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气囊鉴定竟难致法院无法取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3日23:47   央视《经济半小时》

  售后服务经理:“一个车的安全气囊是否应该就是说引爆的话,不是说光看外观的程度,首先就是说什么呢?我们从十多年的维修经验来看,您可以看到这个保险杆、水上框架都没有,都是保存得比较好的,没有达到什么呢?引爆的条件,引爆的条件不是说我们一句话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而且这个东西的话,引爆的条件它比较苛刻。”

  究竟是怎样苛刻的引爆条件呢?我们查阅了这一型号车辆的使用说明书,发现说明书中对于气囊的解释非常简单,并没有写出气囊引爆的条件限制。

  记者:“你看过这个说明书吗?”

  售后服务经理:“说明书我看过。”

  记者:“有没有这样关于到底什么条件下气囊会打开这样的一些提示?”

  售后服务经理:“这个话题我也就是说了解过,其实,用一句话概括,说明书不是一个就是说设计书,所以说我们也不是说从各个方面很好的去理解,像这样的,不是很好理解。”

  记者:“你觉得光看说明书不能了解苛刻条件?”

  售后服务经理:“我个人认为说明书不是设计图。”

  当出现气囊纠纷的时候,汽车的使用说明书往往成为消费者手中最重要的证据,但是我们看到,就在我们采访的几个案例中,产品说明书对于气囊的介绍差别非常大。仅仅是关于气囊引爆的条件,有的根本没有介绍,有的只说明了撞击速度,有的只限定了撞击角度。

  公益诉讼人唐伟:“本身这个厂家在安全气囊的使用中,描述得就不是很完整,有些东西它并不能一个技术的或者一个就是说能够让消费者信服的能够接受的一个数据,它没有,它模糊了这个概念,它所谓的苛刻,只是当安全气囊无法正常打开以后,然后当这个进入到司法程序,当消费者在维权中他自己说他有技术知识产权,是需要技术保护的,很多条件,他们认为就是说这种苛刻是可以不公开的,这个是对消费者是不利的。”

  凯美瑞车主周维良在起诉一个月之后,还是决定撤回诉讼,我们看到在撤诉民事裁定书这样写着:“甲方出于人道主义,补偿乙方及其家人人民币一万元整。”

  公益诉讼人唐伟:“我只是感觉到,我感觉到这个,当汽车发生事故以后,安全气囊无法正常打开的情况下,更多的是消费者是一种无奈,非常无奈。”

  对于气囊的鉴定究竟有多难呢?记者记录下了陈建新给国内几家大的汽车检测机构打电话的情况。

  陈建新:“喂,你好,你是国家轿车质量检测中心的电话吗?”

  天津检测中心:“对。”

  陈建新:“我的车子出了一个气囊问题,我们想做一个这样的一个技术鉴定,你这里可以做吗?”

  天津检测中心:“这个问题,你委托我们做不了,我们不能做,我们不接单方面的委托。”

  陈建新:“怎么样的条件下你们才接受?”

  天津检测中心:“就是法院委托。”

  陈建新:“你是不是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

  上海检测中心:“对啊。”

  陈建新:“我那个气囊没有爆的原因,技术原因是不是你们那里可以鉴定?”

  上海检测中心:“我们是第三方,只能够接受第三方的比如说消保委或者法院他们接受过来的仲裁。”

  看来,像陈建新这样的个人自己去申请气囊的技术鉴定检测机构是不接受的,那通过法院就能得到气囊的技术鉴定吗?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六庭庭长王范武:“我们这几年,审理了十几件,就是近年,十几件这方面的案件,几乎没有一个案件,从技术鉴定这个角度来讲,作出一个判断。”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六庭庭长王范武告诉记者,他们曾经受理过一个气囊案件,虽然经过法官千方百计地做工作,但是耗时仍长达三年。

  王范武:“涉及到一个可以讲,顶级豪华品牌,而且车的配制,也是顶级的配制,事故发生以后,三厢汽车几乎是撞成了两厢汽车,但是安全气囊一个都没有打开,这个案件,我们的承办人可以讲国内我们能够知道的,我们也向国家的质检质监部门,做了咨询,把我们能够知道的这些鉴定机构,我们都联系到了,没有一家,能够答应给我们做。”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气囊鉴定竟然如此之难,连法院也无法取证呢?

  王范武:“这些鉴定机构,有个天然的问题,就是它和汽车生产厂商,用我们法官在讨论这些案件的时候,我们感觉有戏说的这么一个说法,就是他们之间,有婚姻关系,有血亲关系,或者是有经济上的抚养关系。”

  到底是什么样的经济抚养关系呢?

  华东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高级工程师曹金生:“因为他们产品要进行碰撞试验。”

  曹金生,曾是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质量仲裁鉴定组组长,从事机动车事故鉴定20多年。他给我们对比了检测机构做事故鉴定和碰撞试验的经济账。

  曹金生:“因为从我们这个案子来讲,一般也就是三万左右,是整个费用,因为你包括差旅费包括你有些项,那么有的可能多一点这是三万左右,我讲的那个,而他们做一个试验,就请他们做碰撞试验,那就钱是,实际上最起码是10倍、20倍,那个数字上面,所以说你挣哪个钱。”

  记者:“等于汽车厂商实际上才是这些机构的,给他们带来利润的大客户?”

  曹金生:“对,你这个说到最点上,就是要害就是那里。”

  半小时观察:气囊检测为何这样难?

  安全气囊检测难,不仅因为缺乏国家标准,更重要的内幕是汽车行业利益链条的失衡。采访中,专家告诉我们,其实各种汽车安全设备中,最不能忽略的恰恰是最不起眼的安全带,大多数情况下它比气囊更有效,关键时刻往往能救人一命。但是,不少厂家夸大安全气囊的作用,把安全气囊当做了一个销售卖点。

  每个人都珍视自己的生命,可如果把消费者的这种珍视变成没有科学凭据的商业噱头,那就有欺诈的嫌疑。希望有关主管部门能够建立一套真正让消费者放心的安全检测制度,汽车产量上去了是业绩,安全性提高了更是业绩。(主编:孟庆海 记者:顾平 摄像:李培、张小明、樊建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气囊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