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首位道教女方丈系投票选举产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0日11:33  新世纪周刊
我国首位道教女方丈系投票选举产生
  11月15日,武汉长春观住持吴诚真大师正式升座为方丈,成为中国道教历史上首位女方丈。图为宣读奏章文疏。 中新社发 艾启平 摄

  吴诚真:首位道教女方丈

  “相好不如心好,心的修炼才是真正能改变你的”

  实习记者/叶林

  当中国道教史首位女方丈作为新闻炸开时,有人说吴诚真红了,有人认为最重要的是道教得到了关注,是她吸引了众多眼球。

  11月15日的武汉长春观,这天非比寻常,仅人流和道乐就足以证明阵势的宏大。上午9时30分,吴诚真大师在两列身着道袍的道人引导下,步入长春观大门前正式接受奏章文疏,接着在长春观的王母殿前,隆重举行吴诚真大师升座为方丈的庆典。

  11月24日,吴诚真在北京接受了《新世纪周刊》的专访。“我德浅、才也浅,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功德与方丈有很大差距,现在把我推到这个位置,我会更加珍惜众生对我的爱。”

  在答应了拍照要求后,吴诚真迅速整理道服,她说自出家后就不再看镜整理,“我最不喜欢这些,那天的新闻,网上照片我的头发都是毛毛的。”她边说边摸耳边的头发,“我从来不进商店买着哩水、擦脸油之类的。”

  29年入道经历,在吴诚真看来是短暂的,她一直娓娓而谈,但电话不断,半小时,接了7个电话,两个未接,不包括短信。除了信徒的请教,还有升为方丈后的“繁忙业务”。“后天晚上10点的飞机回武汉,三家大报要一起采访,有《广州日报》,这是个大报、党报,剩下两个我不记得了。”她接着把散开的道袍带子紧了紧,“政府的安排,要宣传,没办法,你看我这个人,没有喜、没有悲。”

  当时邻村的女孩都笑我土

  你从小就爱看和道教有关的书?

  是的,很爱看道教的书,比如《玉露金磐》、《七真传》、《观音济度》,他们如何修行成仙,从六七岁就开始看这方面的书。还有三国水浒学堂、《封神榜》,我记性很好,里面讲的内容,现在都还记得,包括诗歌,其实书刊对我信道的影响还是很大。小时候家里有很多书,父亲非常爱看书,对我也有影响,四书五经之类的书都有。

  当时家人支持你入道吗?

  很反对,我二姐信,在年轻时就立志独立一生,我在家最小,但上学最多。高考制度恢复后,父亲希望我参加高考,但我已经开始食素、放生、留辫子,为出家盘头做准备了。当时邻村的女孩都笑话我土,因为那时流行烫发、短发,该出嫁的也都出嫁了。

  听说当时去你家提亲的人很多?

  的确很多(笑),但我已经抱定了终生不嫁、一心修道的决心,为此父亲经常很恼怒,拿大扫把追赶我去相亲。嫂子也很不满,劝我不要学二姐,说姑娘生下就是要嫁人的。但我不想像二姐那样在家修行,我决心修道时就想着要出家了。

  你是1980年到长春观出家,那时每天的修行具体做什么?

  什么都做,会计、出纳、支客、厨房、卫生、接人等等,那时人特别少,条件艰苦。我去时刚落实政策,文化大革命又受到摧残,老人多,几乎没有年轻人,而我就是那个时候的年轻人,我们要自筹自养,现在也是。那时就像一个螺丝钉,哪儿差人就去哪儿,照顾老师傅,衣食住行什么都做,还负责出纳、客房等等。当时有个蔡师傅,七十多岁,年老多病,要照顾他。我给蔡师傅倒了三年痰盂。他在屋里拉大便,那个院里没厕所,要把痰盂倒到很远的一个地方。开始让大家每人轮流端一个星期,别人做了一次就不愿意做了,后来的三年都是我在做。当时饭都吃不饱,还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种菜园,过年时线粉都是好的,还有园子的青菜。记得姑姑去看我,她都喊:这怎么可能,在家里是很宠的,这个要怎么过啊。

  想成仙就得苦

  那么苦,没想过放弃?

  菩萨修行多苦,我这算什么啊,我觉得意志一定要坚强,苦修不仅是肉体上,还有精神上,你想成仙就得苦。凡是有人的地方哪能没矛盾,在八几年九几年,内部的磨难太多,我不愿去回想。一块进的是八个道友,后来有的到小庙里去了,因为实在受不了折磨,一些旧社会出家的老修行,冷淡、怪异,脾气很坏,经常出言不逊难为人,这些你都要接受。一个小家都有矛盾,何况几十人的大家,所以还是通过自己的修行,自己去消化、去忘我,要自己去忘掉它。他们都爱说我经历了太多磨难,我这个人不记,过了就过了。

  这段过程也让你收获很多?

  一开始哪会思考什么大问题,到了长春观通过修行才慢慢领悟到。佛教也好、道教也好、洋教(基督教)也罢,这些教归根结底都是令人向上的。道教所体现的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道教重实、返璞归真,讲无为;道教重生,不仅是人的生命,还有万物的生命,它都很珍重,而且道教是多神教,不是一神教,而多神教,就告诉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践,通过理性的修炼,人才能够成仙,成大智慧。

  成仙听起来很神话,要怎么去实现?

