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蜗居》:城市人的迷茫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0日14:09  新世纪周刊

  《蜗居》:城市人的迷茫地图  《蜗居》是残酷现实的催化剂,刺痛了正在面临严酷现实的大城市的红男绿女 

  本刊记者/余锎 

  “煤气灯亮起来了。司灯人穿过拱门街挤满建筑物的通道和夜游症的人群,把幽暗隐晦的街灯点亮。玻璃顶、大理石地面的通道,豪华的商品陈列、赌场、玻璃橱窗……人群的面孔幽灵般显现,他们焦灼、茫然、彼此雷同,拥挤得连梦幻都没有了间隙。” 这是波特莱尔笔下忧郁的巴黎,恶之花。

  “这种街道的拥挤中已经包含着某种丑恶的、违反人性的东西……它们彼此从身边匆匆走过,好像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共同的地方……谁对谁连看一眼都没想到……每个人在追逐私人利益的这种可怕的冷漠,这种不近人情的孤僻就愈使人难堪、愈是可怕。” 这是本雅明对工业革命绚烂巴黎的解读,对波特莱尔的解读。

  城市,是个不朽的主题。20世纪初,波特莱尔和本雅明已经就城市的绚烂与萎靡、灿烂与黯淡的辩证美学不厌其烦地如此叙说。这些叙述,可以说是他们自己的情结──对城市生活的震惊与痴迷,又在城市蜿蜒曲折的道路中迷路、受伤。但同时,城市也是他们个人成长的一种符号,就像本雅明所问“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你才可以称他为男人……”

  100年后,波特莱尔的巴黎命题同样在中国的几大城市降临,只是人们的叙述方式,少了苦难时代的诗意,多了现实的无奈与讽刺。看着天差地别,但最近流行的电视剧《蜗居》其实就是“恶之花”的中国版,而且,它事关一个女人的成长迷踪。本雅明的问题在这里,可以这样套用“一个女人要看过多少套房子,你才可以称她为女人。”

  “每天晚上,我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灯光,我就会在想,这城市多奇妙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生活。别人的生活我不知道,而我呢?每天一睁开眼, 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6000,吃穿用2500,冉冉上幼儿园1500,人情往来600,交通费580,物业管理300~400,手机电话费250,还有煤气水电费200。也就是说,从我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400,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

  “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我哪有什么未来?我的未来就在当下,在眼前。每天陪妈妈去逛街,其实我们都不用走,那个人流就推着我们向前走,我想不走都不行,想停下都不行。我当时就笑了,我说,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来不及细想,没有决断。就这样懵懵懂懂的被人推着往前走,而我的青春年少时候的理想上哪儿去了。我的理想,就被这匆匆的人流推得无影无踪。”

  随着电视剧《蜗居》的热播,这样一段台词引起了无数“大城市”男女内心的共鸣。这段台词出自编剧六六的小说,但表演时,海青对后一段进行了一点加工,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了。可以这样想,六六与海青,一个是故事外的叙述者,一个是故事里的叙述者,用这样一段话总结了这个城市故事的复杂与无奈。

  故事是从海清所扮演的海萍身上开始的,她是复旦大学毕业的学生,在日企干着朝九晚五的工作,和脾气好人老实的老公在“江州”里弄的老房里租了一小间寄居着。她热爱大城市的美,认为那是“见过世面”,让远在老家的妹妹一定要过来、留下来。即使在公司里面对刻薄的上司,在里弄里要忍受邻里的斤斤计较和冷嘲热讽,但是她还是梦想着自己有在这个城市站稳脚跟的一天──买一套房子。这愿望扎根如此之深,引发了一连串的故事。

  绚烂也就意味着复杂,如同本雅明的迷路。渺小的人在城市里面对的挫折难以预知。没有钱,孩子要送回家给父母养,终日不能相见,直到孩子对她完全陌生;为了买房,老公借了高利贷;妹妹为了帮姐姐还钱,找到了有权有势的大人物宋秘书,从“人情债,肉偿”的交易,到“吃过肉就念腥”的真正堕入情网,也是深渊;宋秘书是个贪官,正因为他所代表的一群人对房地产业的插手,才导致了房价虚高,而他最终因贪污而死……小人物的挣扎,城市的残酷,以戏剧性的方式展开着,但这确确实实又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房奴、啃老、卡奴、小三、二奶、贪官,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事,深浸城市步伐的人们,其实眼皮都不会眨一下。

  海萍的丈夫苏淳说:“现实是,你身边所有的人,都在讨论房子,都在炒作房子,都在囤积房子。你要是没有一套房子,你就会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了,你就忽然有一种恐惧感,特别不稳定的感觉,特漂泊。”《蜗居》的居,是这个大城市的房子,也是急剧变迁的社会中,人的情感归属。

  这样的故事无疑狠狠揪到了年轻一代都市人心中的那条筋,他们大多在城市文化下滋养长大起来,有着理想主义眷恋,却刚走出学校就遭到了社会的迎头痛击。这样的故事,刚好切中了他们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那条伤疤。

  戏里戏外,观众把电视剧当成了他们的生活,六六在博客中这样写:“作家就是一个讲故事的。而故事要表达什么,每个人听的瓤不同。每个人都拣自己喜欢听的话去听。你听到这个故事里的什么声音,那就是你内心深处的山谷回声,其实与我关系不大。”

  套用某网友的话,蜗居是残酷现实的催化剂,刺痛了正在面临严酷现实的大城市的红男绿女。

  《蜗居》就是这样火起来的。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