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da Yueh:新兴市场改变全球经济结构
其实,全球失衡是一直存在的。经济学家伯兰克一直非常关注的就是全球的储蓄,他认为储蓄造成了失衡。但我认为,现在的全球失衡是因为全球经济结构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而其原因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新兴市场,并且这些新兴市场也经历过重新组合的过程。
在2 1 世纪, 新兴市场出现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在谈到这个问题时, 我们很多人都关注美国、中国,但是实际上应该看到更广泛的新兴市场;同时,在90年代末金融的放松管制以及独立中央银行的出现,也使得此次全球失衡变得更加严重。
在过去的30年里面全球经济增长非常迅速。但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从10多年前,全球的增长就是由发展中国家来推动的,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比富裕国家还要高。其中主要代表是中国和其它的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来领导的。
外国直接投资给发展中国家,可以追溯到90年代初,包括非洲都有很大的增长,它的结果就是通胀, 在这个时期通货膨胀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而当时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的目标就是要降低通货膨胀,首先是在新西兰,之后22个央行都把控制通胀作为他们的目标,要消除资产泡沫,使得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低利率。这样加大了这一时期的流动性。从历史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2004年到2007年,即次贷危机之前,降低了利率,在世界范围内,低利率是一个全球性趋势。低利率的结果,就产生了全球的失衡。美国国内的储蓄在下降,而东亚、中国等国家的储蓄是在上升,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也就意味着在1999年之后,欧洲的银行没有办法来获得美国银行的贷款,而在此之前的30年里,德国的增长一直都是非常迅速的。但在过去的10多年中,这个经济结构的变化:亚洲的经常项目盈余很多,而美国赤字很高。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迅速、规模扩大也改变了全球经济的格局。在1992年的时候,中国就制定了更好的劳动力的政策,进一步降低资本和劳动力的比例,这样减低了成本从而提高了生产利润,财富得以积累。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也出现了这种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称这是一个双倍的效应,也就是说资本和劳动力的关系是:资本劳动力的比例下降了一半,生产的成本也下降了一半,这会扩大廉价劳动力国家的生产效率。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也重新加入到了世界经济体当中,它增加了世界上为市场上的供应,另外还出现了由于放松的货币政策所造成的技术衰退。因为资本的充足削减了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同时,因为流动性增大,很多巨额资金开始重新寻找高额回报的贷款,而在上个世纪 90年代信贷放松,所以出现了很多像赌场、冒险投机的金融机构。而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形成很好的金融监管机构,所以爆发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在亚洲金融危机过后, 直到2002年资本才回流到遭受金融影响的国家,而这些国家非常希望能够避免下次危机,于是采取通过增加外汇储备来实现这一点。中国在2001年加入了世贸,也是重新加入了世界经济体当中,实际上就把自己纳入到了一个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框架当中,和美国、日本一样都处于一个全球市场之中。就全球失衡来说中国会遭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我认为中国并没有从这次严重的资产泡沫当中受到非常重大的影响,必须面对出口的下降的结果。
全世界的市场现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经济周期的位置。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需要进行适应全球性的这种调整,也就是像美国那样主要受国内的需求来驱动,同时仍然作为国际上一个贸易大国,因为我们是世界上很大的一个经济体,我觉得现在这一点是可以实现的,因为我们可以吸引较多的外国投资。
要达到这一点,首先中国可以利用高额的储蓄率来实现拉动国内的这个消费和投资。但到明年或者后年,也可能再往后推延一些,美国经过几年的经济储备,那些多余的资本必然会用于投资。因为一个国家的流动性不能过高,流动性过高本身就是导致危机的原因。这对中国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这种资本的流动来作为一个信号,可以在适度地情况下吸引国外资金的投资,但也要注意运用预警的信号规则来防止投资过热的现象。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