  先苦修嘛,什么叫苦,不仅在体力上要苦,精神上也要磨练,你想成神仙就得苦,但是你心里不要苦,心里是乐的,这都是我修行的一个过程。我如果连干些体力活、受些精神磨难的事情都怕苦,怎么还能成神仙、成大智慧呢。

  这也是你潜心入道的根本原因?

  当然我根本没有说要当方丈,也没有想到去当政协常委,这都不是我想得到的。但有了这些,也是一个方便的阀门,我不能去违背。既然给你推到这样一个位置上,给了这样一个责任,我就要带更多的人去实践,把我们的道场建好。

  宗教商业化,没法管

  在现代社会,如何理解道教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物质上的确比以往好,但道德呢?老子在两千年前就提过,在生态上,昆虫草蜢不可杀。不要因为征服而去征服,不要过分的贪有。现在破坏生存环境的事件经常发生,很多人良心缺失,我觉得太应该、太需要这种传统文化去规范人的行为。

  从你自身的经历看,如何具体实践?

  我认为要修行,就是要弘扬道教文化,去做人。做人首先自己先要明白,要开目,自己要有智慧。就像刚刚来的那两个信徒,问我说:“大师,您给看看相吧。”我说大师不看相,看相有看相的人,相好不如心好,心的修炼才是真正能改变你的。道教的文化博大精深,给人家指点迷津之类的,我不搞,我只搞内功的修炼。我不是要观你的相、他的相,我是要自己观自己的相,可能很多人未必能听得明白,我不能过多的观别人,我要观自在,才能得大智慧、大作为,我这么一个人去看相算卦,那不是我要做的。

  提起看相算卦,让人想起道教现今的商业化现象。

  社会上道教的商业化,也没法管,这个只是他们的修行和德行。宗教商业化,我肯定不赞成。宗教应该是朴素的、弘法的、慈善的,应该带着人去净化思想和灵魂。昨天有一个老师问我,你对佛教释永信的这种商业化怎么看,我说我不评价,两个派,我没有必要去评论他,还有更多的人,世界上几十亿人都在观看他。

  方丈是投票选举出来的

  都知道佛教称方丈,而道教的方丈听起来很新鲜。

  道教也有方丈,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这个称呼了。北京白云观封过好几次。

  作为女性,被选方丈在道教史上还是首位。

  道教过去就没有男尊女卑,有很多神仙女传。道教的太极图是平等的,阴和阳、乾和坤、男和女都平等,是众生平等的真正体现,而且八仙(八仙过海)里有才子,也有当官的、残废的,有男有女。道教维系男女平等,古往今来都很讲究,包括在封建时代就支持这种平等。

  升方丈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升方丈的选拔很严格,得具备一定条件,必须受过三坛大戒,接过“方丈法”,还要出家十五年,得到全体道众拥戴。他们认为我在这些方面的条件都具备,政治上爱国爱教,行动上大家都最拥护,事业上也有成绩,当然这是政府和下面人的观点,并且都是投票选举的,记得除了一票弃权外,全都通过。

  成为方丈后生活是否也发生很多变化?

  当了方丈,依旧要弘法、弘道。其实也一样(笑、拍胸口),关键在于心,心态平和,什么荣誉就都无所谓了。我现在只管宏观,不再管具体的事。我这个人其实很洒脱,无为而治,不然我在这里学习这么久,家里(长春观)有事,怎么办。现在升为方丈,这些都不是我要的,也不是我想的,我很平静。至于媒体报道,我更多的希望宣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要宣扬我。

  信徒什么身份都有

  听说你的信徒多而广,具体有多少?

  很多(笑),刚挂的这个电话就是。我还真没有具体数字,我的徒弟不分性别年龄、高低贵贱,有企业家、经理、职员、工人、农民、教授、博士,很多,你刚在门口遇到的两位也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武大美院有很多学生都是我的徒弟,测八字起道号,经过正式拜师礼仪的。也有很多社会人士,因为感情的挫折找我倾述的、家境困难需要帮助的、看破红尘想出家的,说起来不分轻重,只要时间允许,我从不拒绝,尽量帮助他们,说实话我就想每天搞好自己的修行,把每一件事情做好。

  你们的资金来源有哪些,收支情况如何?

  政府不拨款,都是自筹,主要是通过信徒筹集捐赠。我们有专门的守财馆、医道馆、茶馆、问道馆、问道堂、仙道堂,对于问道、讲道,我们这两年都是免费,以后就逐步收费了。

  收入和支出,有专门的会计和出纳,一个季度一报表,也要向道教协会报,政府每年也要看一看,我们以前都是集体商量、集体策划。其实收入也不是太多,这几年我们在不断给社会、给庙会做事,收入相对多一点,好一些。但比起其他的丛林(指庙观),肯定要差,毕竟我们在文革时遭到毁灭了,当然我们也在努力,这几年长春观的变化很大,我们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很节约。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新世纪周刊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方丈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