪录片导演发愁,在武田伦和之前,他们已经找过7个人尝试一起拍电影,他们带着这7个人一起到南京进行拍摄,但因为种种原因,比如不会使用电脑剪辑,无法体会受害者的心情等等,最后这7个人都不是最佳人选。
“武田是我友人的儿子,能够拍摄又能够剪辑,所以找到了他。因为是电影的工作,他本身也很有兴趣。而且他本身就热爱电影,在工作的时候非常认真。”松岗环介绍说,武田伦和之前曾经拍摄过在日韩国人的纪录片。
武田伦和的加入,给这部纪录片提供了更年轻视角,“他的视角更能代表现在年轻人的想法。比如在拍摄的时候,他会提议,‘不光是那些可怕的话题,偶尔也拍摄些美丽的风景不好吗?’在那些艰涩的内容外,他也会考虑到观看者的心情。”松岗环对武田伦和的导演工作非常满意。
对武田伦和而言,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工作让他更了解了历史,“随着‘南京大屠杀’一次次被提到、被拍摄,我开始感到震慑灵魂的冲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听了加害士兵、受害者的证言,唤醒了我的某种记忆。”尽管武田伦和没有接受我们的电话采访,但拍摄组通过邮件发送给了我们一份武田伦和的自述,他在这份自述中如是说,“我,就是和这部影片中那些为我们提供南京大屠杀事实真相的证言、原日本兵老爷爷一样的一个加害者的孙子。”
对,武田伦和的“某种记忆”就是来自他的祖父——一个曾经亲历过南京大屠杀的老兵。
“祖父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但常听父亲提起他的事,说是祖父平时性格平和,但只要一喝酒,就好像换了个人似的暴烈起来。父亲想要让他安静下来,就问他怎么回事。他回答说,是自己杀死的中国人来找他算账来了。”武田伦和在自述中说。
对于祖父的异常行为,在参与拍摄的一开始,武田伦和不过是觉得,自己的祖父在战争中肯定做过什么坏事。
但渐渐的,一次次目睹松岗环和林伯耀拍摄的录像中大量中国受害者所陈述的南京大屠杀时活生生的经历和原日本兵的自述,武田慢慢觉得不仅仅是什么简单的“坏事”。
“我觉得我能感觉到,祖父在战后看到中国死者亡灵时所感受到的相同的恐怖体验和行为。当我自己端起摄影机,面对被害者、加害者,聆听他们的直接证言时,这种念头十分强烈。”武田伦和开始和自己的祖父感同身受,而这也让他完全可以感受到受害者的心情。
■日本右翼的骚扰
“还有一部电影《南京1937》,在大阪上映的时,来了非常非常多日本右翼的车,我们特意去数了下,竟然有102辆!”
到目前为止,媒体迫于社会的压力,不敢为影片做很大的宣传攻势,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旅日学者马挺发现,这部南京大屠杀纪录片其实在日本几乎“鲜为人知”,日本媒体中仅《每日新闻》和共同社对其进行了报道,不过寥寥400字。随后,就连这篇小报道也被从《每日新闻》的网络版上删除了。
林伯耀说,迫于社会的压力,日本媒体“不敢”为这种类型的影片做大规模的报道,“2002年8月15日晚上在日本朝日电视台播放松岗环《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时,大概播了15分钟的时间,是一个很有名的主持人来介绍这个本书,同时放了一些影像镜头,当时出镜者用的假名也被模糊了脸庞,大概有1500个观众用电邮抨击这个电视台,还有500多个电话抗议,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是支持真相披露的。”
不仅要面临不明历史真相的日本人的压力,在松岗环和林伯耀的调查活动中,也一直深受日本右翼的骚扰,松岗环说,“我们每年12月份邀请南京相关的学者和当时的受害者到日本十几个地方宣传证词,已经进行了13年。每年日本右翼都在会场用扩音器大声喊着:身为学校的老师(松岗环是小学教员),却在说着关于南京的谎言!”
