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培养了我们的掘墓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3日15:16  观察与思考

  谁培养了我们的掘墓人?

  ■陕西西安  雷钟哲

  一切担负教育责任的人,有可能正在亲手培养着自己的“掘墓人”。

  最近,义乌一位颇有名气的老企业家,因儿子屡败家产,最终“偷卖”自己委身养老的楼房,一怒之下将儿子告上法庭,在当地引起不小轰动。而创业的第一代辛苦赚钱,“富二代”不断折腾,两代人之间的不小差别,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11月9日《钱江晚报》)

  不难想象,72岁的富翁何国浩,在自己颐养天年之时,却让儿子弄得焦头烂额,不但上千万元的家业败得精光,还将自己和老伴的栖身之处卖给别人,致使老人被逐出门、流离失所,这种悲愤之情,实在是大莫于京!我在对老人深表同情、期盼法律还其公道之际,同时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谁培养了我们的掘墓人?

  六十多年前,在延安的一座窑洞里,毛泽东主席与黄炎培先生有过一次抵掌而谈。黄老先生说,每个朝代开头都是好的,后来腐败了,灭亡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他说,“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这里,智者虽则讨论的是治国大计,但“治国”与“治家”相通。遥想改革开放之初,何国浩大胆办厂,全力开发产品,曾经是天津一家市场的创始人。经过几十年努力打拼,创下了千万资产,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这其中经受的万千艰难和酸甜苦辣,非经历者所能体察。到了他的晚辈,由于环境安逸、条件优裕,于是精神松懈、惰性发作,少了长辈的创业精神,多了俗世的贪图享受。“贫一代”创业初始的聚精会神和“用心”、“卖力”,在“富二代”身上渐渐消失,于是家产沦落,风光不再。有报道说,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家已经超过了300万人。但调查显示,由于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95%以上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无法摆脱“富不过三”宿命。只有约10%的子女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品质,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人。因此对不少富有家族及企业来说,不是富过三代的问题,而是能否富过两代的问题。子女身上存在的一切缺陷,都可以从现行的教育上找到根源。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教育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结果。如今的许多孩子,虽然得到了充盈的关爱和呵护,却淡化了应受的道德教育。当家长的一切付出在孩子眼里都变成理所当然的时候,谁还会心存感激呢?因此,孩子身上出现的诸多问题,更多是家长、社会教育不当的结果。由是观之,家长—推而广之一切担负教育责任的人,有可能正在亲手培养着自己的“掘墓人”。所以我倒希望,何老先生正在撰写的20万字的《失败的育儿经》,能够早日问世,成为天下家长的一个借鉴。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