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书到德国方恨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3日14:36  新周刊

  书到德国方恨少

  “如果你想发财的话,就娶一个中国女人吧,她会督促你赚更多的钱。”在法兰克福书展上,歌德学院中国院长阿克曼的这句话在电视上播出后,迅速成为德国流行语。

  文/潘滨

  对于只有60万人口的法兰克福来说,2009年10月的第二个周末显得异常热闹,最拥挤的地方是展览中心和体育馆,它们分别拥入5.5万人和4.3万人。前者是来参加法兰克福书展的各国官员、出版家、作家和记者,是这个城市的客人;后者多是本地居民,作为法兰克福足球俱乐部的忠实球迷,在这个主场比赛日,他们迎来最近战绩不佳的汉诺威96队。

  陪我看球的是一位看上去很年轻的汉学家白嘉琳,她耗时半个小时才从拥挤的书展中心钻出来。这位通宵达旦奋战5个月翻译出莫言作品《檀香刑》的女士,曾在上世纪80年代留学中国四川。“在法兰克福生活了几十年,这居然是第一次去现场看球。”白嘉琳给出的解释是,“知识分子更喜欢安静的地方,虽然我也很喜欢足球。”

  法兰克福森林球场的安检员吃惊不小。在白嘉琳携带的小包里,安检员翻出一本厚厚的中文书:“你觉得我们的比赛还不够精彩吗?这可不是看书的好地方。”当得知那是莫言的另一本著作时,他说:“我们都知道这个中国作家。”的确,莫言是这个国家在本周内最常见到的名字,不管是电视、网络还是报纸,都在大篇幅报道这个来自遥远东方的作家,他的德文版作品《檀香刑》被摆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其实自从张艺谋的《红高粱》在柏林获得金熊奖开始,德国人就对这个作家有所耳闻了。

  “中国队”在法兰克福

  在周一举行的法兰克福书展开幕式上,莫言代表中国作家作了主题演讲,他讲了一个故事:“一百多年前,德国人占领山东。中国人传说,这些人没有膝盖,只要用竹竿捅倒,就再也爬不起来。另外,他们的舌头是分叉的。后来我带着几个德国留学生回乡,爷爷仔细打量一番之后说,原来德国人是有膝盖的,舌头也没分叉。我随即询问德国留学生,你们的祖辈对一百年前的中国人是什么印象。德国朋友说不出来。我跟他们讲,自己曾在意大利看过一幅画像,里面的中国人住在树上,垂着长长的辫子,脸颊像鸟。”

  莫言的结论是,东西方之间一直存在着相互妖魔化的问题,只有交流才是双方互相理解和支持通道。虽然开幕式上掺杂了政治论争的火药味,但就像歌德学院中国院长阿克曼所说的那样——文化的目的只有文化,书展的主题并没有发生改变。来自世界各地的出版商、版权代理者和作家在这里洽谈业务,寻求合作。一家只有两人负责的瑞士出版公司,居然每隔半个小时就要签署一份新合同,他们从半年前就与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约好细节,只待书展开幕,当面签约,工作效率引人赞叹。

  此次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作为主宾国派出了高规格的代表团。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到来,让会场平添几分高度。与之相比,中国的出版业者显然还没有融入版权交易的大潮。偌大的中国展览区,只有林立的书架和闲散的人群,旁边的茶几上散乱地堆着从中国餐馆打包来的盒饭。到中国区参观的游客,更多的是瞧个新鲜。两位作家在寻找一家出版社的对接者,却总也找不到合适的人。一位省级出版系统官员告诉记者,他到这里,既没有安排业务洽谈,也没有会议和活动,只是来捧个人场,一个“人场”3.9万元。

  与那些知名展台前的前呼后拥相比,德国作家协会的展台前显得冷落又局促,两位中国作家正与德国作协的负责人交换信息。当得知有些中国作家,本身就有事业单位编制,即使不再写作,照样可以拿到工资和享受福利待遇时,对方急忙问道,外国人也可以加入中国作协吗?

  展会见闻录

  持续一周的书展,只有最后一天才向公众开放,在前六天里,到处是忙碌穿梭的出版家和作家,他们是这个会场的主角。大小论坛和会议不下几千场,多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现身书展,最热门的当属新晋得主赫塔·穆勒。她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如德国人精细严谨的风格,刚才还在3.1厅碰到她演讲,随后又在5.0厅看见她在做节目。据她的出版商、菲舍尔出版社的谷普女士介绍,在她得奖之前,出版穆勒的书一直亏钱,因其作品艰深晦涩,但出版社坚持了下来,现在终于守得云开。

  赫塔·穆勒是生长在罗马尼亚的德国后裔。从小就讲德语,大学毕业后做了翻译,却被国安部门盯上,命她做间谍。她拒绝了,然后就失去了工作。由于不堪骚扰,穆勒与丈夫在22年前移居德国。这次,她在书展上的主要工作是推销自己的首部长篇小说——《呼吸钟摆》。小说来源于朋友的亲身经历:17岁的罗马尼亚诗人被关押在劳动营里,受尽身体的折磨和精神的压制。“我的写作并没有什么任务可言,我只是写和我自己有关的事情,这些从某种角度来说都是我自己一直承载的伤痕,而我并没有刻意让它们成为我的文学的某种使命。”话虽如此,她还是刻意拒绝了所有来自中国大陆的媒体采访。

