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我国公众面对突发安全事件时素质不乐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16:23  《环球》杂志

  中国公民“应急素养”之辩

  《环球》杂志记者/辛省志  实习记者/罗利娜

  10月15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举行了大规模的全民地震模拟演习。当地时间10点15分,电台和电视台开始播放大地震发生的消息和声响效果。参加演习的民众立即蹲下,双手抱头,等待救援。学校把学生疏散到安全场所;在医院,志愿者扮成伤员,由医护人员按照伤情分类“治疗”。为帮助人们提高防震意识,组织者还号召人们贮存食品、饮用水、药品和现金,固定好家里的重物,学习急救常识等。这次演习有近700万人参加,据称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地震演习。

  加州举行这次大规模的演习,目的是检验和提高民众在地震来临时的应急反应能力。加州地区是美国地震活跃区之一。1906年的旧金山大地震曾造成巨大损失。最近50年,加州发生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有10次,无感地震和一般有感地震平均每天要发生10次以上。美国地震学家预测,在未来30年加州发生里氏7.5级以上地震的几率达到46%。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学家露西·琼斯表示,不断练习大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反应是在地震来临时生存的关键。

  去年的汶川大地震,同样引起了对中国民众应急素养的关注。现在人们面临的灾难似乎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从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到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再到火灾、踩踏等各类安全事故,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而在回顾这些灾难时,人们发现,如果更多的人在灾难降临之前了解如何应对灾难,损失原本可以少一些。

  那么,在历经灾难之后,我们在公众防灾教育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还存在什么问题,可以如何做得更好呢?《环球》杂志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中国应急教育怎么样

  闪淳昌(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

  目前我国公众在面对各种突发安全事件时的素质不容乐观。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公众消防安全知识的一项调查,有48.6%的人在发生火灾时不知道如何逃生。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够,没有意识到各种随时发生的紧急安全事件可能带来的巨大伤害和损失,或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比如汶川大地震之后,有人说,这是百年一遇的大地震嘛,那震过了一次,100年内都不会再有了,就不用学习怎么防震了。

  顾林生(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长):自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中国对应急教育还是非常重视的,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现在的教育主要是纸面的教育,通过书本、或者多媒体等形式告诉公众如何应对各种危机,但是实践性的内容、情景模拟的教育比较少。此外,各部门在安全教育上各自为政的情况也比较多,食品监管部门管食品安全、地震局管地震安全、消防部门搞火灾教育,等等。如果有一个统一的应急教育规划,应该效率会更高一些。

  陈安(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河南大学应急管理研究所所长):目前中国的应急教育,主要还是侧重在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做得比较好,但是在农村和小城镇,这样的教育做得还远远不够。

  我们的应急教育教材做得也不太好,引不起人们的兴趣。有些应急教育手册,我们搞应急研究的人看起来不错,但是在普通百姓中能有多大的接受度就很难说了。针对各层次人群专门做的教材更少。你如果上美国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的网站就会发现,网站有一个专门针对儿童的栏目“FEMA for Kids”,这里用了很多漫画、flash动画、游戏等方式,用小孩子的语言教育孩子怎么应对各种危险,寓教于乐,小孩子也喜欢看。这值得我们学习。

  另外,中国的应急教育往往容易搞成了一种运动。比如2008年发生了大地震,那么全国上下都来加强防震教育,搞应急教育进课堂、进社区,搞演练。这种“运动式”教育的效果当然也有,但是由于针对性不强,恐怕效果不会很好。

  应急教育谁来做

  闪淳昌:我们的应急体制,包括应急教育在内,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叫做“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很多非政府组织,包括各种社团,包括红十字会、儿基会等重要的社会组织,他们都有自己的渠道和各自联系的群体,通过他们的工作,可以使应急教育做得更深入,更细致,更完善。

  我想强调,学校在安全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提出了安全教育进课堂,从娃娃抓起的号召。

  顾林生:在应急教育问题上应该发挥各个社会组成单位的力量。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应该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进行应急教育。

  比如企业。现代企业都要讲企业社会责任(CSR),而安全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首要责任。一个企业,首先要生产安全的产品,这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这需要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这需要对消费者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是一些比较危险的产品的生产企业更要注重这方面的教育,比如煤气公司,要教育公众安全使用煤气。这些企业的安全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减轻国家在这方面的负担,同时这类教育可以减少安全事故,对企业也是有利的。日本的媒气公司每年进行煤气管道的检查时,总是指导用户注意使用煤气和最近出现的新问题。

  各种非政府组织也有很大的空间。他们往往在某一领域具有专长,可以发挥各自的长处,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应急教育,比如这个组织是做地震研究的,那就可以专门宣传与地震有关的应急知识。有些组织可以提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比如中国儿基会就通过安康计划出资对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对于这些民间的应急教育力量,国家应该给予指导和资金扶持。有很多社会组织都有做事的激情,但是他们需要资金。国家可以设立一个应急教育基金,通过各种方法筹集资金,然后通过招标的形式将资金分配给一些社会组织,由他们进行应急教育。比如日本邮政储蓄系统有一种“志愿者存折”,存款者自愿将存款利息捐出来,形成一笔资金,这笔资金可以由各种社会组织来申请使用,当然这些资金主要用于环保、对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和教育等领域,也有一部分用在了防灾教育方面。

