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解读各国汽车政策 日本鼓励购买不鼓励使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9日11:10   《瞭望评辨天下》

  本月北京机动车达到400万辆。中国如何面对汽车时代带来的——

  幸福的烦恼

  买车不用 解决拥堵

  方可(世行资深城市交通问题专家):

  我不是反对买小汽车,或者使用小汽车,我觉得最关键的问题,在买小汽车和用小汽车之前,要想想为什么要买小汽车,然后用小汽车做什么,一个年轻人现在工作也很难找,很不容易挣了一些钱,然后把这些钱都用在车上,我觉得确实是可以值得思考。

  其实可能国内对美国的理解有些也不是完全准确,大家老说美国是一个汽车的国家,大家都喜欢车,实际上情况不是那样,有些城市,因为保持了比较高密度的城市,有很好的公共交通,很多人都不用车。然后有一些城市的发展,可能是大多数城市,发展成低密度的城市,到处都是公路,市中心被停车场占了,那个时候要出行就很不方便了,必须买车。

  我现在在华盛顿住,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很多美国人现在都骑自行车上班,还有很多人坐公交,现在因为有孩子,小孩比较小,都去坐地铁上班,所以车实际上也很少用,华盛顿每户家庭都有三辆车,但是大部分人上下班全是坐地铁、公共交通。

  贾新光(汽车问题专家):

  日本的汽车保有率也很高,将近一千七百辆,比美国少,但是它的保有率很高。但是日本人平常上班是不开车的,一般日本大厦停车位很少,只能保证老板有一两个停车位,大部分人都是坐地铁上班的。他们买车干什么用?就是驾车出去采购,或者特殊需要。因为那个时候,比如说驾车出行玩,这个时候坐公交就不好玩了,上班的时候开车也不好玩,找不着停车位,挤地铁没有办法,但是上班本身也就不是好玩的事,所以只能凑合着。日本属于鼓励购买,不鼓励使用。这听起来好像是有点矛盾,鼓励购买,就是发展汽车工业,不鼓励使用,少消耗,少堵车。

  王军(《瞭望》周刊编委):

  北京真是一个很少的特例,它的各种交通方式是均衡地发展,居然如此均衡,小汽车的出行率30%多,公共交通30%多,步行、自行车30%多,最后结果每一种方式都不方便,现在有些地方走路都不方便。开奔驰、宝马在北京方便吗?也不方便,都堵得一塌糊涂。这个问题在哪里?北京的公共交通这些年有很大的长进,但是还做得不够,如果我不去开车的话,公共交通又不能服务到我的家门口,我拿着方向盘,我觉得我得到了自由,现在突然不能开车的话,突然觉得怎么办?

  国外鼓励“黑车”

  方可:

  现在国外还有一种共用汽车,可能咱们叫拼车,华盛顿就有,专门在高速公路上开出一条车道,上下班高峰的时候,专门给这些拼车的人用,这个车里如果是三个人就用这辆,或者两个人有不同的车道,如果是一个人就不能用这个车道,必须跟其他人在堵车里面堵着。

  主持人:

  我问一个敏感的问题,拼车可以收费吗?我开车,你坐我的车,我可以收费吗?

  方可:

  这个完全是市场决定,这是个人的事情,当然政府可以去规范,这个本来应该交给市场来决定。如果两个人节省了油钱,他们觉得互相可以一起来分享节省油钱,没有什么不好。

  主持人:

  但是这直接影响到了出租车司机办牌照这些人的利益,外国出租车也要办牌照,你们拼车走了,我的生意怎么做。

  方可:

  拼车就是上下班,出租车司机城市里照样可以收费。

  主持人:

  高峰期供应不足的时候它来补充。

  方可:

  没有听说美国出租车司机有抗议的,我回去可以做一个研究。

  “可持续”与“发展”不可或缺

  贾新光:

  从国家为什么发展汽车工业,它的带动作用特别强,比如说造车需要很多人给他零配件,还有可以吸引很多就业,用车的,修理的、加油的、道路、停车,还搞装修的等等,带动作用非常强。我们国家今年实际上两个带动作用最强的产业,一个是汽车,一个是房地产。这两个今年的GDP,今年汽车工业,我们30万亿的产值,GDP30万亿,汽车工业一年产值3万多亿,今年将近4万亿,比如说咱们现在说今年到了1300万辆,比美国多了,美国最高是1800万,后来没有再超过。中国到底最后会有多少,现在没人敢想。中国将来肯定不只两千万,而且来得很快。我们从开始造车,到今年一千万,53年,1956年到2009年,第二个一千万辆5年就会来了,这个速度很快,但是我们还没有准备好,这有麻烦。现在准备好是两方面,也要看到它的好处,也要看到不足,尽量地减少它的坏处。比如说污染问题,现在发展新能源,控制汽车污染排放的数量。另外,像交通堵塞,买车,但是提倡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王军:

  中国能够用来发展城市的用地在国土面积里面已经不到30%,山区很多,这30%的用地里面,大多数是属于农耕地,还是供养了人类1/5的人口,我们一定要紧凑、高密度地发展,跟美国那种用小汽车作为主要交通方式,洛杉矶这些城市相比,这种低密度发展,中国没有这个条件。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瞭望评辨天下

更多关于 汽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