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村民修路挽留退休司令员回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8日10:27   央视《致富经》

  2002年,村民们种下的白毛杨已经长得枝叶茂盛,原来的荒山不见了,杏花村完全变了个样。李守发非常高兴,他当初的执着终于看见了希望,而且马上就要换来财富了。但就在这时,包了山的村民们却闹起来,因为他们觉得上了李守发的当。

  2002年底,这是白毛杨种下去的第三年。白毛杨市场价格突然急转直下,远远跌出了当初的预期价。村民们都想趁早把树砍了卖钱,可是一打听才知道,政府对于砍伐树木是有严格规定的,就算是自己家的也要成材以后才能申请砍伐证。价格下跌加上砍伐不成,村民们把满腔的失望和怨气都加在了李守发身上。

  李守发因为把荒山变成了绿林,成了全国的先进典型人物,获得了很多荣誉,还做了全国巡回演讲。这下,村民们总算是找到了当初李守发号召大家包荒山种杨树的理由。李守发一下子陷入了百口难辩的困境。他的弟弟李守翔成了第一个发难的人,他向李守发提出要退山。如果李守翔真的退了山,村民们就会群起效仿,那么即将要成材的树因为没有人浇水管理就会死掉,而刚刚绿起来的山又会荒了。李守发一下子慌了。

  李守发找到李守翔,极力劝阻李守翔不要退山,他甚至提出以18000元的价钱转包过去。费尽口舌,李守翔终于答应了哥哥不再退山。李守发又向村民们承诺,只要不退山,以后的树苗、技术由他免费提供,树木的销售也由他负责。村民们的怨气总算消了。退山风波虽然平息了,但李守发觉得赚钱的事情更加紧迫了。对于能种活白毛杨都是个奇迹的杏花村,还能靠什么挣钱呢?

  曾经的司令员,许下承诺,一定要找到致富的法宝。

  希望落空,遭遇信任危机,是真心干事还是沽名钓誉?

  风波之后,李守发用什么样的财富证明自己的清白?

  十年未归的李司令看到穷困的家乡,决定带头致富,却遭遇村民的信任危机。自己单干,包荒山种杨树,邻近收获,等来的却是急转直下的市场。平息退山风波,李守发还能在荒山上做点什么值钱的文章呢?

  自从种了杨树,落叶一层一层腐烂在土壤中,几年下来,缺乏微量元素的土质开始有所改善。李守发试着种了人参、枸杞,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有一天,李守发听乡里的领导讲起了一个当地的传说。

  乡党委书记张雪:有一个娘娘专门伺候这个慈禧太后,然后回来探亲的时候,给慈禧太后带回一点马家寨产的榛子,慈禧太后吃了之后非常满意,然后亲赐马寨乡榛子是御榛。

  李守发不知道这个传说是真是假,但是这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杏花村零零星星分布了一点野榛子,收获的时候,村民偶尔会捡些拿去卖,但因为卖不起价钱,村民们也就没拿它当回事。

  村民戴启斌:那玩意,一般的没有人上山去采,也不值钱,没人整。

  那本地榛子到底有没有经济价值,能不能栽培呢?李守发在市场上发现了一种美国大榛子,售价为15元每斤。李守发拿本地榛子和他做了比较。

  李守发:它大不香,果实松散,这小,香,果实坚实。

  榛子原来的主要消费市场是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内对榛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是当时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李守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2003年,在专家的指导下,李守发从杏花村野生榛子里选育了一些优良品种来着重栽培。等到销售时,榛子却只卖出了2元一斤。难道种榛子又是一条没有希望的路?李守发还能找到什么赚钱的法宝?