  丸山正次(日本新县长岗市市立丰田小学校长):在日本,学校是非常重要的应急教育力量。像我们学校,要经常教育学生当发生地震、火灾、或者雪灾时应该怎样应对。

  由于日本地震频发,市政府统一向全部中小学校配发了儿童学生用防震宣传手册。手册除了用照片和图示展示2004年新县中越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造成的巨大损失,以告诉孩子们地震的可怕之外,还详细讲述了发生地震时根据所处的环境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比如,如果是在学校上课期间发生地震,应该迅速躲到课桌底下,等到桌子不再晃动后再出来,如果在放学的路上发生地震,要远离建筑物、墙体、自动售货机等,以防止被砸伤。除了手册教育,我们学校每年还举行三次防灾演习,针对地震、台风、暴雨等灾害对孩子们进行避难训练。

  除学校外,社区也是日本防灾教育和演习的重要组织单位。每个社区都有应急物资储备库,社区可以利用这些物资对居民进行防灾教育,定期组织居民进行防灾演习。

  陈曦(《环球》杂志驻东京记者):日本的各地政府、各地中小学校、各社区都设有独立的防灾中心。平时,防灾中心会举办各种展览,供市民和学生免费参观。

  我曾经参观过静冈县的防灾中心,由于日本预测在未来几十年内将再次发生8级以上的东海大地震,因此,静冈县非常重视防灾救灾工作。从上幼儿园小班开始,静冈县的居民就都要定期来这里参观学习。高大家具要固定在墙上,发生火灾要用湿毛巾护住口鼻……这些防灾救灾常识人人掌握。

  近两年来,日本“防灾日”演习比较注重演练自卫队、国际救援力量在救援活动中的组织与协调。2008年的“防灾日”演习假想日本和歌山县南面海域发生了里氏8.6级地震,同时伴随有大规模海啸。全国30个都道府县约59万人参加了演习,主会场大阪府岸和田市自卫队、警察、消防和海上保安厅等在列车脱轨及建筑物倒塌现场实施了救援,同时还进行了因海啸被冲走的人员及搁浅渡轮受灾乘客的救助演习。而作为分会场的横须贺市则展开了利用驻日美海军的气垫登陆艇搬送重伤员的演练。

  应急教育是浪费资源吗

  闪淳昌:现在我们的应急教育是远远不足,不能适应应对各种灾难的需要。而且应急教育是与各种科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的,应急教育应该是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提高人们的科学常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所以浪费的问题应该也是不存在的。

  顾林生:应急教育会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会不会造成资源浪费,要看投入产出比。应急教育的产出是明显的,就是当安全威胁降临的时候,可以保护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至于投入,这是可以变化的。比如说演习,演习有大有小,一些规模比较小的演习,其实可以做得比较简单,不需要很大的投入。比如办公楼的火灾撤离演习,可以在大家上班的时间用广播喇叭喊一下,说现在进行火灾演习,请大家尽快撤离,这几乎没有成本,也不会耽误太多工作。我想,我们国家的所有高楼大厦如果每年进行一到两次紧急疏散演习的话,那个效果肯定是很大的。至于演习当中需要的一些物资,完全可以使用应急储备物资,这些物资多数是可以重复使用的,这次演习用过了,下一次演习还可以用,真正发生灾难的时候还可以用。

  应急教育本身当然会占用一些资源,一些较大规模的教育和演习可能占用的资源也比较多,但这种占用是值得的,是为了将来灾难降临的时候能减少损失。

  造成浪费的倒是应急教育中的各种不合理现象。比如我们的应急演习喜欢走形式,显排场,要开大会动员,光会场的一个横幅就要不少钱,真正的演练倒是没人关心了。

  还有一些是因为缺乏协调带来的浪费。2009年初,国家决定将每年5月12日作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进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这对应急教育来说是一件好事。2009年是5月12日是第一个“防灾减灾日”,大家都非常重视。要搞宣传教育需要做一些海报啊什么的,于是我们研究所在5月初就接到了无数的电话,要求我们给他们设计海报,甚至有些居委会也要自己设计海报。这就是很大的浪费了。如果政府部门统一设计一批海报,让各部门自己选择使用,那就会节省不少设计费。

  陈曦:日本各地方政府和社区每年都会印发防灾宣传手册,还有汉语、英语、韩语等外语版本,用简单明了的口诀和一目了然的图画帮助居民们提高警惕性,提高防灾素质。各种防灾演习和讲座,居民们都是自愿参加,并且非常重视。他们认为,这是必须掌握的一门生存技巧。日本居民家中几乎都有一个“防灾急救包”,里面装着各种防灾用品和食品、饮用水。主妇们也会定期更换其中的过期食品,保证防灾用品的新鲜有效。

  应急演习会带来恐慌情绪吗

  陈安:有人担心在国内频繁的搞应急演习反而会引致民众的恐慌,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中国人口众多,而且大家似乎都倾向于相信小道消息。如果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这种错误可能会被迅速扩大,造成一定的恐慌。这要求我们提高相关信息的透明度,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向人们传递正确的信息。

  顾林生:长期以来我们似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就是如果政府在一段时间内强调某一件事情,人们就会认为要出事了,或者是已经出事了。这其实是反映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危机沟通等方面的不信任问题。在应急教育的问题上也是如此,不在于是否过于强调应急教育或者演习多少,关键的问题是,政府和民众间要有一种信任的关系,政府及时准确地向民众传达准确的信息,民众也相信政府所传递的信息是正确的。

  闪淳昌:为了防止出现公众对应急演习产生误解,就要在宣传教育中讲科学、讲知识、讲方法。要向公众说明,我们进行应急演习,是有备无患,为应对事件做好准备。演练的内容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不要千篇一律,不要流于形式。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