  轻松的时刻也发生在德国电视二台的访问现场,刘震云提出一个问题,他的著作《我叫刘跃进》中文版只有200多页,但是翻译到德文就增厚了一半多,刘震云比划着两者的差距,问另一位德国作家巴赫:“我不知道是中文太精炼了,还是德文太唠叨了,难道翻译家塞进了自己的内容?”惹得现场观众哄堂大笑。

  德国与中国是书展的绝对主角,在一场关于东西方误解的对话中,孔子学院德国院长王宏图与歌德学院中国院长阿克曼展开辩论。这两位生活在对方国家却传播祖国文化的专家,对误解有着深刻的切身体会。王宏图抱怨西方无视中国的变化,对东方充满意识形态上的误解和偏见,而阿克曼则说误解使人更加丰富,人与人之间总有误解,国家之间也是。他认为西方一些优秀艺术家的作品都是在创造性误解的基础上产生,而夫妻之间的感情误解会使生活更加丰富。他还告诉德国观众:“如果你想发财的话,就娶一个中国女人吧,她会督促你赚更多的钱。”此话在电视上播出后,迅速成为流行语。

  正如默克尔所言,读书是深入另一个世界的通道。很多德国民众对中国近况的了解令人惊讶。在重金属工会为德国老作家君特·格拉斯举办的生日宴上,一位嘉宾问记者:“中国男多女少的人口结构,是不是会使你难以找到一个妻子?”而当一位中国作家在抱怨国内阅读氛围日渐稀薄的时候,有人安慰她:这是因为德国有2000多家出版社来满足受众,而中国只有500多家,况且中国的9亿农民更喜欢看电视。

  书到德国方恨少

  一个标准的德国读书人,他的第一次阅读体验可能从出生的第三个月就开始了。英国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人类出生三个月之后,就具备了阅读和认知世界的能力。基于此,德国阅读基金会——欧洲最大的促进公众阅读的NGO,会通过医生,将一个阅读包免费赠送给德国的55万婴儿。这里面有德国总统写给孩子家长的一封信,还有很多著名作家和明星陪孩子阅读的照片,更有制作精良的玩具书,让孩子们在玩乐中认知新世界。这个包仅供孩子们在3至11个月大小的时候使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基金会不断有新的阅读方案提供给读者。在他们的展台里,有一棵用奶嘴缠绕起来的圣诞树,寓意从小就要吸取知识的养分。

  正是基于一系列阅读促进手段的实施,使得本国民众非常热衷于读书,在德国的车站和大街上随处可见大小书店。即使是在繁华的城市商圈,地租昂贵,也会看到特色书店与奢侈品专卖店比邻而居。最近德国通过一项法案,降低图书业营业税,与经营其他商品需缴纳19%的税费不同,图书业只需缴纳7%。城市里还有很多公共的文学馆,这些文学馆定期举办一些阅读和朗诵活动,并定期邀请各地作家前来举办讲座和签售,甚至有很多文学青年选择在文学馆里举办婚礼。

  德国人喜欢用数字说话。在去年出版的图书中,有30.3%是文学类图书,8.8%是青少年读物,教材仅占5.9%。全年图书销售总额高达9.6亿欧元。“虽然不少,但跟大众汽车的销售额比起来,这才只是他们的五分之一。”德国书商协会的部门负责人金蒙介绍说。

  金蒙最近在读的一本书是帕慕克的《雪》。她说在10个德国人中,有9个人在去年至少买了一本书,有8个人至少读了一本书,借阅之风也比较普遍。她认为大家热爱读书,主要是因为阅读图书本身是一个比较便宜的消遣行为,另外读书可以形成一些热点话题,大家都在讨论,你不读会显得落伍。

  与中国的“快男”、“超女”类似,德国也有一个全国青少年的才艺选拔活动——读书比赛。这项由书商协会出资举办的朗诵比赛,也是通过海选和电视比赛的方式进行,最初的海选先从班级开始,然后在学校范围内分组比赛,之后是在地区范围内竞争,然后是州,最后是全国总决赛。

  为了鼓励青少年写作,很多出版社和基金会都会资助和帮助他们。“我们非常注重‘护理’作家。”菲舍尔出版社的谷普女士说,他们有一个类似书探的职位,就像球探或者星探一样,在全球范围内搜索资源,发掘新人和新书。他们要定期向总部撰写报告,提供流行阅读资讯和当地热门作家。在菲舍尔的橱窗里,记者发现,“四书五经”和《古文观止》都已经出了德文版,“我们正组织力量翻译《红楼梦》”。说话间谷普递过来一本中德对照的《三字经》。其实早在40年前,他们就已经大量翻译了中国的明清小说。

  刚到法兰克福的时候,不少中国同行都对地铁站里一些戴着唇环、化着烟熏妆的非主流少女捧着一本厚厚的大书在阅读的情形,感到迷惑,甚至打听那些书籍的名字。当了解了这一切,很多人都已经明白,为什么世界上最庞大的出版博览会,会诞生在这片土地上了。

  展会的最后一天,由中国读者捐赠的1001本中文图书,被歌德学院的中方人员运到现场,活动结束后,它们被德国读者一抢而空,场面一度失控,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认识汉字。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