  2004年,赵本山的《刘老根》开始在东北热播。因为拍摄地是在开原所属的铁岭地区,《刘老根》在开原的收视非常火爆。与此同时,与电视剧同名的商标掀起了一阵抢注热。

  李守发受到了启发。他用自己的名字为榛子注册了商标,并在开原市开设了榛子专卖店,价格就定为15元每斤。李守发没想到,正是当年那些让杏花村人误解他的先进典型报道帮了自己的大忙,开原的市民已经在各种媒体上知道了李守发的大名。

  消费者:上街看见这个牌匾以后,买过几次榛子,吃了特别可口,特别香、特别脆。

  消费者:大多数都冲他这人,吃过以后就是就常来买了,榛子也是好。

  2005年,手选加工的本地榛子卖出了20元一斤,这对李守发来说是个天大的惊喜。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初衷,找到了最适合杏花村的致富法宝。李守发开始号召村民大面积种植榛子。他还顺势成立了自己的实业有限公司,免费向村民提供榛苗,并专门负责收购、销售整个杏花村的榛子。杏花村的榛子种植面积达到了3500亩,产量20万斤。

  公司员工李四忠:基本家家都搞这个都有榛子山,管理都挺好。

  村民孙国富:榛子山,每年能卖两万多块钱。

  2006年,李守发的公司产值突破了100万。看来榛子真的能挣钱,很多村民又向李守发提出了在山上的榛子林放养肉牛的建议。因为肉牛在榛子林走动,可以帮助榛子授粉,提高榛子产量,而榛子林里的杂草又为肉牛提供了食物。

  李守翔:你一天的劳动量它就是说东西都是一样干完了。既把牛放了,这榛子也管理了。

  当初不理解自己的村民们现在居然能主动提出新的项目了,李守发觉得很高兴。他因势利导,引进了西门塔尔等经济效益高的肉牛品种,出栏之后由公司回收。到2008年,杏花村一共发展肉牛近500头,再加上苗木以及榛子等产业,李守发的公司年产值达到200多万,杏花村人的收入也翻了十倍。

  2008年,李守发64岁,来到杏花村已经9年了。看到杏花村的变化,他觉得自己应该功成身退了。但村民们却挽留这位老人,还专门为他修了一条下山的路。

  李守发:乡亲们看我上山下山不方便,帮助我修了一条路。

  记者:这条路现在有多长?

  李守发:现在这个路有一公里多。

  记者:都是村里人帮你修的吗?

  李守发:对对对,当时修路的时候,一下子就来了上千人,百十台车,修了两天。 

  记者:这场面那应该很壮观,对不对?

  李守发:对,我看到这个场面,我就流泪了。

  大家给这条路起名“留心路”,意思就是要把李守发留在杏花村。他们还联名推选李守发为杏花村的党支部书记。

  村民尚文洁:他做这些都是俺们想不到的事情,都是为老百姓,处处都为我们着想。

  村民张爱萍:他净为老百姓办好事儿,能不支持?

  2009年11月,东北刚刚下过第一场大雪。过去这时候村民们应该在家猫冬了,但是在山坡上的榛子林里,人们仍在忙着给榛子倒茬。

  记者:这么冷的天,干活累吗?

  村民戴柏勇:不累。

  记者:为什么?

  戴柏勇:今天,一干活冒汗了,就不觉得累了。

  现在的杏花村文明富裕,可是在李守发心里,还有一个心结,那就是希望妻子能理解他。虽然妻子后来也来了杏花村,可是随着李守发投入越来越多,甚至要从此留在杏花村,妻子不认可了。

  11月6日晚上,李守发在沈阳的大女儿突然来到了杏花村。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回来看看父母。

  李守发妻子:哎呀,多烦人。

  虽然妻子的态度没有改变,但是大女儿的回来让李守发感受到了温暖。

  大女儿:他和在城里的这种生活有一个,就是变化太明显了。因为我们毕竟都是在城里长大的,那时候看见我父亲的这个手上面都裂着大口子。

  李守发:裂了大口子,是。

  现在李守发准备发展杏花村的生态旅游,他忍不住向女儿描绘未来的蓝图。

  记者:你会继续支持吗?

  大女儿:会,继续支持。

  李守发:继续支持,继续支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CCTV7致富经

更多关于 司令员 榛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