实际上,任何一部南京题材的电影在日本的上映,都会遭到右翼的骚扰,比如《靖国神社》曾经因右翼的阻挠一度推迟在日本的公映,“还有一部电影《南京1937》,在大阪上映的时候,来了非常非常多右翼的车,我们特意去数了一下,竟然有102辆!”
有意思的是,因为右翼的不断反对,反而为这些电影造了势,据松岗环介绍,李缨导演的《靖国神社》,因为右翼不断反对,观众反而更想去电影院看看到底是部什么样的电影,反而促成了更多的人去看。
大概日本右翼吸取了经验改变了策略,《南京,被割裂的记忆》从开始公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给摄制组找过大麻烦,“也许是因为怕再次造成反效果。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松岗环说。
而摄制组已经习惯了跟日本右翼的针锋相对,“东京是日本右翼的活动带,他们会怎么对待我们的公映?我还真的是在拭目以待。”林伯耀说。
到目前为止,林伯耀认为公映的效果还比较乐观。因为没有事先宣传,名古屋一共有240名观众观看,数量较少。轮到大阪公映时,日本的报纸和电视台对此片已经有了介绍,约50人一场的小剧场,几乎是场场爆满,连续上映了20天。11月14日,即将在东京涩谷的小剧场的公映,电影院方面已经收到了一些观众的咨询电话。
■试图弥合历史鸿沟
“但我并不因为自己是加害方而感到悲观。只有加害方也行动起来,加害、被害者之间被割裂的深深鸿沟,才有可能被填平。”
身在北京留学的日本80后年轻人加藤嘉一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表示出对本国人自拍的这部电影极度期待:“无论怎样,这都是一段十分珍贵的记忆,这些老人总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武田用影像的方式记录下他们的记忆,我十分敬重他。”
而一直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了解不多的日本年轻人会如何看待这部影片?
据林伯耀介绍,在大阪公映后,电视台采访了几位日本年轻人,其中几个人说,他们是第一次听到由日本老兵来讲述当年的历史,非常吃惊,看到受害者的证言也是很受触动。
“是他们日本人自己的祖父的亲述啊,不是我们中国人说的,我觉得这些来自日本老兵的证言是无法被否定的。”林伯耀说。
据加藤嘉一的观察,他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日本网民的评论,很多年轻人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学到了东西,对于那段历史进行了新的思考,因为我也是回忆起我的小学、初中那个时代,我们在日本学校里面对于那段历史学习的并不是很多,并不是很深,能够接触到,而且来自中日双方幸存者和日本老兵,通过他们口述,能够更生动地,更深层地了解到那段历史。”
面对这部纪录片,日本年轻人有触动,但也存有怀疑。
在一篇名为《日本首映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的博客中,博主这样记录他和三位日本年轻人的网络交流:
30岁的编辑优希达表示:“震惊!我简直不相信被采访者说的话是真的,我不敢相信日本士兵七十多年前在南京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看完后我还一直怀疑。”
28岁的教师真希真纪说:“我的第一反应和他们差不多,就是怀疑。我们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大学课本当中都没有提到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事件,我们对其一无所知,我们只知道中国和日本曾经发生过战争,由于美国对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日本才被迫投降的。我确实也不相信日本军队会干出这样的事情来,我想他们是有人性的,是有良知的。”
29岁的公司职员贤吾晴登则认为:“我也相信一句话,发生了的历史是无法改变的,真相一定会揭开的。”
面对如这样三位年轻人的怀疑态度,林伯耀表示理解,“他们只是看过这样一部电影,不能马上改变他们的想法,但至少有一个疑问,真的是没有南京大屠杀吗?如果能生出这个疑问,电影就算成功了。不要相信那部分没有良知的学者,年轻人有疑问就可以了,可以慢慢去改变他们对历史的观念。”
是的,化解两国历史问题的误解和鸿沟并非可以一蹴而就,但至少,松岗环、林伯耀和武田伦和的努力已经给这块冰山的消融带来一个积极的信号。
正如年轻的武田伦和所言,“我并不因为自己是加害方而感到悲观。只有加害方也行动起来,加害、被害者之间被割裂的深深鸿沟,才有可能被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