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大校长谈国学:应融入百姓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2日10:15   央视《今日观察》

  CCTV2《今日观察》2009年10月31日播出:“人大校长纪宝成:应将国学融入百姓生活”,以下为节目内容。

  目前国学热正日益升温,从《三字经》、《论语》到《史记》,从儒学、文学、哲学,再到历史,今天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在国内掀起了一轮国学热潮。而在海外呢,新一轮的中国传统文化热也在掀起。那么国学热的背后,到底是一种偶然,还是一种必然,如何才能真正地传承发扬我们的国学传统呢?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同归而殊途,此路亦彼路,180位国内外学者,齐聚世界汉学大会。

  鲁惟一:中国正在融入世界  世界也在了解中国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人们已经普遍看到中国很有发展前景,随着中国对外国人更开放,外国人对中国的兴趣更浓了。

  李学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为世界做出新贡献

  (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汉学,汉学家怎么研究中国,他为什么要研究中国,中国怎么研究自己,这个都和我们的国运兴衰有密切的关系,而我们中国的文化一定要走向世界,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也是我们将来对于世界,对于人类做出新的贡献的一个方面。

  纪宝成:进入通俗教育的内容  国学获全方位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这些年国学热度不减,我们理解的国学就是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及其研究的一门学问,这是人民大学对国学的一个定义,一个界定。那么也就是说,大家非常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从社会上来看,孩子们对国学的学习,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中学都很重视,比过去重视多了,大学都重视。大学的重视,不仅仅像人民大学成立了国学院,或者其他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而是更广泛的进入了通俗教育的内容里。据我了解,也有不少官员在广泛学习的同时,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也在认真地研究,认真地学习,试图从中吸取营养。这就说明全球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对传统文化比过去要关注的多了。这是一个全方位的关注,所以这个也就可以认为是 “国学热”,但“热”是一个相对的表述,因为传统文化在过去的长时间里是比较边缘化的,或者只是支离破碎的,现今全方位的关注传统文化,是不多的,所以这样一来国学就显得很热了。

  张鸿:国学热已深入寻常百姓家

  (《今日观察》 评论员)

  纪宝成校长可以通过汉学大会,或者人民大学国学院的招生情况感受到这种热,那我就是寻常百姓家,我们就是从身边的人的反应来感受。比如说我儿子三岁多就已经开始背《三字经》了,幼儿园教的,我批评他,他就说子不教,父之过。另外我以前的一个同事在上海的外企,现在报名参加了白领学堂,主要培训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里很多都涉及到人格的塑造,很多外国企业也非常重视这个。此外,它从表现形式上来说,成人礼、穿汉服在这两年已经很普及了,现在我们在地铁里面看到一个穿汉服的,已经不感到特别奇怪了。

  方立天:国学对推动文化发展和民族复兴有直接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国学,对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有直接意义,由此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的强大和复兴,也有直接意义。

  纪宝成:软实力的提升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最根本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从根本上来讲,国家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的日益提升和加大,是跟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联系在一起的。从世界上来讲,经济全球化要求文明多样化,中国作为一个大国, GDP在世界上是第三大国,贸易可能是第二大国了,外汇储备可能是第一大国了,这就必然要求中国有自己的话语权。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文化,因为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是文化。一个民族并不在于你的肤色、地区,根本在文化不一样,你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所以民族的复兴,很大程度是文化的复兴,文化走向世界。党的十七大提出来要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就包含了这个意思在里边。软实力的提升是时代的需要,是时代的发展和呼唤,是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复兴的最根本的原因和动力。

  张鸿:“国学热”是在传统文化中追寻精神家园

  (《今日观察》 评论员)

  复旦大学的钱文忠教授,他提供了一个数字,就是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人均GDP2000美元的时候,就会寻找自己的传统文化,有一个传统的回归,其实现在中国已经达到了人均3000美元。韩国和日本在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的时候,都有这样一波传统的回归。

  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的经济大国,也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这个影响力不光是经济、军事、外交,文化作为软实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08年中国大陆的出版物版权的引进和输出是7比1,这就是说中国在经济上是顺差,但在文化上是逆差。我们在和国际更多的文化碰撞的时候,我们需要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需要去寻找传统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去寻找它,把它给挖出来。

  国学热升温国内外,弘扬国学,彰显文化软实力

  纪宝成:国学走向世界需要形式  但不能过于形式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下一步国学应当如何来进行发展?国学教育,重振国学,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确确实实有时是一种表层的热,深层次的热我觉得还谈不上。比如国学教育如果进入教育体制,进行制度化,现在国学学位,国学学科还没有“户口”,这都是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在制度上来讲,国学教育的内容哪些是真正的精华,哪些东西真正能开发出当代价值,我们要发展古今中西这四个维度,以及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复兴,这两个社会现实需要的维度上来研究国学。境内外研究的国学,在国际比较当中的一种国学是现代心态的国学,这个路还有很长,所以需各界的努力,学界的努力主要在学术方面。

  国学走向世界需要一定的形式,比如说日本,日本的孩子3岁5岁7岁必须到神社去,穿着传统的和服去履行一定的仪式,让孩子从小就在幼小的心灵当中种下大和民族的深深地烙印,在心灵当中根植起来。所以有一些形式是必要的,但我不赞同过于形式主义。

  张鸿:国学应防“虚热”  应兼容并蓄、与时俱进

  (《今日观察》 评论员)

  国学热仅有表面上的火显然是不够的,这是虚火,当然虚火也是有价值的,但是内在的热才是最重要的。国学,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要的一点,其实它并不是食古不化的,僵硬的,其实它是有内部自我调节的功能的。中国传统文化里提兼容并蓄,也提和而不同,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不排斥,然后也吸取,与时俱进的话,国学更容易走进我们的心里边。

  孔汉思:中国传统道德准则放之四海而皆准

  (德国图宾根大学荣休教授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全国道德规范日益成为重要话题,需要道德规范约束,经济、政治、个人和家庭生活,中国为之做出了特别的贡献,像空子倡导的“仁”,仁慈、人道,“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两个基本道德准则,而且当然是当下每个人的行为准则,这些通行的准则可以惠及世界,也同样可以惠及中国。

  汤一介:应海纳百川  推动中国文化繁荣发展

  (北京大学教授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要承认需要吸收其他的文化,使我们的文化更加发展,如果你不能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你的文化很难得到重大发展,在中国历史上的经验,就是我们曾经吸收了佛教文化,那么才有宋明理学,特别是你不吸收其他的文化,你的这个文化就成为一个死的文化,封闭的文化,甚至于成为一种所谓的文化的部落主义。

  纪宝成:应将国学融入百姓生活  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国学如何与时俱进,从我们所理解的角度来看,当前最重要的是政府要重视,有关部门要重视,但更重要的是学人自己的努力,靠大学。靠学者们的共同努力。另外,媒体的作用非常重大,怎么样让它走到社会上去,甚至进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我们的态度是心要热、头要冷、步子要稳,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张鸿:国学不能流于形式  不能仅仅是利用

  (《今日观察》评论员)

  国学不能流于形式,现在国学很多时候被当作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比如说现在有一些地方把古代的文人挖出来,说这个是他的故居,然后有几个地方还在争故居,其实这个都是在搭文化台,搭国学台,唱的其实是经济戏,所以他们的目的其实不是为了弘扬,而是为了利用,虽然它是有价值的,但不能仅仅是利用的。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重播23:50-24:20;次日中午13:00)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