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北大实名推荐制应关注农村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30日10:43  南方人物周刊

  交给校长这点权力是好事

  这一制度至少对高考的“一刀切”、“一考定终身”是一种冲击,值得肯定

  今年7月,北大邀请80所中学校长参加自主招生座谈会,提出试行“校长实名推荐制”,即在向社会公示的前提下,各校长可实名向北大推荐优秀学生。

  11月8日,北大招办明确在全国13个省份试行这一招生形式。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大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11月16日,北大正式公布了获得推荐资质的39所中学及其校长名单。随后,各地具备资质中学陆续公布了推荐学生名单。

  但这一颇具改革意味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却将这所百年名校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不少网友留言,认为这“只会使校长们的钱包更加殷实”,批判矛头指向了该制度可能衍生的阴暗面。

  民众的质疑是否有道理?该怎么看待这一创新制度?本刊采访了教育家、都江堰光亚学校校长卿光亚。

  实习记者  夏绪东

  这一制度会否造成新的教育不公?

  卿光亚:质疑可以理解,但不见得会产生不公平现象。北大的做法其实是国际惯例,校长的推荐人选如不符合高校要求,将引火烧身,这无疑是不智之举。

  与西方的推荐制有何异同?

  卿光亚:推荐制是国际通行的,不过,他们的推荐制下却没有中国统考的前提,并且尤为重视教师的信用担保。比如申请美国的大学,就一定需要校长和老师的两封推荐信——在没有高考的前提下,美国大学就通过推荐信了解学生的全方位素质,最重要的就是推荐信。当然,校长推荐并不是唯一标准,其他还有个人陈述、在校学习成绩、参加社会活动等。

  校长权力过大,如何规避腐败?

  卿光亚:从网友们的反应来看,社会对校长们的信任程度有限,这是因为中学校长是任命制,由教育局统辖,缺少一种独立人格,权力阶层对他们影响太大。但是如果社会主流并不向权力妥协、向利益看齐的话,我认为交给校长这点权力还是好事。

  这个制度被认为是偏才怪才的福音?

  卿光亚:什么是偏才怪才?所谓的偏才怪才,实际上往往是优秀人才,比如当年的华罗庚,就是因为数学上的天分由校长推荐的,钱伟长在清华转系时也是系主任的推荐,而他的物理在当时并不出色,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最后却造就了一个大家。对这一类人才的“另类”选拔是绝对必要的。

  从已经出炉的名单来看,校长们往往只敢中规中矩地选择绝对的尖子学生,偏才怪才反而很难挑中,这是否违背了初衷?

  卿光亚:总体上说,有总比没有好,这一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另一种机会,至少对高考的“一刀切”、“一考定终身”是一种冲击,还是值得肯定的。

  怎么看待还有13个省与公示的39所学校无缘,是不是一种歧视,比如山东?

  卿光亚:首先,北大选择学校的遴选标准应该公布,否则难以服众;其次应该把国家的重点中学和省重点中学纳入名单,扩大范围,再从这些学校推荐上来的学生中选拔真正优秀的学生,这才是上策。

  公示的学校全部位于城市,这被认为剥夺了农村学生的机会。

  卿光亚:这是北大的标准问题,他们没有注意到70%的农村学生,这样的老牌名校应该“不拘一格选人才”,将注意力对准广大农村,并加大奖学金发放额度,这样才能从各个阶层选拔出优秀人才。

  有评论说这是北大“提前收录状元”,是抢生源。

  卿光亚:如果各个“211”大学全面推行该制度,“抢生源”一说也就不存在了。

  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好处是?

  卿光亚: 第一,有利于实现“不拘一格选人才”的理想;第二,对应试教育是一个稀释;第三,与国际接轨,也实现了中国大学早期的人才选拔方式;第四,很先进地利用了对学生更为熟悉的校长和老师。

  在你看来,该制度还有哪些不完善之处?

  卿光亚:首先,校长是任命制,对行政权力有畏惧,如出现腐败行为,容易使矛盾激化。其次,对入围学校的标准未予公布,应该考虑到国家重点中学、省级重点中学及私立中学的平衡。最后,也应覆盖到西部及农村高中,使人才的选拔范围更全面。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南方人物周刊

更多关于 北大 农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